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白俄羅斯總統爆勁料 自己被CIA部署暗殺 普京在電話中向拜登抗議: 「美國已經低劣到這種地步?」

博客文章

白俄羅斯總統爆勁料  自己被CIA部署暗殺 普京在電話中向拜登抗議: 「美國已經低劣到這種地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白俄羅斯總統爆勁料 自己被CIA部署暗殺 普京在電話中向拜登抗議: 「美國已經低劣到這種地步?」

2021年04月28日 12:52 最後更新:12:57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最近對外公佈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白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拘捕了企圖在白俄發動軍事政變的多名人員,並搗毀了他們的組織。

盧卡申科稱其目的是對他本人和他兒子進行刺殺,並對白俄羅斯現政府進行顛覆,目的是在政變後通過暴力奪取政權。

盧卡申科及其兒子。

盧卡申科及其兒子。

根據盧卡申科的最新說法,政變者為了進行這一行動,曾研究3種方案。其最初計劃在5月9日勝利日閱兵式上直接刺殺他,但這一想法在該國實施起來相當困難,所以他們放棄了第一種方案。

隨後,政變者開始考慮襲擊總統車隊,甚至為此購買了火箭炮。但是這一方案的實施也沒有獲得成功,原因是出於車隊行進速度很快的考慮,火箭炮命中的幾率非常小。

第3種方案是攻擊總統的郊外官邸。為了毀壞官邸,政變者劃撥了1000萬美元的資金,僅給狙擊手的報酬就達到100萬美元。

針對一國元首進行這種「斬首」式的刺殺活動,企圖通過肉體毀滅國家元首的方式接管國家政權,這種行為公然於世界並見諸於媒體,實在太過吸引人的眼球,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其刺殺活動背後的隱情。

政變者的資金、聯絡渠道從何而來?又是誰有動機指使他們進行這樣一場冒險的刺殺活動?顯然,政變者的行為不可能是毫無緣由的。那麼究竟是誰,策劃了這樣一場「勁爆」的刺殺活動?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盧卡申科並不拖泥帶水,他在俄羅斯安全機關協助下,挫敗了此次刺殺行動,之後很快便發表聲明,稱種種證據表明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全程參與了此次事件,並相當明確地「暗示」了此次事件的策劃者就是美國情報機關。

參與暗殺的叛亂者受審。

參與暗殺的叛亂者受審。

這一指責並非空穴來風,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安全機關公佈了案件的詳情和相關細節,其中的「美國因素」確實非常一目瞭然,甚至已經到了毫不掩飾的程度。

根據現有信息,此次事件大致經過如下:

4月初,俄情報機關便獲知了白俄羅斯反對派在華沙與波蘭情報人員及CIA聯絡的消息,反對派策劃在明斯克等城市進行縱火和爆炸,製造示威者死亡事件,然後再栽贓給白俄羅斯軍警。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情報機關對信息進行進一步檢查後,發現他們的行動並非如此簡單,接著,鎖定了一個叫岑科維奇的可疑人物。

岑科維奇是白俄羅斯一名律師,同時擁有美國國籍,多次與美國及波蘭情報機構聯繫,其與白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人士菲杜塔關係匪淺。

這兩人共同策反了一名「白俄羅斯軍隊將軍」,在將情況報知CIA後,CIA認為可以以此為基點進行一些「冒險活動」,要求他們與這位被策反的將軍保持聯絡,以利用這位「將軍」的身份進行政變活動。

4月11日,岑科維奇和菲杜塔根據指示抵達莫斯科,在一家餐廳包廂內接待了這位「將軍」,並在餐廳內開始進行謀劃。根據CIA和波蘭等國情報機關的計劃,岑科維奇和菲杜塔向這位「將軍」講述了行動細節。包括佔領廣播電視中心向全國播放告人民書、封鎖內務部隊和特警部隊、切斷全國供電系統,然後由一支武裝開展奪權行動。

