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灣2天增7例!一文睇晒39個個案 大坂、埃及旅遊中招

博客文章

台灣2天增7例!一文睇晒39個個案 大坂、埃及旅遊中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灣2天增7例!一文睇晒39個個案 大坂、埃及旅遊中招

2020年02月29日 18:32 最後更新:19:53

台灣一連兩天增加7名確診案例,增至確診39例,昨天(2月28日)先是「無旅遊史」的60歲糖尿病婦人本地感染,以及赴日本大阪遊玩的30多歲男中招,今天又再爆5例,包括醫院內群聚感染的情況,以及60多歲女性,她去過杜拜和埃及旅遊,同團36人,目前已經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

台灣的確診例發展先是主要從大陸輸入,特別是武漢來台的旅客和台商,之後有多個旅行個案,包括經香港轉機去意大利旅行,及上述去杜拜、埃及和日本大阪旅遊個案。而台灣亦開始出現一些並無外遊史的本地感染個案。

《ETtoday新聞雲》整理出台灣39個確診案例圖表和時間。

《ETtoday新聞雲》整理出台灣39個確診案例圖表和時間。

《ETtoday新聞雲》整理出台灣39個確診案例的詳情。

案例39:60多歲 女性 (2/29)
1月29日至2月21日與親友跟團至杜拜、埃及旅遊,2月20日於埃及旅遊時,出現喉嚨痛及咳嗽症狀,21日返國後至診所就醫,26日咳嗽加劇,且出現胸悶、肚子不適及嘔吐症狀情形,28日就醫並採檢通報,經檢驗於29日確診。

案例35-38:1名醫院清潔人員+3名醫護人員 案例34接觸者(2/29)

案例35清潔人員於醫院急診工作時曾接觸案34,其餘3人均為案34女病人確診前住院病房的護理人員,4人陸續於2月18至25日間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於案34確診後列為接觸者採檢,29日確診。

案例34:50多歲 女性 (2/28)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2月14日因低血糖、全身倦怠情形就醫並收治住院,當時無呼吸道症狀,21日起出現咳嗽、喉嚨痛及發燒症狀,26日診斷有肺炎情形,由醫院通報送驗,於28日確診。

案例33:30多歲 男性 (2/28)
2月17日至22日跟團至大阪旅遊,返國後於25日出現咳嗽、喉嚨癢等情形,因症狀持續,26日至醫院急診就醫採檢後返家,27日醫院通報後送驗,28日確診。

案例32:30多歲 女性 案例27外籍看護(2/26)
2月11日至16日案27住院期間的外籍看護,衛生單位於案27確診後,警政單位於2月24日尋獲,後送往醫院採檢,個案當時有輕微喉嚨不適,經檢驗確診。

案例31:11歲 男性 案例27孫子(2/25)
案27的孫子,也是長男(案28)的兒子,曾在2月11日及19日到醫院探視祖父,本身沒有疑似症狀,2月23日進行接觸者採檢,確診後已收治醫院隔離觀察。

案例30:70多歲 男性 案例27太太(2/24)
2月6日因身體不適就醫,經診斷為急性咽炎,10日至19日間因呼吸道症狀4度就醫,22日因列為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收治採檢,隨後確診,目前無發燒、不適症狀。

案例29:40多歲 男性 案例27小兒子(2/24)
因工作關係頻繁往返武漢及其它地區,最後一次為去(2019)年12月2日自廣州返台,過年期間亦曾與具中國大陸旅遊史的友人聚餐。1月29至30日出現喉嚨不適症狀,但並未就醫,2月23日列為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收治,隨後確診,目前感染源釐清中。

案例28:50多歲 男性 案例27大兒子(2/23)
1月31日出現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2月4日就醫,8日持續發燒被診斷為肺炎,11及18日2次回診,21日通報採檢後確診。由於與案27白天同住,研判為密切接觸者傳染。

案例27:80多歲 男性 指標個案(2/23)
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洗腎病人,近期無出國史,2月6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9日因發燒診斷為肺炎住院,20日懷疑結核病轉負壓隔離病房,21日採檢送驗後確診。

