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屋邨港姐」細說大坑西邨當年情

社會事

「屋邨港姐」細說大坑西邨當年情
社會事

社會事

「屋邨港姐」細說大坑西邨當年情

2015年01月29日 07:14 最後更新:07:14

六十多年前一場無情大火,燒毀了石硤尾木屋區,大批基層市民痛失家園,幸得當時包括四叔李兆基在內的六名太平紳士籌組非牟利機構,斥資興建本港首個私營公屋——石硤尾大坑西邨,安置災民。走過半個世紀,大坑西邨有望重建為青年住屋,但這條老邨可能一去不返,不少邨民不捨,包括在邨內出生和成長的香港小姐楊思琦。她說,遷出老邨多年,不時回去走走,可惜陪伴她成長的大樹逐漸倒下,而兒時愛去食紅豆冰的餐廳也結業了;她慨歎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港人留不住往日的根。

大坑西邨有近五十年歷史,被稱為「紳士樓」的它,是當年為安置火災災民而興建的私人屋邨

大坑西邨有近五十年歷史,被稱為「紳士樓」的它,是當年為安置火災災民而興建的私人屋邨

大坑西邨紮根獅子山下五十年,見證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成長。這個被稱為「紳士樓」的屋邨,因為由六名太平紳士組成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管理而聞名。原來老邨臥虎藏龍,孕育出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港姐冠軍楊思琦,以及後來從政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

更多相片
大坑西邨有近五十年歷史,被稱為「紳士樓」的它,是當年為安置火災災民而興建的私人屋邨

大坑西邨有近五十年歷史,被稱為「紳士樓」的它,是當年為安置火災災民而興建的私人屋邨

楊思琦希望重建時,能保留部份懷舊事物

楊思琦希望重建時,能保留部份懷舊事物

楊思琦在大坑西邨度過童年時光

楊思琦在大坑西邨度過童年時光

因出身屋邨,楊思琦有「屋邨港姐」稱號

因出身屋邨,楊思琦有「屋邨港姐」稱號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是大坑西邨舊居民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是大坑西邨舊居民

二○○一年年摘下香港小姐后冠後,楊思琦被傳媒追訪,發現她家住大坑西邨,平時出入只搭巴士、地鐵,她被稱為「屋邨港姐」。對此,楊思琦曾明言不會看扁自己。她接受本報訪問時稱,自出娘胎就住在大坑西邨,就算自己已遷出,仍不時回去走走,可惜走過兒時常去的公園時,那些陪伴自己成長、「成層樓高」的大樹隨年月消失,慨歎「現時只係見到老人家」。

楊思琦希望重建時,能保留部份懷舊事物

楊思琦希望重建時,能保留部份懷舊事物

生於斯長於斯。楊思琦表示,大坑西邨有很多她的成長印記,但感歎兒時經常去食紅豆冰的老字號茶餐廳、轉角位好方便的懷舊雜貨舖都被時代淘汰。對於這些童年回憶逐漸褪色,她直言,「當然不捨得,始終都有半世紀歷史」,所以現時「行過已經好懷念」。

楊思琦在大坑西邨度過童年時光

楊思琦在大坑西邨度過童年時光

大坑西邨重建近日成為熱門話題,她直指心情好矛盾,「既唔想無咗以前懷舊嘅回憶,但時代一路向前行」,希望重建的同時可以保育部份懷舊事物。

因出身屋邨,楊思琦有「屋邨港姐」稱號

因出身屋邨,楊思琦有「屋邨港姐」稱號

除了楊思琦外,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多次就大坑西邨重建發表意見,但鮮有人知的是,他是老街坊。他日前透過新聞秘書回覆,稱六十年代末與家人遷入大坑西邨,自己於七十年代末遷出,形容街坊很好,邨內人情味好濃。他指,小時候一起長大的街坊相繼搬走,至父親亦搬離後就更少回去,但現時仍有一位長者親戚居於邨內。

陳茂波兒時與家人由石硤尾木屋區,遷入大坑西邨民利樓四樓。住在同一樓層的老街坊謝先生透露,認識陳的父親,但與當時仍是學生的陳茂波沒有多交談,偶爾見面會打招呼。他指,陳父曾在邨內擔任管理工作,但對他們一家何時遷走就沒有印象,亦鮮見他們回來探望老街坊。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是大坑西邨舊居民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亦是大坑西邨舊居民

大坑西邨多年前凍結入住申請,近年「有出無入」,邨內居民多為年紀老邁的長者。民順樓互助委員會主席鄭佳說,邨內有一千六百多戶,其中二百多戶長者因身體欠佳遷出,故實質只有一千三百多戶。

原址為「光明村」木屋區的大坑西邨,於一九五三年的石硤尾木屋區大火中燒毀。一九六一年,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屋邨,當時有「興強順利,康樂安泰」的口號;四年後,民興樓、民強樓、民順樓、民利樓、民康樓、民樂樓和民安樓七座樓宇落成入伙,民泰樓就在十多年後才落成。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韋志成:以為大廈納入重建即毋須維修是錯誤想法

2024年08月18日 15:38 最後更新:17:27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業主不應抱著大廈已納入重建而不做或拖延維修,否則將負上不遵從政府命令的法律後果,且若因失修而造成人命傷亡,更可能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市建局網站圖片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市建局網站圖片

市建局早前啟動土瓜灣馬頭圍道/落山道發展項目,與毗鄰已核准發展的靠背壟道/浙江街公務員建屋合作社試點項目一併規劃和設計。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許多住戶均支持重建,認為能改善生活環境,但亦有業主表示,大廈剛開始維修工程,已支付第一期維修費用,現階段啟動重建項目,認為是「白白浪費金錢」,甚至打算不再支付餘下工程的款額。

馬頭圍道項目範圍內有大廈的後樓梯出現大範圍批盪和石屎剝落(紅圈示)。市建局網站圖片

馬頭圍道項目範圍內有大廈的後樓梯出現大範圍批盪和石屎剝落(紅圈示)。市建局網站圖片

韋志成在網誌指出,馬頭圍道項目範圍內共有15幢樓宇,其中9幢樓宇、即六成屬「欠缺維修及保養」或「維修及保養欠佳」類別。全部15幢樓宇均收到由屋宇署或消防處發出的法定命令,包括強制驗樓令、渠務修葺令、危險建築物命令和消防安全指示等,但全部尚未遵從,甚至有個別大廈在收到命令後至今超過10年,仍未跟進。

馬頭圍道項目範圍內有大廈的公用地方因日久失修,牆身出現大大小小的裂紋(紅箭咀示)和批盪剝落(紅圈示)。市建局網站圖片

馬頭圍道項目範圍內有大廈的公用地方因日久失修,牆身出現大大小小的裂紋(紅箭咀示)和批盪剝落(紅圈示)。市建局網站圖片

韋志成指出,由宣布展開項目到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以及市建局進行收購,一般需時約兩年半。他強調,距離展開收購工作仍有一段時間,希望業主做好大廈維修,不應抱著大廈已納入重建,不做維修就可以「慳錢」、甚至拖延維修工程這些錯誤想法。他又說,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雖然沒有即時危險,但若業主拖延維修工程,將負上不遵從政府命令的法律後果;這段期間樓宇若因日久失修而造成意外,引致人命傷亡,業主亦可能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市建局的馬頭圍道 / 落山道發展項目。市建局網站圖片

市建局的馬頭圍道 / 落山道發展項目。市建局網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