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常聽到東夷、西戎等這些外族的名字,究竟這些是甚麼民族呢?
華夏民族主要集中居住於黃河流域一帶,大約於西周時期,開始對周邊地區的民族,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作區別。這些外族,並不是單指單一民族,而是多個民族的共同稱呼,其概念更隨著歷史不斷作出改變。
網上圖片
其中東夷,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指黃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總稱,亦即是山東膠東和膠西的外族,即今天的山東、江蘇、安徽等部分地區。而姜太公的齊國在早期的領土擴張中,主要就是去佔領和融合東夷的部落。
網上圖片
至於何謂南蠻?《禮記》有這說法:「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在春秋戰國時期,隨着楚國逐漸吞併了江南地區的諸侯小國,南蠻的稱呼自然落到了楚國身上。不過,諷刺的是,在南宋末年到明朝末年,「南蠻」一度成為蒙古人和滿族人對退守南方的漢人的稱呼。
網上圖片
西戎在商代稱為羌或氐羌,是西周邊界西方部落的泛稱。在周幽王統治末期,便是西戎大軍攻破都城鎬京。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便曾派出大軍驅逐了岐山地區的西戎,其後更多個國家更納入到秦國的統治下,逐漸和華夏民族融為一體。
北狄是周朝對居於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稱呼,當時北狄對中原的晉國、衛國、燕國等構成很大威脅,尤其是晉文公重耳在位時期,曾對北狄多次用兵。戰國以後,「北狄」之名,逐漸被改為代指匈奴及鮮卑等多個民族。趙國便曾打敗由北狄所建立的中山國等,征伐了不少土地,擴大其領土。
成語「雞犬升天」全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王遂得道,舉家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
劉安 (網上圖片)
傳説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對於煉丹修道非常熱衷,總是夢想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位老人前來淮南王府前,要求劉安前來接見。門吏看到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於是説道:「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困難,對我們王爺有何用處呢?」
一個老人説:「既然他不歡喜老人,我們就變年輕一些吧!」話剛説完,八個老人居然轉眼間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髮,臉如滿月。門吏看後非常震驚,慌忙奔進堂去報告劉安。劉安聽完,知道來者不是凡人,連忙出門隆重迎接。
自此以後,劉安把他們稱為八公,將他們安排在思仙台中居住,待若上賓。那八公果然有通天的本領,騰雲駕霧,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無所不能。他們得知劉安一心想得道成仙,於是向他傳授丹經,並願意為他煉製仙丹靈藥。
網上圖片
不料就在劉安專心致志等待仙丹煉成,吞服昇天之際,發生了一件事。原來,劉安有個兒子叫劉遷。他平日尤其喜歡舞槍弄棒,自以為劍術超羣。他聽説郎中雷被劍術非凡,非要拉住他和自己比武。雷被無可奈何,不得不奉陪,不曾想利劍無情,誤傷了劉遷。劉遷怒不可遏,由此不歡而散。雷被擔心劉遷對他報復,便向淮南王劉安提出請求,指派他去抗擊匈奴,指望以此避開劉遷。劉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並未答應。雷被更加恐懼,於是來了個先發制人,上書朝廷,控告劉安不允許他去抗擊匈奴。這在當時可是個大罪名,還好劉安是當時皇上漢武帝的堂叔,才只被削除兩個縣的封地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示意圖。(網上圖片)
這回,劉安真的對雷被懷恨在心了。雷被心想,與其整日擔驚受怕,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和人聯名誣告劉安謀反。這回,漢武帝只好派人前去把劉安捉拿歸案。劉安得知此事,很快叫來八公商量對策。八公笑着對劉安説道:「這是王爺功德圓滿,上天要召喚王爺去了。」之後就讓劉安服下早已煉製好的靈丹仙藥。頓時,劉安只感覺身子飄飄忽忽,身輕如燕,跟着八公升天去了。王府庭院內,八公煉丹的藥爐還遺留在那裏,四周地上還散着幾顆靈丹仙藥,雞犬們圍攏着又啄又舔,結果也全部跟着升了天。
淮南王劉安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僅僅只是神話傳説,真實的情況卻是淮南王劉安因謀反敗露不得已而自殺。但後世以「雞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勢,跟他有關係的人也由此得到好處,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