案例26:40多歲 女性 案例24小女兒(2/21)
與案例24同住,無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因食道逆流情形於2月3日、2月6日兩度就醫,因列為接觸者,採檢並住院隔離後確診,與案例24、25一樣無國外旅遊史。

案例25:20歲 女性 案例24外孫女(2/21)
1月28日出現咳嗽症狀,1月31日、2月4日、2月11日三度就醫,因列為案例24接觸者,衛生單位安排採檢並住院隔離,21日確診,感染源調查中。

案例24:60多歲 女性(2/20)
近2年無出國史,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1月22至29日4度就醫,因症狀加劇且出現呼吸急促情形前往醫院急診。因病情惡化,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17日配合流感併發重症檢體檢驗結果為陰性者進行通報採檢,20日確診。

案例23:60多歲 女性 案例19的妹妹(2/19)
中部家庭群聚事件,採檢217名接觸者,新增確診案例為案例19的妹妹。

案例22:30多歲 男性 案例19的外甥女婿(2/18)
1月28日至2月6日間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由於平時並未與案例19同住,研判是過年期間家族聚會時遭到傳染。

案例21:80多歲 女性 案例19的媽媽(2/18)
衛生單位2月16日進行接觸者調查時發現,案21在6日曾出現症狀就醫,經採檢確診。

案例20:50多歲 男性 案例19的弟弟(2/16)
案例19的男性家人,15日採檢後確診,但無相關症狀。

案例19:60多歲 男性(2/16)
中部60餘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2月3日因呼吸急促就醫診斷為肺炎,2月15日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

案例18:20多歲 男性 案例14、15夫婦的兒子(2/9)
隨父母一同至意大利旅遊,但無疑似症狀,經安排隔離並住院採檢,8日檢驗結果陽性。

案例17:20多歲 男性 案例14、15夫婦的兒子(2/8)
隨父母一同至意大利旅遊,2月1日經香港轉機返台,7日安排採檢並住院隔離,隨後確診。

案例16:40歲 女性 中港澳旅遊(2/6)
1月21日至24日與另家人至澳門旅遊,2月1日出現發燒、寒顫、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3日就醫時因不符通報條件,就醫後返家。因症狀持續,5日再次就醫並採檢,經檢驗確診。

案例15:50多歲 女性 香港轉機去意大利(2/6)
案例14的妻子,入境時無發燒症狀,3日就醫時診斷為一般感冒,後因丈夫4日通報,一併採檢確診感染。

案例14:50多歲 男性 香港轉機去意大利(2/6)
案例15的丈夫,與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2月1日返國入境時有發燒症狀,診所就醫診斷為感冒,2月4日再次就醫,經檢查有肺炎情形後確診。

案例13:20多歲 女性 台商(2/6)
1月21日從武漢經深圳返台,2月1日出現咳嗽有痰及胸悶症狀,經通報檢驗確診。

案例12:40多歲 男性 台商(2/6)
1月17日從武漢前往遼寧,2月2日返台,3日出現發燒、咳嗽、頭痛等症狀,經通報檢驗確診。

案例11:50多歲 男性 武漢包機返台台商(2/4)
武漢包機返台台商,3名出現症狀後送就醫個案之一,為無併發症之輕症,其餘2名為陰性

案例10:40多歲 男性 案例9的丈夫(1/31)
案例9的丈夫,原列接觸者,經調查發現去年9月至武漢工作,今年1月12日返台。起先上呼吸道症狀被診斷為一般感冒,後因太太確診接受採檢,檢出陽性反應。

案例9:40多歲 女性 先生武漢返台非通報個案,太太確診(1/30)
台灣第二例本土感染確診(家庭群聚感染),先生在武漢工作,當時並非通報定義個案,沒有進行病毒篩檢,太太確診後追溯先生狀況。

