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慶祝大會四名領誦員是如何被選中的? 看看他們背後的故事

博客文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慶祝大會四名領誦員是如何被選中的? 看看他們背後的故事

      2021年07月02日 15:42 最後更新:07月06日 11:4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四名年青的學生領誦員格外矚目。為什麼是他們四人領誦?他們是誰?挑選領誦員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一起來看看。

      四名領誦員

      四名領誦員

      彭友馨:為了准確表達一句話,到處喊「媽媽」

      更多相片
      四名領誦員

      四名領誦員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彭友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

      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彭友馨3歲開始練習舞蹈,目前是學校舞蹈團的團長。挺拔的體態成了她入選領詞員的加分項,但因為從未接觸過朗誦,她在入選後經常大呼「壓力山大」。

      其實,在選拔領詞員的時候,專家們在面試時看中的,是彭友馨純淨的聲音、陽光的性格、大方的舉止。沒有技巧的修飾,能表達出青少年最真摯的情感。

      但先天條件再好,也需要大量的學習和練習,來展現最佳的朗誦狀態。學習詞語背後的含義、掌握朗誦的技巧……入選領員預備隊以來,彭友馨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養分。可畢竟才有短短3個多月的訓練時間,她經常會遇到困難。

      獻詞裡有一句話:「媽媽對我說,在每個人心中,中國共產黨都是光榮的模樣。」這句話開頭的「媽媽」二字,發音既不能太實,又不能太虛,還不能用生硬而誇張的朗誦腔,要讓聽眾有一種畫面感。彭友馨總是找不對感覺,每次練習,老師就會指出,她這句「媽媽」說得不好。

      老師說,這句話裡的「媽媽」要有親切自然的感覺,讓聽眾覺得媽媽真的就站在你面前。一直練不好的彭友馨急得直哭,甚至哭得思念媽媽了。跟媽媽視頻的時候,她把難過的情緒傾訴出來之後,還不忘問媽媽:「媽媽,我以前都是怎麼喊你的啊。」

      這個練過9年舞蹈的小姑娘深知,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達標。她反復練習,請同學老師聽幫她指導,預備隊的老師同學幾乎都被她喊過「媽」了。最後,彭友馨不僅通過了老師的考核,還給隊員們做了示範。

      參與領詞員的過程,讓彭友馨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團隊,雖然最後站在最前方的只有4個人,但都會帶著另外6個人的支持完成任務,我們是一個集體。」

      馮琳:「紅船」故里的姑娘向黨抒發最真摯情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馮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大三學生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大三學生馮琳,連呼自己「太幸運了」。「10年前,五年級的我就在學校組織的建黨90周年慶祝活動上,參加了向黨獻詞的朗誦表演。沒想到,10年後,我竟然能站在天安門廣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朗誦!」

      與其他一起入選的同伴相比,「科班出身」的馮琳,顯然在朗誦技巧和能力上更有優勢。「背下一篇800多字的朗誦稿是件很輕松的事。」

      但很快,她就發現了問題,背稿雖易,但朗誦可遠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輕松。

      過去朗誦,自己僅依靠技巧就能「撐全場」,對朗誦稿並不用有多麼深入的理解。「用那些從學校學到的技巧,依靠聲音的高低、虛實、氣息變化、韻律節奏,就能夠傳遞出不同的情感變化。」但這種「技巧派」,最多只能算是讀稿子,讀的次數多了,自己也會產生「疲勞感」,遠達不到在廣場上朗誦的要求。

      為了讓孩子們增加對朗誦稿的理解,朗誦稿的原作者特意來到培訓基地,為大家講解稿件的創作歷程。培訓老師們為孩子們安排了黨史學習課、心理輔導,課余時間,則安排孩子們觀看《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電影,讓孩子們通過影視作品重溫光輝黨史。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時,馮琳聽著老師講述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看著革命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復原場景、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是浙江嘉興人,從小就知道,我的家鄉是革命聖地,是紅船破浪啟航之地,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

      馮琳對朗誦稿的理解已不再簡單浮於紙面。當她第一次以朗誦者的身份站在天安門廣場,張開口,說出第一句獻詞,真摯的感情層層遞進,噴薄而出。當馮琳說出「我們歌頌人民英雄的榮光,見證如他們所願的夢想」這樣的語句時,她的眼中盈滿淚水,她的聲音微微顫抖。

