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熱傳一封馬來西亞人的信 中國從不侵略其他國家 中國正在復興

博客文章

內地熱傳一封馬來西亞人的信  中國從不侵略其他國家 中國正在復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熱傳一封馬來西亞人的信 中國從不侵略其他國家 中國正在復興

2020年08月31日 10:22 最後更新:09月06日 21:58

有一封馬來西亞人在Facebook上寫給中國人的一封信,原文為英文,先在海外流傳,要熱傳回中國,可以看看馬來西亞人如何看待中國。

以下為中文版全文:

我來自馬來西亞。

中國與馬來西亞的貿易已有2000年。在那些年裏,它們曾多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強國。但他們從未派兵侵佔我們的土地。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

海軍上將鄭和,曾五次乘坐巨型艦隊來到馬六甲,並且是西班牙哥倫布的「聖瑪麗亞」艦隊的八倍大。他本來可以輕松地佔領馬六甲,但他沒有。

1511年,葡萄牙人來了。1642年,荷蘭人來了。18世紀,英國人來了。然後我們接二連三地被他們殖民。

1640年10月,荷蘭艦隊已浩浩蕩蕩的從南方駛入,控制馬六甲海峽。

1640年10月,荷蘭艦隊已浩浩蕩蕩的從南方駛入,控制馬六甲海峽。

當中國想要印度的香料時,他們與印度人進行貿易。當他們想要寶石時,他們與波斯人進行貿易。

中國人從不侵佔土地。

中國唯一一次擴張國界是在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窩闊臺可汗(Ogedei Khan)、貴由汗(Guyuk Khan)和忽必烈汗(Kublai Khan)征服了中國、中亞和東歐。但是,元朝雖屬中國,卻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接著是屈辱的世紀。

在英國人沒有足夠的白銀來支付清朝的茶葉和瓷器貿易之後,英國把鴉片走私到中國來販賣毒品,這是一種扭轉貿易逆差的策略。

在虎門銷煙、中國關閉港口以遏制鴉片之後,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輸了。香港被逼在談判中向英國割讓(《南京條約》)。

那個時期,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大亨,英國人擁有中國90%的鴉片市場,其餘的10%由波士頓的美國商人擁有。美國波士頓的許多機構都是靠著發鴉片財而建立的。

《南京條約》簽訂12年後,西方開始變得非常非常貪婪。

英國人要求清政府:

1.開放中國邊境,允許貨物自由進出,免除關稅。

2.使鴉片在中國合法化。

面對瘋狂的要求,清政府說不。

英法兩國在美俄的支持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而中國又輸了。

英法軍隊突襲了頤和園,並威脅要燒毀皇宮,清政府被逼用港口、自由貿易區、30萬公斤的白銀進行了支付。香港九龍也被搶走。

從那時起,中國的資源便通過這些貿易區和港口自由進出。在隨後的條約修正案中,中國人被賣到海外當勞工。

1900年,中國遭到八國聯軍的進攻(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

八國聯軍打入北平。

八國聯軍打入北平。

北平(現北京)的無辜中國平民被謀殺,建築物被毀,婦女被強奸。皇宮遭到襲擊,寶藏最終落入了倫敦大英博物館和巴黎羅浮宮的口袋。

20世紀30年代末,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本佔領。數百萬人在這期間喪命。僅南京大屠殺,就有30萬中國人被殺害。

毛澤東把中國從廢墟中團結起來,中國迎來了和平、統一。

接著就是鄧小平和他著名的「黑貓和白貓」的故事。

比起意識形態,鄧小平對實用主義的偏愛已經改變了中國。這種思想使中國可以一直發展,以適應國家的實際需要,而不是拘泥於意識形態。

當前的「社會主義+精英主義+市場經濟模型」,完美地貼合了中國人,並推動著中國的崛起。

而新加坡也有類似的模式,可以說比香港更成功。因為香港是通往中國的門戶,受惠於中國的經濟繁榮而發展,而新加坡則完全自主發展。

短短30年,中國共產黨已經讓8億人擺脫了貧困。發展的速度在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