案例8:50多歲 男性 案例5丈夫(1/28)
台灣首例本土感染確診,包含咳嗽、流鼻水後確診,屬輕微感染者。

案例7:70多歲 女性 陸籍武漢遊客(1/28)
與案6同行搭機抵台旅遊,25日發燒後就醫,隨後確診感染。

案例6:70多歲 女性 陸籍武漢遊客(1/28)
1月22日搭機抵台旅遊,25日發燒後就醫,隨後確診感染。

案例5:50多歲 女性 台商(1/27)
與案例1同機返台,不過座位距離較遠,應早在武漢就已感染,其後丈夫也受感染,為台灣首例本土傳染病例。

案例4:50多歲 女性 台商(1/26)
從武漢赴歐跟團旅遊,1月25日症狀加劇獨自返台,入境時主動通報,隔離篩檢後確診。

案例3:50多歲 男性 台商(1/24)
1月21日入境,未配合疫調,隱匿曾至高雄金芭黎舞廳遊玩,23日就醫後確診。

案例2:50多歲 女性 大陸籍武漢遊客(1/24)
1月21日入境,23日發燒就醫後確診,該旅行團已返回中國大陸,個案留台治療。

案例1:55歲 女性 台商(1/21)
1月20日武漢搭機返台,入境時主動通報發燒等症狀,隔離篩檢後確診。2月6日已出院。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貿易戰已逾月,事態演變大大超出美方預料。不僅中國政府率先亮出「奉陪到底」的鮮明態度,國際社會的反霸凌聲浪也愈加高漲。

《北京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著眼於美方亂拳橫出、中國見招拆招的戰局,中國國內輿論場的風向也在變化。曾經頗有市場的「中國必敗論」「光速投降論」等偃旗息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心中有數、手中有牌」。

當此之時,亦有新的錯誤觀點出現。

一種是「見好就收」,認為中國「硬剛」下去終難持久,如今特朗普政府似有鬆動,應當點到為止、少輸當贏,盡快讓步妥協達成協議,避免進入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

另一種是「勝利在望」,看到美國出手混亂「口風」軟化就認為「美國怕了」,樂觀預測貿易戰勝負已分,中國馬上就能取得徹底勝利。

那麼,這些論調錯在何處,又該如何理性看待中美此輪鬥爭呢?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著的《毛澤東傳》寫道:「《論持久戰》這部著作,處處充滿了辯證法,充滿了唯物主義,在觀察事物的方法論意義上有著普遍的價值。」

1938年5月,隨著淞滬會戰失敗,徐州失守,武漢危急,中國社會一片混亂、眾聲喧嘩。在這一關鍵時刻,毛主席冷靜分析國內外形勢,用7天7夜撰寫了《論持久戰》演講稿。在這篇文章中,毛主席沒有引用多少晦澀難懂的概念加以推理,通篇文章就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分析抗日戰爭,有力批駁了種種錯誤論調,為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廓清了認知迷霧。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盡管今天的中美鬥爭性質上不能等同於抗戰,但兩者的結果都關乎國家走向和民族尊嚴。亂雲飛渡中,不妨重讀《論持久戰》,體悟「危與機同生並存」的辯證思想,以及中國「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的戰略眼光。

1938年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1938年春,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特朗普政府狂風驟雨般打出關稅組合拳,意圖就是速戰速決,用巨大威壓脅迫對手服軟,在短期內達成不平等交易,實現利益收割最大化。

面對刀俎,不少國家曾幻想「以身飼狼」求得片刻苟安。但對中國而言,指望單方面妥協「求放過」是根本行不通的。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日中國的體量就擺在那裡,再伏低做小,於冷戰思維的鐵腦瓜看來,也必要除之而後快。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試圖敲詐勒索封喉奪命,手段之霸道與凌厲前所未有,這是對中國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極限挑釁,中國沒有半點讓步的空間,更沒有半點屈從的理由。

此輪美國加徵關稅的對象涵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對世界貿易體系的嚴重破壞。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堅決反制美方關稅霸凌行徑,不僅是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是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世界貿易體系的正義之舉。

更何況,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可謂翻臉如翻書、視國家信譽如無物,每天都在否定前一天的自己,甚至連日放出「中國已上門求談」之類假消息混淆視聽。面對霸權主義「交易的藝術」,中國忍一時,換不來風平浪靜,退一步,得不到海闊天空,對方只會得寸進尺、予取予求。眼下,在美方分明還在繼續玩弄手段之時,中國豈能一廂情願指望口頭表態或一紙承諾有什麼保質期呢?

