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西前旅遊部長 :中國抗疫10分滿分 中共創造了中國發展範式 期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博客文章

巴西前旅遊部長 :中國抗疫10分滿分 中共創造了中國發展範式 期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西前旅遊部長 :中國抗疫10分滿分 中共創造了中國發展範式 期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2021年06月22日 16:12 最後更新:06月25日 00:29

中國是巴西抗擊新冠疫情的合作夥伴,香港衛視的《非常面对面》節目,訪問了巴西前旅遊部長、現任清華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福鑫。福鑫大讚中國的防疫工作,「如果要給中國評分,分數一定是10分滿分。」

巴西前旅遊部長,現任清華大學教授福鑫。

巴西前旅遊部長,現任清華大學教授福鑫。

一家人都起了中文名字的福鑫,曾是巴西總統的特別經濟顧問,2008年獲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為「拉丁美洲年度風雲人物」,他最近接受香港衛視專訪,講及中國與巴西在抗疫方的合作,他認為,中國抗疫的成功,來自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他更期望中、巴兩國有更多技術交流和合作。

福鑫表示,考慮到中國人口的規模,中國防控疫情表現非常好。首先,中國很注重測試,其他國家,如美國,歐洲以及巴西幾乎做不了測試,所以就沒法控制疫情。

第二,中國集中所有研究資源、人力、資金,投入到快速研发疫苗上,他說,中國已經生產至少4種疫苗,其中科興疫苗和國藥疫苗世界聞名,其中一種在中國國內,1個多月內接種超過4億劑。

福鑫認為中國防疫評分是10分滿分。

福鑫認為中國防疫評分是10分滿分。

疫情爆發時福鑫從葡萄牙回中國,為了回中國,隔離近一個月,剛到達的時候在上海隔離了兩個星期,然後到了北京,又居家隔離一周,差不多三周,然後又是在深圳隔離了一星期,雖然艱苦,但他認為這顯示在危機期間的領導力:「這就是為甚麽我會給中國打10分。」

中國疫情控制較西方國家成功,他認為,這是由於中國社會與文明的核心價值,是集體比個人重要,他表示,如果和巴西對比,當地目前的領導非常軟弱,因為他們相信個人需要優先於集體。現在處於一場可致人死亡的大流行中,需要這種領導力和嚴肅性。

中國是巴西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合作夥伴,已向巴西出口1億劑疫苗,但近期總統博爾索納羅總統最近發表了攻擊中國的評論。福鑫說,「我們的總統淡化疫症的重要性,說這只是小感冒,國民可以出門,有些人死就死唄,作為拉丁美洲最大國家的領導人,這些都是非常愚蠢的說法。」

福鑫又說,巴西現在除了來自中國的疫苗外,大多數劑量是聖保羅政府在布坦坦(研究院)製造的,而這些是獲得了科興集團的大量幫助,「所以巴西總統應該更小心他說的話。」不過,福鑫並不認為其中不存在西方國家的壓力,而是巴西總統個人問題。

他說,如果總統早點採取行動,巴西很可能就已經走出來,重啟了經濟,現在要更多時間恢復經濟。

談及中國近百年發展,「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他說,看到中共的演變就很開心,中共實現了現代化,在他看來,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今天的中國不僅僅是經濟增長的國家,還創造了不同的範式,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他相信共產黨正帶領中國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而是社會領域,比如消除了極端貧困,2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不富裕的國家,而走到20年後中國就是加強經濟發展方面最好的榜樣。

福鑫希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福鑫希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所以我祝願共產黨萬歲,因為它就是好榜樣,展示了如何領導一個國家….希望早日看到中國成為發達國家。」又說,祝賀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並預祝下一個100歲生日快樂。

巴西和中國的關係變化很大,他說,從2000年以來就往積極方向跳進,傳統意識上中國是巴西的第三大合作夥伴,排序是先美國,再拉丁美洲,然後是中國或有時是歐盟,然後才是中國,但中國非常努力地成為巴西一流的合作夥伴,20 年後中國已是巴西第一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投資領域包含能源、基礎設施等戰略性領域。

巴西從中國進口大量製成品,中國進口很多大宗商品,如鐵礦石等各類礦產品,此外是大豆、雞肉、牛肉、玉米、糖等農產品,他透露,今年巴西對中出口總額按年增加了15%,達60億美元。

