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兩大權威媒體《人民日報》及新華社上周發炮轟教協,指教協「煽暴搗亂」,屬須鏟除的「毒瘤」。教育局以行動「回應」,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合作關係,包括不再承認教協的教師培訓、不再處理教協轉介個案等。
人民日報炮轟教協是「毒瘤」,必須剷除。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在facebook貼出多張相片,包括2016年正競選特首的林鄭月娥到教協拜票,又有林鄭和教育局長楊潤雄出席教協活動的相片,稱「教協沒有變,變的是誰,大家都知道」。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在facebook貼出多張相片,質疑政府變了。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自然就有不同的角度,從教協的角度去看,覺得他們沒變,變的是特區政府。本屆特區政府上場之後,的確對教協採取友好態度,例如特首林鄭選舉的時候,提出的政綱已經建議每年增加50億元的教育經常性撥款。被外界視為向教協示好的行為。
林鄭上任之後也確實去出席過教協的會慶。林太當時還表示善待教師、為香港教師開創更佳教學環境,會是本屆政府的一個工作目標,亦「希望往後與教協攜手,為我們的下一代搭建他們精彩人生的平台」。
特首林鄭月娥(前排左三)2018年5月出席教協45周年酒會。同教協會長馮偉華(前排右三)及時任教協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前排左二)合照。政府新聞處圖片
不過雙方關係隨著2019年的暴動而變酸。當時反動派發動「大三罷」罷工、罷市、罷課。教協就積極響應,發動罷課。而教協作為一個教師組織,對街頭的各種暴力,無論放火燒人或者是毆打人,卻視而不見,同政府的關係自然就急速轉壞。由拍膊頭的朋友,變成你死我活的敵人。
高人話,政府同教協已經情已逝,如今不可再追。如果要彈政府的話,應該不是彈政府「變咗」,而是彈政府當初沒有帶眼識人、誤交損友吧。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35+顛覆案」昨日(11月19日)判刑,4名「組織者被列為案中的「首要分子」判囚6年1個月至10年,其中「主腦」戴耀廷最重入獄10年,其餘41名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7年9個月。一如所料,歐美等乘機借判刑譴責香港,其中美國更聲稱向本港負責執行國安法官員施加簽證限制,但就沒有講明針對那些官員。而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及特區政府先後強硬反擊,批評這些國家詆毀香港民主自由人權、干預特區正當司法。
比較引人注意的反而是英國首相施紀賢,他先後在記者會及英國廣播公司訪問中,兩度拒絕公開譴責或評論香港「35+顛覆案」的判刑。
施紀賢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信在經濟上可合作,同時與習近平會面時討論了雙方分歧之處,包括香港,他形容這是他選擇的方式,日後也會繼續。
英首相施紀賢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期間,進行雙邊會晤,是中英兩國元首6年來首次會晤。(華春瑩X平台圖片)
睇番早前日在巴西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期間,施紀賢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雙邊會晤,這也是中英兩國元首6年來首次會晤。
在會晤中,習近平亦向施紀賢表示,雙方秉持戰略夥伴定位,堅持雙互尊重,合作共贏,開放合作,交流互鑒,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書寫中英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下一個篇章。
英國及國際傳媒普遍提及,這次中英領導人會晤,是繼2018年後,兩國領袖再度親身會面。
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上周曾訪港。
中英關係改善有跡可尋,除兩國領袖會面外,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次官衛倩婷(Catherine West),上周亦訪港,期間更與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後會見,另也曾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會面。衛倩婷曾任反華組織「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但工黨新政府上台後,她也跟隨新政府路線,尋求改善港英關係。
高人話,外國借「35+顛覆案」譴責香港不出奇,英國首相不譴責才出奇。中英兩國領袖6年來首次會晤,看來英國工黨政府有心和中國改善關係,所以對香港政治問題就比較低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