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正式返回地球,中國成為了近幾十年來唯一成功從月球帶回土壤的國家,儘管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從月球上取回土壤,但是由於美國已經中斷了相關的登月計劃幾十年,當前美國在短時間內也並沒有探月的能力。
「嫦娥五號」返回艙着陸。
路透社記者12月18日的記者會上詢問中國,會否將月球土壤分享給美國的太空總署(NASA)。(當年美國曾將少量月球土壤分享給中國)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說,中美能不能合作,要視美國政府政策。
中方發言人表示,中國願意分享月球土壤給NASA,但是由於美國政府此前出台了「沃爾夫法案」,使得中國無法跟NASA進行相關的合作,月球土壤的分享也難以實現,因此NASA是否能夠得到月壤的實際上取決於美國政府,而不是中國。
在過去美國登月帶回月球土壤以後,雖然只給予了中方極少一點土壤,但是NASA畢竟還跟中國分享了,因此這一次中國帶回月球土壤,也理所應當要回報NASA,不過由於美國政府沃爾夫法案,NASA已經被禁止與中國展開任何相關的合作。
2011年,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Frank Wolf),在當年的美國財務開支法案中就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以及以反間諜為由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所以兩國很難再有太空合作。
日本:西方從沒如此尷尬
中方回答也是令現場爆笑,因為如今NASA無法獲得中國取回的月球土壤並非是因為中國不願意分享,而是美國政府自己做的「好事」,其過去希望針對中國,結果最後反而是坑了自己。
在近段時間,美國方面也給出了登月日程表,表示將會在2024年重返月球,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在探月方面跟中國進行競爭,但是目前看來,美國並不容易達成這一目標,當前美國疫情嚴峻,經濟低迷,要完成登月任務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以及資金,這些都是美國現階段所缺乏的,特別是美國還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內政方面。
華盛頓大學麥克唐奈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布拉德·喬利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這些樣本的年齡將有助於填補大約30億年前至10億年前月球歷史的知識空白。
喬利夫寫道:「這些樣本將是一個寶庫!」他說:「我向我們的中國同行致敬,因為他們執行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樣本進行分析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將持續影響許多許多年,希望國際科學家能參與進來。」
而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任務部門高級官員托馬斯·楚比興在社交媒體上說:「國際科學界祝賀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任務。這些樣本將有助於揭開地球-月球系統的秘密和對太陽系歷史獲得新的瞭解。」
實際上在太空領域,各國之間進行合作是最為有利的,由於相關的技術要求高,並且需要各方面的數據支持,合作才是人類在太空領域發展的唯一途徑,在中國此次探月過程中,歐洲航天局就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對此中方也相當感激歐洲航天局的幫助。
可惜美國的政客,就是反對中美在航天領域上合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的極端言論刺激著台灣社會輿論神經,民進黨當局擔心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島內會被狠狠「敲竹槓」,有台媒戲稱「賴清德們」慌了。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聲稱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芯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高到一定水準,芯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這些說法也引起島內對特朗普上任後會對台積電採取何種措施的擔憂。
AP圖片
不過,美國國內輿論似乎更樂觀一些。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引述專家分析指,特朗普不太可能撤銷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但是在關稅方面會有更大動作。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也有類似觀點,認為特朗普不會撤銷該法案,但可能對其重新定義。
需要指出的是,台積電是美國蘋果公司和英偉達等高科技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同時投資了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新工廠。美國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英特爾的市值只相當於台積電的10%,韓國三星更是被台積電遠拋在後。台灣財經媒體人謝金河認為,特朗普需不需要台積電,才是最核心的問題,島內人士不必樂觀過頭,也不必懷憂喪志。
對於特朗普捲土重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有台灣名嘴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真正看中的並不是台積電的技術,而是希望將美國人自己從經濟困境中救出。台灣前立委郭正亮表示,「美國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在幾家科技公司的股價中,美國英特爾不斷下跌,所以才需要各方來支援」。
台灣淡江大學學者李大中認為,特朗普的看法就是台灣應該大幅提高防務預算,這很符合他一貫的想法。特朗普一直認為做美國的盟友或者伙伴,都不能搭美國的便車,要自己為自己的安全負責。李大中強調,可以想像,台灣在防務這個領域,「應該會有更大壓力」。
至於特朗普提及台灣芯片業者「搶走美國的生意」,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認為,特朗普未必會因此對台灣採取報復或懲罰措施,他真實的想法其實是「想把製造業帶回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特朗普要的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以幫助相對落後的「鐵鏽」地區能重新繁榮發展。
孫明德認為,台積電「惹」到特朗普的不是技術,而是賺了美國的錢。有三件事不能對特朗普做,包括「靠貿易賺美國的錢、靠美國花錢保護、搶工作讓美國人賺不到錢」。
台媒此前報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芯片廠即將完工,會於下月舉行開幕典禮,屆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及在任總統拜登可能同時出席。不過,也有芯片業者認為,說特朗普和拜登「同框」,那是不了解美國政情:「如果台積電邀了特朗普,怎麼可能還會找拜登?而如果拜登要去,特朗普也不可能現身。」
AP圖片
台積電雖未證實特朗普和拜登「同框」的消息,但台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曾宣稱,台積電下月會有個「很好的典禮」。台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還表示,屆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魏哲家和財務長黃仁昭等都有可能會出席。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島內很擔心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是否會要求台積電「2納米製程」提前赴美設廠。對此,郭智輝稱,根據相關法令,目前「2納米」還不能去海外生產,需台經濟部門審查。不過他坦言,「先進製程遲早會過去,只是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