他認為,中巴在技術交流,即大學與科技方面可加強合作,巴西在這方面的實力不是很強,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涵蓋創新與科技等領域,中國在幾項重要技術上的進步比如物流、衛星、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部分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他說,這些技術對拉丁美洲非常重要,拉丁美洲的農業在世界上很強,低軌道衛星技術,可以幫助改進和控制拉丁美洲農業生產力方面的表現,加強農業質量和效率,也有利中國消費者,是雙贏的局面。

到訪巴西要去亞馬遜雨林。

到訪巴西要去亞馬遜雨林。

談及旅遊方面,他介紹了巴西的旅遊路線,首站可去里約熱內盧,那裏把城市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此外有兩個地方不能錯過,其一是巴西北部的亞馬遜森林 ; 另一地方叫潘塔納爾,位於國家的中部,有熱帶森林和野生動物,在中部可以走訪首都巴西利亞,他推薦的第三個地方是東北部,那裏有世界上最漂亮的海岸線之一。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葡萄牙

60年前的今天,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距離羅布泊千里之外的北京市海澱區花園路三號院却依舊「平靜」。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此為原子彈的研製嘔心瀝血、默默付出,却在偉大事業成功之際,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公開慶祝。

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邀請長期從事核武器發展史研究的專家,聚焦中國唯一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的單位——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回憶當日科研人員於靜寂無聲中的喜悅和激動。

60年前,即1964年的10月16日,周光召安靜地在自己的辦公室如常工作。他的辦公室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花園路三號院(後改稱花園路六號院)。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周光召在辦公室。圖片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周光召在辦公室。圖片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三號院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大門口有門衛,看守很盡職,閑人免進。但周圍的住戶早就發現,這個禁止旁人入內的院子從沒掛過牌子,也不知道是幹什麽的。一隻高高竪起的烟囪當門而立,擋住了人們好奇的視綫。從烟囪上看,這個院子像工廠,但又沒冒出過生産的黑烟和噪音,進進出出的人個個文質彬彬,衣服也乾乾淨淨的,不像工人。

這群神秘的人就是為中國設計原子彈的科研人員,這個院子就是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所在地。這個理論部的主任是鄧稼先,周光召是第一副主任。

鄧稼先。

鄧稼先。

1964年10月16日這天,鄧稼先不在理論部,他早已身處三千公里之外的新疆羅布泊,和一眾單位的參試人員一起,在戈壁灘上迎接「零時」的到來。周光召和理論部大部分科研人員留守工作崗位。科研人員並不知道自己親手設計的裝置將會在今天爆響,「零時」的準確時間是機密,只有少數人得到通知,大多數人知道的只是,前方已經為試驗準備了很久。

理論部的科研辦公樓叫十四號樓,是一棟新樓。周光召的辦公室在二樓靠西。部領導和科研人員一樣沒有優待,12平方米的辦公室滿滿當當安置了4位副主任。一路上,相遇的科研人員和他打招呼,稱呼他「老周」,他也很客氣地回應。不稱呼職務,只以「老」「小」相稱,這是理論部的傳統,單位內部氣氛很和諧。

人們從周光召沉靜的面容中看不出更多端倪。但是,昨天剛完成的一項突擊任務露出一絲不同尋常的迹象——周恩來總理在臨試前提出一個問題: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概率是多少?他要求科研人員明確回答。

周光召立即召集另兩位副主任——物理學家黃祖洽和數學家秦元勛。他們對一個名為「過早點火概率」的問題開展了計算,這項研究本就是原子彈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時應周總理的要求再次計算。經過緊急計算,黃、秦二人將計算結果交到周光召手中,他看了後表示認可,三人都在計算結果上簽了名。周光召從容地向總理彙報:不成功的幾率很小,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

這是計算第一顆原子彈數據的手搖計算機。

這是計算第一顆原子彈數據的手搖計算機。

保票打過了,但是過早點火概率這項研究依然在進行。當時,剛畢業兩年的年輕人賀賢土正在將這項研究深入做下去,分管這項工作的部領導就是黃祖洽,賀賢土也是在黃祖洽等人的研究基礎上再進一步。「要認清並探索物理規律,不能把研發原子彈只當作工程技術問題,要作為一項科學研究來認真對待。」賀賢土及同事們在以後長達60年的科研中一直實踐著這句話,這句話也是周光召的老師、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的要求。

