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兩大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及新華社上周發炮轟教協,指教協「煽暴搗亂」,屬須鏟除的「毒瘤」。教育局以行動「回應」,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合作關係,包括不再承認教協的教師培訓、不再處理教協轉介個案等。
人民日報炮轟教協是「毒瘤」,必須剷除。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在facebook貼出多張相片,包括2016年正競選特首的林鄭月娥到教協拜票,又有林鄭和教育局長楊潤雄出席教協活動的相片,稱「教協沒有變,變的是誰,大家都知道」。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在facebook貼出多張相片,質疑政府變了。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自然就有不同的角度,從教協的角度去看,覺得他們沒變,變的是特區政府。本屆特區政府上場之後,的確對教協採取友好態度,例如特首林鄭選舉的時候,提出的政綱已經建議每年增加50億元的教育經常性撥款。被外界視為向教協示好的行為。
林鄭上任之後也確實去出席過教協的會慶。林太當時還表示善待教師、為香港教師開創更佳教學環境,會是本屆政府的一個工作目標,亦「希望往後與教協攜手,為我們的下一代搭建他們精彩人生的平台」。
特首林鄭月娥(前排左三)2018年5月出席教協45周年酒會。同教協會長馮偉華(前排右三)及時任教協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前排左二)合照。政府新聞處圖片
不過雙方關係隨著2019年的暴動而變酸。當時反動派發動「大三罷」罷工、罷市、罷課。教協就積極響應,發動罷課。而教協作為一個教師組織,對街頭的各種暴力,無論放火燒人或者是毆打人,卻視而不見,同政府的關係自然就急速轉壞。由拍膊頭的朋友,變成你死我活的敵人。
高人話,政府同教協已經情已逝,如今不可再追。如果要彈政府的話,應該不是彈政府「變咗」,而是彈政府當初沒有帶眼識人、誤交損友吧。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期,中央官員頻頻會見在港的英資財團,包括太古、匯豐、怡和集團等,強調了中央將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希望他們發揮優勢、積極作為,繼續大力投資香港和內地。
本周三(10月30日),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便會見了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等一行人。崔建春讚賞太古集團長期深耕內地和香港,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發揮重要作用,期待太古集團抓住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準開放的新機遇,深化與內地和香港投資合作,協助中英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而太古總裁施銘倫就表示,香港依然保持獨特優勢,太古集團堅定支持「一國兩制」,看好香港發展前景,將進一步擴大對內地和香港投資,並在國際上繼續說好香港成功故事,助香港鞏固國際化優勢和提升吸引力。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便會見了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網站)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過去大半年不斷會見英資集團首腦,鼓勵他們多作投資。
本周一(10月28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了怡和控股執行主席班哲明等人。夏寶龍希望怡和集團以自身與香港共同發展的生動例證,增進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了解、堅定對香港的信心,繼續發揮優勢、積極作為,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更好發揮作用。夏寶龍又對怡和集團一直看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積極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經濟建設,努力為香港創造更加美好未來作出貢獻表示讚賞,重申中國政府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長期不變。
夏寶龍在北京會見了怡和控股執行主席班哲明等人。(港澳辦網站)
夏寶龍說,香港回歸以來,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包括普通法制度沒有改變,港人生活方式也沒有改變,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所有在香港營商的企業實現更好發展。
事實上,夏寶龍在一個月內兩度會見了英資財團。本月18日他在北京亦會見了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一行人。夏寶龍對滙豐集團始終看好中國和香港的發展,着眼長遠、面向未來,積極參與內地和香港經濟建設表示讚賞,強調「一國兩制」方針從來沒改變也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持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希望滙豐集團續發揮優勢,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香港繁榮發展多作貢獻。
本月18日夏寶龍在北京會見了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等人。(港澳辦網站)
會面6日後匯豐積極行動。10月24日,滙豐銀行在官網發表聲明,匯豐香港分行將直接參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滙豐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翌日就在北京的「Swift國際銀行業運營大會」上表示,此舉「是為回應客戶的需求」,將令海外企業客戶在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和投資時更方便,有助降低成本,更明言「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去年夏寶龍於北京亦會見了中電集團董事局主席米高·嘉道理。(港澳辦網站)
其實早於去年,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已分別於北京會見了中電集團董事局主席米高·嘉道理,又在深圳與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會面。
高人話,英資財團在香港及內地投資一向積極,中央官員過去一年,不斷跟這批老牌英資財團「大班」會晤,一方面希望透過多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另方面亦鼓勵他們多投資香港及內地;而英資財團反應積極,紛紛表示會加大在港及內地的投資力度,更表明看好香港及內地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