他們已經建立了最大的移動網絡,全世界最大的高鐵網絡,並且成為了基建狂魔。

他們把一個叫做深圳的漁村,打造成僅次於矽谷的世界第二大科技中心。他們正在成長為技術強國。

它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電子商務和無現金支付系統。
他們已經向火星發起探險活動。

中國人過著美好的生活,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愛國主義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盡管取得了所有成就,但西方對此從來都是閉口不談。

中國正遭受西方強烈的反華宣傳。西方媒體使用關鍵詞「共產主義」來煽動對中國的恐懼和仇恨。

中國所做的一切都被負面報道。

他們聲稱中國用「奴隸勞動力」來制造iPhone。而事實上,蘋果公司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它賺走了大部分利潤,只留一部分給富士康(一家台灣公司),而極少留給中國的勞工。

他們聲稱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是不人道的。可是同時,他們卻又指責中國人口眾多,汚染地球。

事實是,與美國人相比,中國人均能耗僅為30%。

他們聲稱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種族清洗。

事實上,中國有優先考慮少數民族的政策。長期以來,少數民族被允許生育兩個孩子,而大多數漢族只允許生育一個。少數民族的大學錄取分數很低。

中國有39000座清真寺,美國只有2100座。中國穆斯林的人均清真寺數量大約是美國的3倍。

當新疆發生恐怖襲擊時,中國有兩個選擇:

1.在極端分子成為恐怖分子之前,對他們進行再教育。

2.讓極端分子在發動恐怖襲擊和殺害無辜民眾之後,轟炸他們。

中國選擇1,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不是殺生。

美國如何解決恐怖主義問題? 從戰艦上發射導彈,從空中投下炸彈。

在新冠疫情期間,當中國採取封鎖的措施時,他們被指責為不人道。

而當中國因為採取積極措施而迅速恢複時,他們又被指責謊報實際數字。

當中國的病例變得如此之低,以至於他們可以向其他國家提供醫療支持時,他們被指責具有政治動機。

西方媒體總能找到借口抨擊中國。

和任何國家一樣,中國也有不負責任的人在做壞事,但中國政府的整體表現很好。我卻一再聽到西方人的評論:我喜歡中國人民,但政府是邪惡的。他們真正想要看到的是中國人推翻政府,因為目前的中國政府太好了。

幸運的是,中國不是一個多黨制國家,否則中國的反對黨將得到美國臭名昭著的非政府組織的支持,例如NED(美國民主基金會),來推翻中國政府。

美國和英國無法攻破中國大陸,因此他們在香港進行反華活動。

在所有的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中,只有香港人被英國人提供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因為英國希望香港人以為他們是英國公民,而不是中國公民。

這種分而治之的策略,他們經常在全世界的顏色革命中使用。

他們採取低級下流的伎倆,例如扣留華為的CFO孟晚舟和禁止華為。

他們發動了一場愚蠢的貿易戰,無人受益。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總是存在貿易逆差。

美國就像一個賣豪車的賣家,去問一個農民:為什麼我總是買你的蔬菜,而你卻沒買我的車?

30年前,當中國人為全世界做襪子的時候,全世界都聽之任之。

但當中國人開始制造像華為、大疆這樣的高科技產品時,卻引起軒然大波。

因為當西方產品和日本產品在技術方面與中國不相上下時,價格方面卻永遠無法與中國人相提並論。

第一世界國家希望中國人繼續做襪子。他們不想提高自己,而是想扯中國後腿。

美國最近針對中國的運動具有非常重要的背景。

當利比亞、伊朗和中國決定放棄美元進行石油貿易時,卡達菲被美國殺死,伊朗被美國制裁,現在輪到中國了。

美國一直在無中生有地印美鈔。美元之所以仍然被廣泛接受,是因為它是唯一允許與石油進行交易的貨幣。

美國與沙特達成一項協議,規定石油只能以美元進行交易。沒有美元---石油的地位,美元就會貶值,美國國力就會下降。

因此,任何企圖違抗這個命令的人都會被消滅。

但是中國很快將使用一種由黃金做後盾的數字貨幣,於是白宮的警報聲像發瘋了一樣響起。

中國的成就一直靠著艱苦奮鬥,而不是靠掠奪世界。

我對中國曾遭受的所有苦難深表同情,但現在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中國並不是崛起,而是正在復興,回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地位。