      姚牧晨:「這個夏天,注定會讓我銘記終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姚牧晨,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來自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姚牧晨說,他從海選的一開始,就有運氣的加持。「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懵的,不知道當時是怎麼被選中的。」

      3月份海選的時候,姚牧晨正在上數學課,突然就有幾位老師推門而入,挑選出幾位同學讓做自我介紹。姚牧晨原本不在其中,就在老師們即將離開之際,一位女老師再次環顧教室四周,將他叫了起來。

      這位女老師就是後來領誦預備隊的指導老師劉鵬。直到現在,劉鵬還清楚地記得,姚牧晨坐在靠窗位置的倒數第三排,穿著深藍色的衣服,形像俱佳。不過,由於坐的位置較偏,姚牧晨起初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撿」回來之後,發現是個可塑之才。

      雖然之前參加過「曹燦杯」全國朗誦大會、人民大會堂的迎賓等活動,但是作為團隊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姚牧晨覺得自己對稿件的快速理解能力不夠,為此他沒少跟在哥哥姐姐的後面學習。「還有語言的表達,表情的變化,我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

      多次的集訓,讓姚牧晨不得不放棄了一些東西,這也一度導致他的情緒波動比較大。比如,因為時間衝突,他錯過了一所中學的特長生考試,還錯過了一場自己本應該擔當主力的全國籃球聯賽。經過老師的心理疏導,姚牧晨慢慢釋懷了,「籃球今後我可以再打,但是這次獻詞意義重大,我的肩上擔著的是中國青少年的時代使命,絕對不能退縮。」

      姚牧晨已經計劃好,在參加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之後,他馬上就要准備7月6日舉行的小學期間最後一場考試。另外,由於隊友們給力,球隊的籃球賽之旅頗為順利,他已經憧憬著和隊友一起衝擊7月10日的總決賽了。「這個夏天,注定會讓我銘記終生。」

      趙建銘:非科班「黑馬」的逆襲路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趙建銘,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大四學生

      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的大四學生趙建銘,是獻詞的領誦員之一。因為非播音主持專業出身,在集訓的最初階段,他還是略顯吃勁。

      雖然也曾在大學期間主持過不少活動,但畢竟之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趙建銘對朗誦的熱愛完全來源於興趣。集訓練習時,對發聲氣息的把控是他要面對的首要難題。「有時候找不准發聲位置,感覺自己聲音會發虛,老師也經常指出我氣息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他對身體的控制感一開始也很難拿捏准確。雖然指導老師一直強調說,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要做到有「容」有「形」,但趙建銘對面部表情的控制卻沒有那麼容易。眼睛不夠亮、笑容不夠燦爛,讓老師也一度替他擔憂。

      為提高基本功,彌補不足,趙建銘平時沒少下功夫。在集體練習之外,趙建銘一直有針對性地給自己加練。對於氣息不足的問題,他反復練習腹式呼吸,一點點地體會在發聲的時候,腹腔該怎樣去用力,怎樣用氣來托聲;對於表情控制的問題,他對著鏡子練,注視著自己的臉,想著開心的事,代入一種情緒感逼著自己笑。趙建銘慢慢找到了感覺。

      在基本功得到很大提升之後,趙建銘發現,自己在朗誦稿件的時候,傳遞出來的情感不夠飽滿。「情感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不是單純練練氣息、對著鏡子笑笑就能解決的,可能主要是自己對歷史了解較少,腦海裡所包含的畫面不夠豐富。」為此,《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經典電影及一些紅色歌曲都進了他刷劇聽歌的清單。「積累得多了,慢慢也就有了畫面感,朗誦的時候也就能聲情並茂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趙建銘說:「如今再去看我面試時候的視頻,我真的感覺變化很大,現在的我有一種由內而外的熱烈。」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桌球世錦賽決賽,中國選手趙心童戰勝威廉斯奪冠,成為中國首位也是亞洲首位世錦賽冠軍,創造歷史。

      奪冠後,趙心童身披五星紅旗,捧起象徵桌球最高榮譽的世錦賽冠軍獎盃。在賽後接受採訪時,他說,能成為中國首位世錦賽冠軍,自己非常激動,也感謝所有球迷。趙心童表示,之前他給這場比賽預想過幾百種困難,能發揮這樣的水平他非常開心。他還說,在局休時,他就在心裡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要等一桿機會。

