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末級殘骸已於昨天(5月9)上午10時24分落入大氣層,隨後掉入東經72.47度、北緯2.65度的西印度洋海域。
中國在航天方面的發展十分迅速,吸引了不少國內外的目光。尤其是在近日中國完成了搭載「天和」號空間站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之後,更是引發了不少的關注。
點擊看圖輯
事後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針對長征五號B發表聲明。
獵鷹9火箭殘骸,如一群燃燒的火球,劃破美國西雅圖的夜空。
長征五號B火箭。
國內自然是一篇欣喜,畢竟這標誌著中國自建太空站的重大一步,到美俄合作的國際太空站停止服務後,中國明年開始運作的太空站,將是唯一的太空站。但美英等西方國家不會祝賀中國,甚至使勁造謠去轉移注意。
長征五號B火箭搭戴天和號太空站核心艙升空。
日前便出現了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媒體造謠中國長征5B火箭「失控」墜落一事,甚至還詳細地描述了火箭殘骸的墜落軌跡經過了多座城市的上空,表示這可能將會造成人員的傷亡。然而這樣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事實上長征5B火箭的發射過程十分順利,整個發射任務都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天和號核心艙也實現了順利入軌,只需要等待6月份的神舟12號載人航天飛船的對接。
據悉,這次的造謠事件是由英國衛報率先提出的,其在刊登的文章中指出,長征五號B火箭在執行完運載發射任務後發生了火箭「失控」的狀況,並以2.7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飛行,甚至存在著墜入人口密集區域的風險。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也煞有介事地評論。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也煞有介事地評論,話「暫無」擊落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的計劃。
台灣媒體也加把口。
台灣媒體也借機炒作,話長征五號B可能跌入台灣。其實在全球地圖上,台灣只是比芝麻更小的地方,本來可以不必杞人憂天。不過他們唱衰大陸,的確不遺餘力。
長征五號B也不是如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是「失控火箭」。征5號B和「天和」核心艙的發射時間是4月29日,長征5號B重返大氣層的時間是5月9日前後,總共才10天時間,按自然軌跡沒有那麼快掉落。美國SpaceX獵鷹9火箭因為點火失敗在軌道上多漂了22天,最後失控落在了華盛頓州,這才是失控墮落的時間。長征五5號芯一級火箭在與「天和」核心艙分離後,利用剩餘燃料「踩了一腳剎車」,所以提早返回,它的返回軌道是科學家們已經計劃好了的,是「受控墮落」進大面積的西印度洋,而非「失控墮落」。
火箭再入大氣層時,由於與空氣劇烈擠壓摩擦產生幾千度高溫,它的鋁合金殼體以及復合材料燃料箱會燃燒並解體,裂成碎片、化作塵埃。與太空站不同,火箭的零件大多又薄又輕,因此即便有少量掉到地面上,也不會構成大的傷害。
西方出現這樣攻擊中國火箭的說法已經不是西方媒體的首犯了,在2020年的長征五B首飛成功之時,西方媒體就曾就對長征5B進行過「風險」上的批判,甚至表示這是在蘇聯禮炮七號空間站之後人類發射的最大航天器,存在著威脅地面人口的危險。
事後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針對長征五號B發表聲明。
今次長征五號B殘骸跌落西印度洋沒有任何壞影響,你以為西方會停止造謠,你又錯了。事後美國太空總署署長尼爾森針對長征五號B發表聲明說:「從事太空活動的國家必須將重回地球的太空物體對人類與財產造成的風險降到最低,並使這些作業的透明度最大化。顯然中國對於他們的太空垃圾並沒有達到負責任的標準。」
獵鷹9火箭殘骸,如一群燃燒的火球,劃破美國西雅圖的夜空。
唉,美國製造的「太空垃圾」,真是比中國多一百倍也不止。今年3月26日凌晨,失控的美國獵鷹9火箭殘骸,如一群燃燒的火球,劃破美國西雅圖的夜空。美國的太空總署當時又為何不發聲明,叫美國自己負責任一點、技術高一點,不要製造那麼多太空垃圾?
美國的雙重標準,真是去到相當厚顏的地步。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頻繁對華放狠話的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卸任之際又再次渲染中國威脅論。
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視頻截圖
他聲稱美國防務公司對美國構成的風險遠大於中國,理由則是「長期的武器運輸拖延,正在破壞美國盟友間為遏制中國軍隊而日益強化的協作努力。」
據彭博社報道,伊曼紐爾8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防務公司優先考慮股票回購,而不是向美軍及其盟友提供武器,此舉正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他稱,這些公司更注重提高其股票價值,而不是投資生產能力,這導致了武器運輸的延遲,可能會損害美國的安全並削弱美國的聯盟。
「與中國相比,美國國防工業對美國安全和威懾可信度構成的風險更大。」伊曼紐爾說,他親眼目睹了國防裝備運輸長年拖延對美國軍方及其區域盟友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數不清多少次用政治資本來掩蓋他們的失敗。
他補充說,一種解決方案是,如果國防承包商未能按時交付訂單,則禁止他們在數年內回購自己的股票。
報道稱,中東和烏克蘭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衝突推動了對國防產品需求的增長,雷神技術公司、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從中受益。
彭博社整理的數據顯示,2023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技術公司用於股票回購的資金總額高達189億美元,而資本支出僅為41億美元。
上述兩家公司未回復置評請求,另外兩家實施股票回購計劃的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據報道,像F-35戰鬥機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樣的承包商也受到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支持者的批評,他們認為國防的未來在於高科技創新者。
億萬富翁、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曾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奚落載人戰鬥機,他表示,在無人機時代,「一些白痴仍在製造像F-35等載人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只會害死飛行員。他還寫道:「F-35的設計在滿足需求層面就不可行,因為它要滿足太多人的太多需求,這使其昂貴且複雜。所謂樣樣通,樣樣松,成功從來都不在其可能出現的結果之列。」
長期以來,馬斯克一直聲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載人戰鬥機即將被淘汰,認為無人機戰爭才是未來的趨勢。他呼籲研發由人類遙控、具有自主機動能力的戰鬥機。
正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製造的F-35。資料圖片
報道指出,伊曼紐爾的言論是美國官員中關於國防承包商大規模股票回購計劃的最為尖銳的聲音。去年,美國海軍部長托羅(Carlos del Toro)表示,防務公司應該優先考慮造船廠的開支,而不是股票回購。
目前,美國在擴大海軍或更換老舊船隻的能力落後於中國。雖然美國計劃每年生產兩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但造船廠目前只能打造一艘。
製造能力的限制和冗長的行政程序,也導致美國向日本等盟友交付國防裝備的延誤。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霍農(Jeffrey Hornung)建議,政府需確保提供可靠的資金,使美國承包商相信未來有更多合同。
霍農說:「想想最近國會和白宮在談論建設一支龐大的海軍時是多麼的前後矛盾,他們從未為這些承諾投入資金。」
現年65歲的伊曼紐爾出身芝加哥,曾任國會眾議員,公職經驗豐富。自2022年初,伊曼紐爾開始就任美國駐日大使。
在採訪中,伊曼紐爾還不忘扯上中國,聲稱長期的武器運輸拖延,正在破壞美國盟友間為遏制中國軍隊而日益強化的協作努力。
他批評國防工業高管一直未能按時履行承諾的訂單,卻不承擔任何責任,並表示現在是他們 「參與遊戲的時候了」。「在你們解決這一問題前,你們的股票期權將不會因為股票回購而提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