祝中國好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印度

「寫一本淨賺3萬」「一年實現10萬副業不是夢……」近日,為老人代寫回憶錄的分享帖文突然火了,似乎成了「銀髮經濟」的新風口。不過,這更像是利用誇大的文案,為「知識付費」生意引流。

網上的宣傳文案。

網上的宣傳文案。

幫老人製作一本回憶錄,大概要花多少錢?內地《北京日報》記者詢問了多家開展相關業務的公司、工作室,以及可「接單」的個人,發現價格跨度很大。每千字從兩三百元到千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均有報價,顯得相當隨意。訪談方式,大多通過視頻軟件、語音軟件等綫上進行。篇幅短的話,安排一個半天,長些的話分為數次進行。

買家也可以給出預算,由寫作方出一份對應方案。記者以一萬元預算為例,得到的方案大概是,1.5萬至4萬字不等的「電子書」,包含封面設計和內頁排版,不包印刷。更便宜的價格也有,有寫手推薦用AI寫作,套上通版框架,幾千塊錢就能做一本。「就是缺一些感情,不能特別細看。」

不少經驗帖下,有意入行的人擠滿了評論區,表示「心動了」。

回憶錄「賽道」突然火熱,但在北京,給老人寫回憶錄其實並不是新鮮事。早在十餘年前,北京就曾興起為老人寫回憶錄的公益項目,以政府購買形式,由社工志願團體提供服務。愛行志願者團隊、北京先河社工服務中心等,當時均參與過類似項目並接受記者採訪。

以「愛行」為例,與朝陽門外街道合作,於2012年起,用6年時間,為25名老人撰寫了回憶錄。負責人於輝介紹,志願者都是三到五人一組服務一位老人,利用周末時間聽老人們回憶往事。「持續大半年的傾聽後進入到寫作環節,循著老人口述的綫索查閱資料,補充歷史背景和細節,再進行整理校對,每份回憶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完成。」

先河社工則是與回龍觀和霍營街道合作,於2015年為50位老人完成了長短不一的回憶錄製作。負責人王世宏回憶,當時的主力撰寫者顧蘭英,是一位雜志社的退休老編輯。「我們那會兒哪有什麽AI,都是先去老人家裏採訪,回來後查閱大量的傳記和史料,把歷史和人物脉絡搞清楚,再一個個字寫出來,配上照片裝訂成册。讓老人、家屬都滿意,可沒有那麽容易!」

公益項目如此,作為賺錢的營生呢?在出版社工作的采薇,今年偶然看到一位博主在做「老人回憶錄」,受到觸動,便也進行嘗試。目前,她操作的回憶錄已經寫了三四萬字,定價相比她關注到的博主算是實惠,總共就收了兩萬多元。

采薇告訴記者,是老人的外孫通過私信聯繫的她,對方是開外貿公司的,很有經濟實力。「老人退休前是一家電視台的台長,年紀太大,很多事記不清楚,好在以前寫過很多文章,對自己生平有過一些記錄,在此基礎上操作會稍容易些。」

即便如此,項目推進也較為緩慢。「比如家族中、子女間有些事情老人可能不太願意講,叙述過程中思路也沒有那麽清晰,你沒辦法催促,急不得。另外我寫的時候還要查一下當時的年代背景,揣摩老人的心理和表情,關注一些他沒有說出來的情緒。想要寫好、寫生動,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采薇感慨,面對老人,從頭到尾做下來實難高效,她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還沒有完全結束。

記者諮詢的報價中,最貴的是一家開設網店的文化公司。店主透露是請作協的老師來採訪寫作的,收費為每萬字一千元。以一本十萬字的回憶錄為例,前後製作要半年時間,收費約十萬元。「這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很多便宜的都是AI生成,根本就不怎麽採訪。」

