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格局在變。
就在過年前,本周三(12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和歐盟領導人及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晤,中歐共同宣佈完成了投資協定的談判。
這份談判了7年的中歐協定,大大拉近中歐關係,將使歐洲企業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並改善競爭條件。

中歐領袖透過視像會議,共同宣佈完成了投資協定的談判。
執政15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是這份協定的主要推動者,她不顧很多方面的批評和反對,在推動歐盟各國敲定拖延已久的歐盟中國投資協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並趕及在她今年落任前達成協議。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達成協議後,建議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短期內一起訪問中國。
中國和歐盟達成重大投資協議,頗有聯合抗美的味道,特別在英國脫離歐盟,可能更投向美國時,歐盟抱團中國,為當地經濟打下強心針。
與此同時,美國還在玩貿易戰。新年一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中表示,將對來自法國和德國的飛機製造零部件、某些非起泡葡萄酒、乾邑白蘭地和其他白蘭地加徵關稅。
這是美國和歐盟長達16年飛機補貼之爭的最新行動,美國和歐洲談判代表一直就此問題進行長期談判,美國指控歐洲國家援助歐洲飛機製造商空客公司,而歐洲國家亦反控美國也援助波音公司。美國指歐洲空中巴士公司得到了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的援助及政治支持。
美歐和中歐的貿易關係,形成鮮明對比。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
中歐達成投資協議後,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指,美國官員表達擔憂,認為該協議將有助於中國政府轉移來自外部的敦促其改革政府驅動型經濟模式的壓力。批評人士稱,北京方面之所以答應了歐洲長期以來的一些要求,原因之一是想要分化布魯塞爾和華盛頓。

BBC報道題為「中歐投資協議對歐美跨大西洋關係意味著什麼」。
英國BBC點出問題關鍵,歐盟和中國2020年歲末達成談判已久的商業投資協議,給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上台後的歐美同盟關係,增加陰影。
中歐有關投資協議的談判長達7年,因一系列問題而僵持多年未定,其中包括歐美相對一致的勞工人權保護等問題。
但正如歐盟官員們表示的那樣,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可能改變了中國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而歐盟也需要在英國脫歐後重新確定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關係。兩者各取所需。
評論人士認為,中歐簽署商業投資協議,從戰略上提升了雙方經濟合作發展的水平,並具有國際政治意義。
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歐盟GDP約為15.6萬億美元,中國是14.2億美元。雙方經濟規模相當,因為產業發展水平不同,互補性也較強。
但過去中歐雙方在經濟利益上的競爭產生摩擦日益增多,在投資方面互設壁壘,因文化、政治等諸多差異,合作中缺乏互信。雙方自從2014年開始投資協議談判後,障礙很多。
2020年,隨著中國與東盟10國和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對中歐投資談判也有刺激作用,令歐盟也覺得要加快和中國達成協議。
歐盟委員會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消除了歐盟國家在中國投資某些行業的障礙,如新能源汽車、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等,協議促使中國的製造、建築、廣告、航空運輸和電信業向歐盟企業開放。該協議還旨在消除在中國投資的障礙,如某些行業的合資要求和外國股權上限。
這份協定也將是中國第一份履行國有企業行為義務和全面透明補貼規則的協議。中國還承諾致力於批准未獲批准的國際勞工組織的基本公約等保護勞工的條款。
過去中歐貿易協議談判最大困難之一是中國要求進入歐盟能源市場,而這個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議題。預計該協議將讓北京在互惠的基礎上進入一小部分歐洲可再生能源業。
在美國即將卸任的總統特朗普的執政4年裏,美歐關係出現很大倒退。
歐盟方面認為,特朗普在歐洲推行一切以美國為中心的政策不顧歐盟,損害了歐洲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德國外長馬斯曾警告說,德美關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及其團隊承諾其外交將團結西方盟國,但拜登上任前美歐分歧已經公開。
中歐協定簽署一周前,被拜登提名為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通過推特向歐盟喊話表示,呼籲歐盟盟國在與美國商量、取得共同立場前先不要急於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英國《衛報》評論說,歐盟仍執意簽署協定讓美國感覺反憤怒。
協議簽署後,美國和歐洲一些方面做出不少批評。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俄羅斯歐洲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法倫對美國公共廣播公司表示,在拜登總統宣誓就職之前,這份投資協定損害了歐美跨大西洋關係。
她表示,特朗普在執政4年裏對歐洲揮舞大棒,甚至說歐盟還不如中國,讓很多歐洲人對美國感到憤怒,認為應該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以美國馬首是瞻。
耶魯大學法學院憲法學教授、中國中心主任保羅·格維爾茨此前則表示,歐洲政府不聽美國勸告而自行其事,需要讓美國考慮如何與歐洲盟友合作對付中國,需要考慮到歐洲的利益。
2021年,中、美、歐關係,還有很多好戲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