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走佬潮持續,兩個星期證實唔見3人。繼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證實逃亡加拿大、荃灣區議員黃家華遞信退黨後,該黨觀塘區議員畢東尼宣布將由6月1日起辭任區議員一職,並退出政壇。
畢東尼FB圖片。
51歲的畢東尼去年到英國探仔,隨後因變種新冠病毒爆發一度滯留當地,最終於上月成功回港。畢東尼今早在社交媒體發文指,早前在英國滯留一段日子,原本預定於今年1月1日回到香港,並在2月1日入院進行手術,惟一直未有相關安排,令進行手術的日子被逼推遲至5月中。他說自己的身體在回港以後大不如前,體力或精神上亦較以往遜色,在處理地區事務上亦感到吃力,令他意識到身體的情況已不能再應付議員的日常工作。
在公民黨網頁,區議員名單上仍有畢東尼。
觀塘麗晶選區原是建制派地盤,民建聯潘進源曾經擔任麗晶花園業委會主席長達33年,自自2000年起出任麗晶選區區議員,至2015年區選中被公民黨畢東尼擊敗。畢東尼做了近6年區議員,如今在政治風潮中,急急抽身而退。
公民黨人退黨或退出政壇,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明眼人一看都知是借口。
剛好在上個星期,做了接近廿年公民黨荃灣區議員黃家華,就被人發現靜悄悄退黨,但無退出政壇。消息曝光後,黃家華回覆傳媒查詢時承認已經退黨,話自己一直專注地區工作,咁多年嚟只出戰過一次立法會選舉,仲要排喺名單較後位置,無諗過喺政治生涯上「更上一層樓」,所以「想退黨就退黨」啦。
荃灣區議員黃家華。
公民黨如今成個黨散散地,自去年中開始爆發退黨潮,2016年那屆的立法會議員走清,先是陳淑莊宣布退黨及退出政壇,其後到今年3月在反對派47人初選案審訊時,楊岳橋、譚文豪、郭家麒等其餘立法會前議員亦相繼退黨,並不要梁家傑再代表他們出庭打官司。最後郭榮鏗亦證實逃亡加拿大,那一屆立法會議員無一個留低。
退出公民黨的區議員亦唔少,包括陳諾恒、伍月蘭、冼豪輝、譚家浚、俞竣晞、鄭達鴻、李予信、鄭文杰和黃家華,如今再加畢東尼退出政壇,按公民黨網頁只剩23個區議員。
去年8月4日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及黨魁楊岳橋與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總領事史墨客會面,有團體向警方報案指該黨勾結外國勢力,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大公報圖片。
政界中人話,公民黨的狀態十分不良,這麼多人走,走的不是蠢人,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預計未來公民黨退黨或退出政壇者,還陸續有來。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