「除非是很快採完、很快寫完,對方又很滿意,那客單價或許是可觀的。」采薇分析,可能有家屬也讀不出來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如果一個人不經常讀書的話,其實對文本的好壞很難判斷。即便是流水帳,一看寫得都對,是不是也能同意收貨?那就是個人的評判標準了。」

拋開內容上的良莠不齊,潜在客戶尋找,其實是更大的難題。王世宏坦言,幾年前自己曾找過東城區某事業單位,提出想面向退休老幹部,再開展一次代寫回憶錄的公益項目。結果對方詢問老人們意願後婉拒了,稱大家都很謙虛,覺得自己沒什麽好寫的。

事實上,在「愛行」團隊和先河社工當年的公益項目中,不少受訪老人都是團隊一再邀請,「盛情難却」下才敞開心扉的。公益項目都如此,讓老人自費掏出幾萬元就更難了。王世宏分析,像老幹部、教授,知識分子等,實在想寫可能自己就寫了。「收費的話估計得找經商的,有一定家族傳承的才行。」

采薇5月中旬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力」,不過到目前也只寫了一本。當然她本身有主業工作,回憶錄只是作為兼職,沒有全身心規劃經營。「但找我諮詢的人確實已經很多了,不過基本都是問問價格,就沒有後文了。」

「關鍵的不是寫,是怎麽獲得老年客戶。」有從業者如是稱,綫上推廣的話,看到的可能多是老人的子女、孫輩,始終隔了一層。想要直接接觸老人,還得搞「地推」,瞄準「有錢的大爺大媽」。一些招「助手推廣員」的帖子則稱,有過導游帶老年團經驗者優先、能和廣場舞阿姨打成一片者優先、認識私企老闆或國央企退休職工者優先……

令采薇啞然失笑的是,目前客戶還沒見著太多,但每當有粉絲在她的評論中提及,「也有點兒想給家裏老人寫」,就會有另外的博主回復或發去私信稱,他的收費更低,讓粉絲去找他寫。「競爭老激烈了!有種還沒醞釀出什麽實在客戶的時候,想做生意的人就自顧自搶成一團的感覺。」

「小縣城幫退休老人寫了三本回憶錄,收入够買一輛車。」「最困難的時候靠給老人寫自傳賺了18萬,文筆不好的可以試試」……社交平台上的「經驗帖」,為什麽總是傳遞出「輕鬆賺大錢」的感覺呢?

「我不能說人家一定是假的,只能說,真實性存疑,推測是出於流量考慮吧。」采薇感慨,最離譜的是她曾見到一個博主,原封不動抄了她的文案,只將個別詞改了改。「我心想不至於吧,目前我也沒做得特別突出啊!」

在一篇描述「回憶錄多麽賺錢」的分享帖下,記者看到不少評論說,「你這個內容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才大一」「這個文案上次看,是在90年代的青年文摘上……」一些所謂的「成功路徑」分享,其實全然無從查證。

不管是否容易賺錢,先將其包裝成很賺錢的樣子,再圍繞「教別人如何去做」來做生意,倒是一些博主的現實思路。

一份某博主「初中畢業,代寫回憶錄月入2萬」標題下,培訓課包正在火熱銷售。該課包標價298元,目前顯示已售37份。一位只寫過3本回憶錄的寫手,更開辦了數期AI+回憶錄寫作訓練營,培訓百余學員,每人收費499元。對此有評論戲稱,「已經腦補出錄音筆直接轉文字,再扔給大模型整理的一條龍了。」

也曾有人聯繫采薇,稱自己是做AI的,可以談合作一起接單寫回憶錄。「但有沒有客戶另說啊,我是出於興趣想自己寫的,就沒有理會。」在她看來,肯定有真正用心在做這一行的人,文筆也相當好,是可以穩定地獲得不錯收入的。「只是過程和周期遠不如宣稱的那麽順利,因為老人確實太慢了!要說是風口,可能還得好好琢磨。否則想靠這件事很輕鬆地賺很多錢,似乎不存在一個好的商業邏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