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蛋黃油紓緩濕疹非人人合用 中醫分享兩種提取方法

生活事

蛋黃油紓緩濕疹非人人合用 中醫分享兩種提取方法
生活事

生活事

蛋黃油紓緩濕疹非人人合用 中醫分享兩種提取方法

2019年05月17日 09:00

對蛋類敏感人士切忌使用

藝人劉小慧近日分享用「蛋黃油」當藥油,塗在濕疹患處作治療,掀起熱話。不過註冊中醫馬琦傑表提醒熱症人士、急性濕疹及對蛋類敏感人士,均不宜使用蛋黃油,因為製作不當或產生致癌物。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烘焗真空法:先將蛋黃取出。影片截圖

烘焗真空法:先將蛋黃取出。影片截圖

把瓦碗反轉,碗底向上,放進不銹鋼碗內。影片截圖

把瓦碗反轉,碗底向上,放進不銹鋼碗內。影片截圖

把壓碎的蛋黃平均分佈在不銹鋼碗內,圍著瓦碗。影片截圖

把壓碎的蛋黃平均分佈在不銹鋼碗內,圍著瓦碗。影片截圖

用2層錫紙包好,放入焗爐,先用180度焗2小時,然後用200度焗3小時。影片截圖

用2層錫紙包好,放入焗爐,先用180度焗2小時,然後用200度焗3小時。影片截圖

酒精分離法:炒至蛋黃由軟粒狀,再變成糊狀。熄火後,仍見到油泡,蛋黃碎也開始變硬。影片截圖

酒精分離法:炒至蛋黃由軟粒狀,再變成糊狀。熄火後,仍見到油泡,蛋黃碎也開始變硬。影片截圖

將炒好的蛋碎放入玻璃瓶。影片截圖

將炒好的蛋碎放入玻璃瓶。影片截圖

上下搖晃。影片截圖

上下搖晃。影片截圖

搖晃後靜待30分鐘。影片截圖

搖晃後靜待30分鐘。影片截圖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馬琦傑表示,蛋黃油的功效,以中醫來講,可滋補養血,斂瘡生肌;日本醫學文獻都有提及可以幫助心臓問題,外用可治療濕疹。據《本草綱目》記載,雞蛋味甘性平,可除熱灼爛瘡。不過蛋黃油也有使用禁忌,如熱症的人士或急性濕疹或蛋敏感人士均不能使用;而且,自家制的蛋黃油制作過程嚴謹度不及藥級的蛋黃油,不建議2歲以下小朋友使用。

馬琦傑表示蛋黃油主要成分包括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A、D、E等,要製作黃金蛋黃油,需長時間用低溫提煉(需花較長時間用熱烘或熱炒方式),因為卵磷脂不能過度加熱,提煉出來的蛋黃油色澤較淺且通透,否則就如烤焦的焦黑色肉類,或含有害物質。他在其facebook專頁「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分享,自行在家庭廚房製作方法。

烘焗真空法:先將蛋黃取出。影片截圖

烘焗真空法:先將蛋黃取出。影片截圖

1. 烘焗真空法(材料及用具:20隻雞蛋、不銹鋼碗、瓦碗、錫紙)

步驟:
1. 雞蛋烚10分鐘,熄火後焗5分鐘。
2. 雞蛋剝殼後,取出蛋黃,不要蛋白,然後壓碎蛋黃。
3. 把瓦碗反轉,碗底向上,放進不銹鋼碗內。
4. 把壓碎的蛋黃平均分佈在不銹鋼碗內,圍著瓦碗。
5. 用2層錫紙包好,放入焗爐,先用180度焗2小時,然後用200度焗3小時。
6. 焗好後,立刻取出不銹鋼碗,打開錫紙,並移除蛋黃。

利弊:容易在家中處理,但提煉出來的蛋黃油較少,所花的時間也較長。

把瓦碗反轉,碗底向上,放進不銹鋼碗內。影片截圖

把瓦碗反轉,碗底向上,放進不銹鋼碗內。影片截圖

2. 酒精分離法(材料及用具:20隻雞蛋、99%酒精、直身有蓋玻璃瓶、瓦煲)

把壓碎的蛋黃平均分佈在不銹鋼碗內,圍著瓦碗。影片截圖

把壓碎的蛋黃平均分佈在不銹鋼碗內,圍著瓦碗。影片截圖

用2層錫紙包好,放入焗爐,先用180度焗2小時,然後用200度焗3小時。影片截圖

用2層錫紙包好,放入焗爐,先用180度焗2小時,然後用200度焗3小時。影片截圖

步驟:
1. 雞蛋烚10分鐘,熄火後焗5分鐘。
2. 雞蛋剝殼後,取出蛋黃,不要蛋白。
3. 壓碎蛋黃後,用60至80度的慢火炒。
4. 炒至蛋黃由軟粒狀,再變成糊狀。熄火後,仍見到油泡,蛋黃碎也開始變硬。
5. 把炒後的蛋黃碎放入玻璃瓶,倒入酒精,並浸過蛋碎。
6. 蓋好玻璃瓶後,上下搖晃數次,搖晃後靜待30分鐘。
7. 把瓦煲燒熱後,熄火,倒入蛋黃液,但不要蛋渣。
8. 讓酒精漸漸蒸發後,把瓦煲的蛋黃油倒出來;20隻雞蛋,取得約30毫升蛋黃油。

