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志堅認為,華府有人勸阻別國轉向北京是「奧威爾式胡言亂語」 中評資料相
索羅門群島決定與台灣「斷交」,當美國一些人由此指責北京持續對台施壓時,也有美國學者指出,所台「斷交」折射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效果欠佳;當華府自己轉向北京時,卻要求別國與台灣保持關係,也是一種「奧威爾式胡言亂語」。
索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後,美國國會的加德納、盧比奧等「親台」議員發推特,指索羅門群島的決定是錯誤的,希望美國國會儘快通過「台北法案」,以降低外交關係和減少經援等手法,施壓那些意欲從台北轉向北京的國家。在試圖助台保「邦交國」的同時,美國國會47位眾議員16日發表致美國司法部長巴爾和國務卿蓬佩奧的聯名函,支持台灣參與「國際刑警組織」。
對於美國有官員和議員施壓別國不要轉向北京,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郝志堅(Dennis V. Hickey)對中評社指出,早在1979年,華府就放棄台北,轉而與北京建交。當華府試圖哄騙其它國家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時,這裏就存在著某種「可信度鴻溝」。他說,借用特朗普政府中一些人使用的術語--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奧威爾式胡言亂語」(Orwellian nonsense)。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傑出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對中評社表示,鑒於北京在兩岸目前沒有就「九二共識」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有孤立台灣的動機,所羅門轉向承認北京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索羅門群島極其貧困,在該國領導人的決策考量中,其它因素都抵不過經濟誘惑。
包道格指出,此事也折射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或者只能稱為印太「標語」的有效性和特點存在缺陷。對於蔡政府對索羅門群島與台北斷交做出激烈反應,他建議,蔡政府應該遵循其最初的本能,即在這種沒有贏家的競爭中淡化這種挫折的重要性。他稱,這在政治上並非沒有痛苦,但這麼做會在損失發生之前就減少損失。
郝志堅認為,索羅門群島放棄台北的決定無助於兩岸關係改善。相反,北京與台北的執政者似乎都放棄了這一目標,無意改善兩岸關係。他說,2016年以來發生了一系列對於台灣來說的「外交災難」,這在馬政府時期是不會發生的。
郝志堅指出,兩岸關係的關鍵是「九二共識」,這是建立「外交休兵」的基礎。儘管民進黨中有些人竭力混淆視聽,但「九二共識」並不等同於「一國兩制」。前者是一種「權宜之計」,雙方可以由此擱置分歧,以真誠、成熟的方式處理關係。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中國意味著什麼有不同看法。「九二共識」導致了兩岸直航、大陸遊客赴台、「外交休兵」、台灣參與世衛大會、「習馬會」等,兩岸關係緊張程度降至1949年以來的最低點。
郝志堅表示,「一國兩制」在台灣是不受歡迎的統一方案,它與「九二共識」不是一回事。他指出,由於北京領導人在今年初講話中同時提到這兩件事,蔡政府抓住這一「禮物」,並一直試圖在這個問題上迷惑人們。他認為,蔡政府確是「玩文字遊戲」的高手,但雙方同樣在「玩心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