      AP圖片

      AP圖片

      央視報道,從「天才」到「世錦賽冠軍」,這一路要走過多久?趙心童的答案是,20年。

      8歲那年,當年少的趙心童第一次拿起球桿,啟蒙教練就發現了他的過人之處。「他可能是同年齡段裡全世界打得最準的孩子。」

      趙心童沒有辜負教練的期待,並很快就在青年組的比賽中嶄露頭角:13歲,趙心童斬獲中青賽青年組亞軍,隨後在深圳公開賽上奪冠。雖然一臉學童般的稚嫩,但初出茅廬的少年單桿成績已可達到驚人的140分。六年之後,趙心童通過世界業餘錦標賽拿到遞補資格,正式踏入職業賽場。但當時,因為激進的打法,脆弱的防守以及起伏不定的狀態,趙心童曾兩度降級,又兩度頑強回歸。

      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峰值在2021年到來。那一年的英錦賽,趙心童連克多位強手,決賽中10-5擊敗比素,成為首位「90後」三大賽冠軍。轉年的德國大師賽,他在決賽中9-0橫掃顏丙濤,奪冠後世界排名升至第九位,「中國火箭」被視為中國桌球乃至世界桌球新一代領軍人物。

      一切在2023年戛然而止,風光無限的少年因涉操縱比賽跌落谷底,也迎來了人生給他的又一個考驗。據說在閉關的日子裡,趙心童把自己關在陝西老家的球房,有球迷拍到過他凌晨還在對著空球檯比劃走位。如今再回想起那20個月的時光,趙心童坦言:「那段時間讓我學會了謙卑,也讓我明白了這項運動對我的真正意義。」

      2024年9月,重回賽場的趙心童展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他在Q-Tour連奪三冠,並轟出兩桿滿分147。在順利拿到世錦賽資格後,也基本鎖定了Q-Tour年終排名第一位置。球迷笑稱他為「最恐怖的業餘選手」,但只有趙心童自己知道,他想要的舞台絕不止於此。

      AP圖片

      AP圖片

      來到克魯斯堡,從資格賽開始,趙心童就火力全開,正賽開始更是每一場都有提升:首輪10-4力克鍾斯,次輪13-10擊敗雷佩凡,1/4決賽13-5淘汰韋基連,半決賽17-7橫掃奧蘇利雲,決賽18-12戰勝威廉斯……行雲流水的進攻,逆天的精準度,超凡的觀賞性,不斷精進的防守,17秒左右的平均出桿時間,壓力之下無懼色,對高難度球的大膽挑戰,與高手的糾纏中也有多種方式化解——「升級版」趙心童給克魯斯堡帶來了大大的震撼。

      BBC表示,本世紀以來,除2010年和2023年外,桌球世錦賽冠軍選手都是英國人。而本屆世錦賽決賽因有趙心童的參與,觀眾人數出現激增。決賽過後又有多項新的紀錄被書寫:首位奪得世錦賽冠軍的亞洲人、中國人;首位以業餘球員身份奪冠的球員。

      AP圖片

      AP圖片

      一路走來,趙心童最想感謝的人,是亦師亦友的「火箭」奧蘇利雲。早在多年前,與趙心童初次在賽場上相見時,奧蘇利雲就從趙心童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或許也正因如此,奧蘇利雲一直關注著趙心童的成長,邀請他來自己的學院練球,並經常為他提供幫助和建議。

      半決賽塵埃落定之後,趙心童號召現場觀眾將掌聲送給奧蘇利雲,感謝這位傳奇為桌球運動所做的貢獻。後者在賽後採訪中表示:「趙心童現在在中國已經非常有名了。但如果他成為世界冠軍,那對桌球、對他的人生來說,都會是了不起的事情。他絕對有能力奪冠。」而趙心童則說:「奧蘇利雲是我的偶像,一直以來給予我很多幫助,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

      央視圖片

      央視圖片

      央視形容,當趙心童站在克魯斯堡劇院的走廊裡,看著歷屆冠軍的展板,撫摸著印有自己名字的球桿,或許會想起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看見從風雨裡走來,歷經考驗和洗禮後,越發成熟的自己。正如前世錦賽冠軍、一向挑剔的梅菲所說:「當趙心童走向球檯時,總有一種注定如此的感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