隨後盧卡申科將被處決,政權將由「民族和平委員會」接管。而這一行動的時間被初步定為5月9日即國家勝利日,因為這一天,盧卡申科和白政府幾乎全體高官將出席公開活動,是顛覆白現政府的最好時機。

兩人還在餐廳里向這位「將軍」出示了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將被處死和關押的高級官員的姓名和職務。

根據計劃,在政變成功後,他們將於白俄羅斯實施至少為期五年的國家轉型計劃(軍事管制),波蘭和烏克蘭會幫助白俄羅斯實現「民主」。一旦新政權接管了白俄羅斯,西方國家將立刻承認其為合法政府,並給予援助。

根據這份CIA等情報機關的謀劃,這場陰謀重點就是「肉體消滅」,只要殺死盧卡申科,一切「問題」都會解決。西方在白俄羅斯實現「民主化」的長期夙願也將得以實現。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們的謀劃其實早已處於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兩國情報機關的監視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看在眼裡,甚至在接頭時,會面的餐廳包廂已經被安裝了秘密攝像頭。

而且,雖然沒有明確說明細節,盧卡申科在事後仍然表示,那個「將軍」其實是政府的卧底,是安插在政變者當中的國家情報部門人員,政變策劃者想通過這位「將軍」來發動軍隊來實施武裝政變,就跌入佈局之中。

岑科維奇的「美國籍」律師身份、諸如菲杜塔等「美國背景」深厚的白俄羅斯反對派的活躍行動,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和波蘭等國情報機關在此次事件中的直接出鏡,都昭示著美國與此次事件脫不開的關係。目前,被捕者也已經招供了自己受到了CIA等機構資助和指揮的事實。

普京(右)力挺盧卡申科。

普京(右)力挺盧卡申科。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證實,普京已在一次美國總統拜登主動邀請的通話中,就此次事件對其發出了質問,其態度已經嚴厲到使用「美國已經低劣到如此地步?」這種辭令的程度。

據俄方引述拜登本人及美國官方並沒有當場回覆普京的問題,而是在俄白兩國情報機關公佈相關情況、兩國電視台也播放了政變的相關新聞和畫面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才出面否認了CIA參與此次行動的可能性。

但這個不痛不癢的聲明,並沒有說服力去否認白俄羅斯公布事實。

美國為何會在此時選擇採用如此激烈的「肉體毀滅」式刺殺行動去顛覆白俄羅斯現政權?

在我們的印象中,身為「顏色革命」操盤手的美國往往以幕後指使者的身份出現,通過調動各種資源去間接指揮顛覆活動,如此次事件一般直接下場,親自出手謀劃乃至直接行動,似乎並不是美國「顏色革命」的一貫套路。

毫無疑問,此次刺殺活動是去年出現在白俄羅斯街頭抗議活動的延續,而在此次刺殺事件出現之前,白俄羅斯國內出現的顏色革命運動並沒有超出美國及西方所主導「顏色革命」的一貫套路。

明斯克抗議活動。

明斯克抗議活動。

這一事件的出現,是美國採取「最後手段」去試圖終結這一事件的一種嘗試。

而美國之所以要採取刺殺方式去終結這一事件,自然是其在白俄羅斯國內的活動已經無以為繼,培養的反對派人士與勢力已經是強弩之末,無法以他們的能量繼續左右白俄羅斯的政局。

反對派勢力的逐漸孱弱與其聲勢的逐漸降低,催使美國去通過直接刺殺現政府政要這一「強扭」的方式去強行扶持反對派上台。而此次事件如此赤裸裸的敵意顯現,也彰顯著美國內心的焦急。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當地時間4月2日 (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最新的「對等關稅」政策,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作出預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標普最新報告顯示,3月的預測將2025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下調至2.5%。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以「特朗普的關稅即將落地,但代價是美國的盟友」為題發文,指美國將因關稅政策而失去盟友「三大支柱」;文章更援引美國學者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目前,針對所謂「對等關稅」,流傳多種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徵收約20%關稅,而不是針對某些國家和地區或產品徵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預計新關稅將增加超過6兆美元的收入,可作為退稅還給美國人;另一個版本是,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計劃對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徵收關稅,但稅率可能不會像20%那麼高。