「鬥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鬥爭的目的。」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中國都不得不奮起反擊、背水一戰,不能犯遇到問題和矛盾繞道走不願鬥爭的「軟骨症」、畏首畏尾不敢鬥爭的「恐懼症」和希望天下太平迴避鬥爭的「妄想症」。

面對全世界的反對聲浪以及美國資本市場動盪、物價全面上漲,近幾日特朗普政府的態度確實出現了一些緩和,定向「關稅豁免」等政策與最初的狂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很快會贏得勝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美方的第一輪攻勢無疑踢到了鐵板,但中國必須看清中美博弈的長期性和殘酷性。其一,盡管美國正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但今天的美國在經濟總量、科技水平、企業創新、人才數量等各個方面仍具優勢。在力量對比尚未發生根本性逆轉的階段,美國「下狠手」,必然會對中國造成一定衝擊。

其二,總體來看,遏制中國發展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戰略。二戰結束以來,對於世界第二,美國從來都是竭盡一切手段進行打壓,因此即便兩黨輪流坐莊各唱各調,美國對華封鎖遏制也不會真的翻篇。

其三,中國發展勢頭強勁,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規模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充足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以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賦予中國發展的韌性和迴旋空間,但客觀地說,中國在擴大內需、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方面還存在短板,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認真解決。

鑒於上述種種,中美最有可能的,是處於長期反覆博弈的狀態。正如《論持久戰》中所言,「沒有一定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只有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才能確保贏得最後的勝利。

《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曾諷刺:「美國議員依賴1%的錢連任,為1%的人服務,甚至離任時再靠1%的人賞賜。」

今天美國社會內部所積累的各種矛盾,歸根結底是資本主義體制惡化造成的。而美國政府作為資本利益的代言人,絕無可能「自我革命」,真正去解決矛盾根源,必然是通過壓制、敲詐、盤剝等手段,向外轉移矛盾。這就決定了,無論是貿易戰、關稅戰,還是其他什麼戰,美國的所作所為都是自身矛盾不可調和之後,帶有掙扎性質、賭徒心態和甩鍋目標的冒險行為,注定是逆人類歷史潮流而動的。相比之下,今天的中國作為「賦能型大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堅定地站在維護全球化和正常貿易秩序一邊,主張互利共贏,反對單邊主義。

同時,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別人恩賜的結果,而是億萬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爭取來的結果。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中國始終於封鎖中突圍,在打壓中超越,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這決定了,中國的「奉陪到底」,不是口頭說說,而是符合歷史規律的,是正義的、進步的、得道多助的,「時與勢在中國一邊,勝利最終屬於中國」。

人民群眾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將之總結為「兵民是勝利之本」。放在當代背景下,這一思想可以延伸為「全民一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即在中美博弈的持久戰中,更關鍵的是要實現中國自身的發展、完善、進步和成長。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從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到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再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於中美博弈的長期性,黨中央已有預判,面向未來大國競爭進行了主動布局,這是中國應對遏制打壓的底氣所在。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政府,均沉迷於技術卡位,不僅讓自己畫地為牢,且催生了中國的「危機紅利」定律。近年來中國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卡脖子」技術,加快關鍵環節國產化進程,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迅速壯大,顯示出強大的戰略動員與集中攻堅能力。

從社會層面看,中國人民幾經風雨,越來越認識到「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絕非虛言,只有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化危為機、轉危為安。在特朗普政府發動本輪貿易戰之後,湧現了電商平台幫助外貿企業轉內銷、消費者大力支持國貨、股民跟隨「國家隊」為國護盤、學子高呼「科研報國」等大量愛國故事,主流輿論高度團結,呈現出了強大的歷史主動性。這種自我覺醒、自我調節、自我加壓、自我優化的國家能力,正是持久戰最終勝利的核心支撐。

毛主席曾強調:「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要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今天的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將之變成現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抗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這是美國挑起新一輪貿易戰後,中國互聯網上的熱評。歷史從不重覆,但總是壓著同樣的韻腳。今天,重溫《論持久戰》,不僅因為它為中國在戰略認知上提供了清晰框架,更因為它所蘊含的方法論智慧、辯證唯物主義、群眾路線思想,對於新時代的國際博弈依然具有巨大啟發意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