當天中午,人們正常下班,食堂設置在一里路外的花園路一號院,吃完簡單午餐的人們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整個院區安靜平和。

下午三點,遙遠的羅布泊,一聲春雷打破沉睡的荒寂,排山倒海的力量沖天而起,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華社圖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華社圖片

約三點半,好消息通過電話傳到理論部,沉穩的周光召也難掩激動與喜悅了。

學術秘書竺家亨就在周光召隔壁辦公,周光召接完電話就告訴了他。竺家亨和同事們高興地大聲喊起來,周光召囑咐:「低聲、低聲,注意保密,等待中央正式宣布。」

年輕科研人員李維新在上下樓時和周光召相向而過。一向沉穩的周光召居然笑盈盈地伸出手和他握手,並且輕快地說:「剛剛試驗成功了!」

瞬間,巨大的喜悅衝擊得李維新說不出話來,只用力地握著周光召的手搖啊搖。周光召又悄聲囑咐:「注意保密!」

激動不已的李維新回到辦公室就把好消息告訴了同事。

很快,各組組長被召集去開了個小會。他們返回辦公室後,個個滿面春風,接著宣布了一條紀律:只能在辦公室裏慶祝,不能到外面去,「不能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幹這個的」!

於是人們只能興奮地漲紅了臉。

伏案工作的賀賢土先是納悶隔壁辦公室為什麽有人在蹦跳,隨後也加入了慶祝的行列。

下班後,理論部的人們懷著焦灼與期待,守在收音機前聽廣播。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時的火球。新華社圖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時的火球。新華社圖片

當天晚上十點,新華社正式發布消息,北京的夜迅即被點燃了,全中國的夜都被點燃了,人們涌上街頭,敲鑼打鼓地游行,爭搶《人民日報》紅頭號外。賀賢土和同住單身宿舍的同伴們忠實地遵守院裏的規定,沒有參加外面的慶祝活動。回到房間他就一如既往地坐在書桌前,但外面街上鑼鼓齊鳴,遠遠近近的歡呼聲、口號聲一浪接一浪地傳進房間,手中拿著的書怎麽也讀不下去,他看到好些同事都在默默地流泪,那是因為激動和自豪流泪。賀賢土從沒有那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與國家是如此的緊密相連!

也有同事走上街頭旁觀那歡樂的場景,還有人騎車趕赴天安門廣場。年輕的新中國此時才15歲,跨越新舊兩個時代的人民自發地聚合起來,縱情揮灑著激動的泪水,興奮地呐喊。而這些為原子彈立下汗馬功勞的科研人員也飽含熱泪去領取《人民日報》號外,回家後叠放收好,同時也將自己奔涌的情緒收好,因為明天還要繼續隱秘而偉大的征程。

第二天,周光召和同事們準時上班。原子彈爆炸成功了,氫彈的研製應該抓緊了,而周光召早在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完成後就組建了一個4人工作小組開展氫彈研究。另外,原子彈試驗之後,小型化和武器化也就成為急迫任務了。

中午下班照例去食堂時,賀賢土和一些同事發現大門口外的水泥地上寫滿了粉筆字:「感謝你們!」「你們為祖國作了大貢獻!」原來他們並非不為人知,畢竟單位離北大、清華、北航都不太遠,再謹慎低調,總會遇上以前的老師和同學,於是,這個不掛牌子的單位是幹什麽的也就被有些人猜到了。

過了幾天,羅布泊的各種消息傳來。爆炸後鄧稼先、程開甲和參試人員喜笑顔開地圍著王淦昌,王淦昌意味深長地笑道:「真有趣,太令人高興了!」善詩的陳能寬只吟得一句「東方巨響」,就激動地無法成篇,幾天後提筆一口氣賦完整首清平樂。朱光亞因為司機走錯了路,未能及時趕到觀測點,在路上,他轉身看見騰空而起的火球,剛毅內斂的他頓時泪流滿面。

經過一戰二戰摧毀又再生的世界尚未穩定,多重力量在較量在平衡,1964年10月16日這一天在中國大地上騰起的蘑菇雲昭告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再次崛起。

從這一天起,很多事情都改變了,不可逆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