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耀霆:陸生不來考驗台高教 經濟損失也大

兩岸

曾耀霆:陸生不來考驗台高教 經濟損失也大
兩岸

兩岸

曾耀霆:陸生不來考驗台高教 經濟損失也大

2020年04月16日 18:10

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兼國際事務長曾耀霆。(中評社 蔣繼平攝)

陸生不來對台灣高等教育衝擊甚大,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兼國際事務長曾耀霆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受到少子化危機影響,私校招募本地生每況愈下,缺少陸生只能靠外籍生來補,他認為是還有操作空間,但陸生不來是否加速私校退場,答案仍是肯定的。

曾耀霆分析,陸生對台灣的經濟貢獻也不容小覷,除了挹注校務運作,消費力對各行各業助益都是不爭的事實。譬如以最後的2019年度來看,新生2259人,一年學費就超過新台幣2億元,如果連研修生16696人都不來,損失就更大,這還不計生活花費。

曾耀霆,1964年生,高雄人。東海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克萊蒙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物理碩士及博士。現職為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副教授兼國際事務長。

大陸「教育部」4月9日宣佈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的試點工作。大陸來台學生,分成非學位的研修生與學位生。2019年度研修生16696人,學位生新生2259人,研修生加學位生(含舊生)總共25049人。台灣「教育部」統計,陸生是台灣大專校院境外生佔比的最大宗,約佔2成4。

陸生不來台灣,對台灣高等教育產生衝擊,尤其2016年開始受「少子化」影響新生為25.5萬人,台「教育部」預估今年度新生來源是21萬人,2022年將跌破20萬人,新生人數不斷下滑。過去幾年將大學吹得東倒西歪,目前已有高鳳、永達、高美、亞太及南榮科大等5所私立大專院校已經或即將停辦。

根據2019學年度陸生錄取人數,最多前十名名單以私立學校為主,一般大學部分依序為淡江、銘傳、中國文化、逢甲、輔仁、東海、中原、靜宜、世新、實踐等大學。

針對陸生招收人數的狀況,可以看出多數陸生來台選擇都以私立大學比較多,曾耀霆表示,目前公立大學招生人數都還維持在八成以上,私立大學招生則是每況愈下,所以要仰賴僑生、陸生、外籍生來補本地生的不足,衝擊較大會在私立學校的部分。陸生不來,是否加速私校退場?曾耀霆認為,答案算是蠻肯定的。

除了大陸學位生確定不來之外,那研修生的部分是否持續?曾耀霆表示,目前得知的情況,陸生專班的部分是可以繼續的,至於一般研修生則還沒有確定答案,就看大陸各個姊妹校對政策解讀上採取寬鬆或嚴謹態度而定。

屏東大學就是屏東教育大學及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於2014年合併而成,未來是否與其他公立學校合併,現階段也一直在討論中。台高教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公立學校也有許多合併情況?曾耀霆表示,未來合併勢在必行,學校合併後,將來預料到可能就遇缺不補、自然減班,長期下來規模就會慢慢縮小。

陸生不來對於經濟層面的影響?

曾耀霆表示,若以每一個陸生學雜費一年來說約新台幣10萬元來看,一間學校少了100人就是短少1千萬元,少了1千人就是少了1億元,對學校整體校務運作來講影響相當大,這一點對公私立大學就是最大的差別。

另外比較兩岸之間的大學學費,曾耀霆說,台灣一學期學費新台幣4萬元,而上海復旦大學一學期人民幣5千元,換算下來,台灣的學費算是較高的,一般來說,陸生家庭經濟能力會比較好,才會願意來台灣讀書。

除了學雜費之外,陸生在台灣生活的花費創造的收益也很可觀。曾耀霆表示,多數陸生消費力是很強的,且來到台灣最重要的目的也為了更了解台灣,假日也會花較多時間在旅遊上= 他就曾聽過一個例子,有一年期的研習生帶了新台幣30萬元過來台灣,顯見陸生消費能力相對較強,特別是到大都市的研修生。

台灣高等教育朝國際化發展,近年新南向政策發酵,2018年資料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為12.7萬多人,學位生與非學位各半,比2009年境外生4萬人,人數多了3倍,該年陸生為2萬9960人。缺少陸生這一塊後,是否能靠外籍生來補?曾耀霆認為,外籍生對台灣大學排名較不了解,在想來台灣的誘因下選擇哪一所都無所謂,這一塊可以下功夫,還有操作空間。

財政部宣布對部分台灣產品中止關稅減讓,國台辦指台灣長期單方面對大陸產品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損害兩岸企業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

財政部公布,從下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賴清德。(資料圖片)

賴清德。(資料圖片)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長期以來,台當局單方面對2500多項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損害兩岸企業利益和兩岸同胞福祉。去年12月21日,大陸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12個稅目產品關稅減讓後,民進黨當局不僅未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阻撓破壞兩岸經濟正常交流合作。

陳斌華又說,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鉤斷鏈」。事實再度證明,搞「台獨」就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只會讓台灣企業、民眾利益受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