當然,以上均只屬猜測。彭博經濟研究在最新研究報告,估計了可能的結果,並研究了全面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報告分析,美國在雙邊貿易中逆差最⼤的15個貿易夥伴,這些經濟體在美國全部進口商品及貿易逆差總額中的合計佔⽐超過75%。報告顯示,對等關稅對15個貿易夥伴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於韓國和日本而言,美國對其徵收的關稅會上升約20個百分點;而對印度、越南和⼀些歐盟國家,上升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報告顯示,若按以上方式所徵收的額外關稅實施,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會從特朗普第二任期開時的略低於2.5%飆升至35%,與美國19世紀末的關稅稅率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高。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報告指,如果特朗普拋出最⼤力度的「對等關稅」方案,越南和愛爾蘭面臨的形勢會很嚴峻,一方面因對美國出口在兩國GDP中的佔比較高;另方面,美國對這兩國的關稅上調幅度很大。
彭博研究報告估算,關稅若提高28個百分點可能會給美國GDP帶來4%的衝擊,通脹升近2.5%,並將在兩到三年內顯現。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20%的普遍關稅加上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的全面報復,將是美國經濟「最壞的情況」,貿易戰升級將導致55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失業率升至7%,美國GDP從高峰到低潮下降1.7%,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計算顯示,2025至2027年美國實質GDP年增率將均低於2%。

同時,該機構將加拿大的實質GDP成長預測下調,以反映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目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預測加拿大今年第二季將出現衰退,2025年實質GDP年增率預測從1.5%下調至0.8%。 2026年的成長預測也從1.7%下調至1.0%。歐洲方面,預計歐元區2025年實際GDP成長率將維持在0.9%不變,但2026年從1.2%上調至1.4%,「預計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服務業主導型經濟體的表現將繼續優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儘管歐元走強可能會導致旅遊業的成長貢獻率下降。」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美國知名媒體人桑格(David Sanger)的文章,桑格援引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的話反問,現在的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桑格表示,對美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很可能會摧毀美國盟友三大支柱,包括跨大西洋聯盟、跨太平洋聯盟和美加聯盟。

文章提到,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東京舉行;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文章認為中日韓加強合作體現「即使華盛頓不願意,北京也可以與美國的盟友合作」。

在歐洲,這趨勢更明顯。波蘭總統公開考慮獲得核武;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確信,與華盛頓的國防和貿易關係正在崩潰,並制定了實施「脫離美國」。自二戰以來,格陵蘭島一直是美國空軍基地所在地,但格陵蘭新任領導人對美國副總統萬斯一行人不請自來表示憤慨。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文章稱,以上都是特朗普威脅要拋棄他認為貢獻不足的北約盟友,結果換來的是,他將面臨各方抵制。

特朗普形容宣布關稅政策為「解放日」,他說:「我們不會向本國公民徵稅以讓其他國家富裕起來,而是向外國徵收關稅和徵稅以讓本國公民富裕起來。」這表明他不打算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而是作為永久的收入來源。桑格認為,特朗普政府並未詳細考慮消費者將為此付出代價,以及任何成本效益分析,如加關稅所獲得的收益,是否值得對美國的核心聯盟造成損害。

桑格在文章最後引述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主任舍克(Kori Schake)的分析,舍克曾在小布殊政府中擔任國防官員、撰寫大量有關北約歷史著作。舍克於3月31日表示,「20世紀50年代,美國認為北約將成為眾多聯盟之一。北約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和貿易關係支撐了安全承諾。」

但舍克說,現在「當我們需要盟軍來執行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行動時,特朗普認為誰會幫助我們?考慮到美國政府的行為,如果再次發生911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就美加徵關稅,中方早已表明立場。外交部發言人先前指,中方始終認為保護主義沒出路,貿易戰、關稅戰也沒有贏家,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