利弊:取得較多蛋黃油,所花時間較少。不過此種製法提煉的蛋黃油只能外用,而且也不適合在家中製作,因為使用99%酒精需具備一定專業知識,並須做好安全措施。

酒精分離法:炒至蛋黃由軟粒狀,再變成糊狀。熄火後,仍見到油泡,蛋黃碎也開始變硬。影片截圖

酒精分離法:炒至蛋黃由軟粒狀,再變成糊狀。熄火後,仍見到油泡,蛋黃碎也開始變硬。影片截圖

將炒好的蛋碎放入玻璃瓶。影片截圖

將炒好的蛋碎放入玻璃瓶。影片截圖

上下搖晃。影片截圖

上下搖晃。影片截圖

馬琦傑特別提醒自家製蛋黃油不可內服,因雜質太多,無法評估風險。若成人決定服用,需自行承擔風險。瀝青型的蛋黃油,有害物質太多,不建議搽在有傷口的皮膚上,尤其是不建議搽在幼兒皮膚上。

搖晃後靜待30分鐘。影片截圖

搖晃後靜待30分鐘。影片截圖

「曬背養生」風潮席捲內地,但醫生警告:需看個人體質,並非所有人適合。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曬背養生」因「零成本」且操作簡單吸引許多人效仿

內地出現了一股「曬背養生」風潮,這種養生方式僅需一塊平地、一張墊子及一把遮陽傘,因為幾乎零成本,故愈來愈多人跟風嘗試。

醫生提醒「曬背」並非適合所有人

然而有網友指出,曬背還需要看個人體質,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曬背,不適宜人群曬背反而會影響睡眠質量,出現曬傷以及中暑的可能。針對網友這一說法,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生張曉軒表示,中醫認為「陽氣不足則病多生」,雖然曬背養生操作簡單且「零成本」,但確實是一種「技術活」,並非適合所有人。

曬背對體內排毒有益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生王世彪指出,人體腹為陰、背為陽,人體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皆分布於背部,此經穴聯絡臟腑,是體內最大的排毒通道,因此曬太陽補陽,最佳方法即為曬背。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曬背對身體有多重益處

由於曬背時毛孔會充分張開,因而有助排出各內臟的邪氣,起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緩解抑鬱以及改善體質等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曬太陽還有助於人體合成維他命D,促進骨骼健康。

平和體質人群適合曬背

張曉軒醫生指出,並非所有人適合曬背。首先,適合曬背的人群普遍為「平和體質者」,諸如手腳冰涼、畏寒等虛寒體質者,以及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活動量少、愛喝冷飲、代謝差的人群,特別是女性,更適宜曬背。

曬背後會出現口乾舌燥反應

張曉軒醫生強調,曬背後會出現口乾舌燥的表現,這屬於正常反應,只需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即可。倘若出現煩躁或失眠等現象,則顯示身體可能存在燥熱或是水分補充不足,這時應立即暫停曬背。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濕熱體質人群不適宜曬背

若體質為濕熱型,諸如經常出現便秘、煩躁易怒、畏熱喜涼、睡眠不佳等表現的人群,曬背無異於「火上加油」,會導致體內濕熱更勝,容易出現皮膚曬傷、上火或睡眠困難等情況。此外,易上火、易皮膚過敏以及老年人、兒童及孕婦等人群不建議曬背;皮膚病患者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曬背的4個注意事項

醫生提醒,「曬背是一項技術活」,即便是適合曬背的人群也不能亂曬,需記住以下4個注意事項:

1. 曬背在上午10點前進行且不超過20分鐘

上午陽氣逐漸生發,是曬背的好時機,而10點後因紫外線較強,容易被曬傷,因此應趁早曬背,「趕早不趕晚」。此外,曬背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內,每天「細火慢燉」式的曬背,溫升陽氣的效果更好。


2. 曬前吃飯 曬後補水

曬背會促使血液流通加快,其效果不亞於做了一場「小運動」。因此,若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曬背,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現象,因此建議於餐後半小時再進行此活動。此外,曬背前後應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淡鹽水,以防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脫水。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3. 穿對衣服 曬背曬腳

由於「頭為諸陽之會」,因此若本身陽氣旺盛的人不慎出現過度曝曬的情況時,可能會因為陽氣過剩,引發頭暈或失眠等不適。因此建議穿著淺色、輕薄的寬鬆衣物,平躺於瑜伽墊或其他類似墊子上,用布料覆蓋頭部,僅露出背部接受陽光。

鑑於腳底擁有眾多穴位,因此也建議暴露於陽光下「刺激一下」。張曉軒醫生提醒,曬背時盡量避免使用防曬霜,以免影響陽氣升溫的效果。

4. 曬後別吹風受寒

曝曬後身體毛孔會張開,此時容易受風邪侵襲導致感冒。因此,在進行曬背活動時應避開風勢較大的環境,同時曝曬後也不宜立即進入冷氣房或直接吹涼風,以防風寒侵入身體感染風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