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變天,西方媒體又拉中國落水,話阿富汗不穩不單恐怖份子、難民都會走入中國,到底是否如此?
首先問一問:「陸地上和我們中國接壤的國家一共有幾個?」答案是14個。
點擊看圖輯
圖中紫色是阿富汗,東部像伸出一隻手,連接中國,那就是瓦罕走廊。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軍方今年8月初曾在瓦罕走廊一帶進行實彈演習,俄羅斯軍方也有參與。新華社圖片
有14個國家和中國接壤。
中國疆域遼闊,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與我國接壤的14個國家從東面往北逆時針數起依次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在這14個國家中,蒙古和中國的邊境線最長,是4677公里;與中國邊境線最短的國家則是阿富汗,邊境線僅有92.45公里。
中國和阿富汗的邊境線很有意思。阿富汗是一個位於亞洲中西部的內陸國家。面積64.75萬平方公里。阿富汗北鄰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鄰伊朗,南部和東部和巴基斯坦相鄰。
當我們打開一些小比例尺的世界地圖的時候,乍一看阿富汗好像和我們中國並不接壤。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阿富汗的東北部伸出了一段非常狹窄的地帶,好像伸出的一隻細長的手。它和我們中國西部邊界連接了起來。阿富汗這段狹長的地帶叫做瓦罕走廊。
圖中紫色是阿富汗,東部像伸出一隻手,連接中國,那就是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是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和興都庫什山脈東北段的一個山谷。它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部和我們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相連接。瓦罕走廊全長約400公里,其中位於阿富汗一邊的長300公里,在中國境內長100公里。至於瓦罕走廊的闊度,最窄處僅有15公里,最寬處約75公里。正是因為這條窄長的瓦罕走廊,讓阿富汗和中國成為了接壤的鄰國。
瓦罕走廊。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阿富汗這種和中國接壤奇怪的邊境線時,都感到很疑惑,它是怎麼形成的呢?素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早在十九世紀就遭到了英國和沙俄的反復爭奪。在瓦罕走廊的北面是沙俄的勢力範圍,南面則是英國的「地盤」英屬印度。沙俄想把勢力範圍繼續向南延伸,而英國也想向北面擴張。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阿富汗地區不斷發生衝突。為了避免進一步發生衝突,英國和沙俄在1895年3月簽訂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
「協議」中把瓦罕走廊划為英俄緩衝帶。而當時的瓦罕走廊原本並不屬於阿富汗,更不屬於沙俄和英屬印度,它是滿清政府的屬地,當時的整個帕米爾高原都是中國的領土。大清帝國雖然曾通過左宗堂收復新疆,但之後在沙俄的不斷武裝擴張下丟失了帕米爾高原大部地區。英俄「協議」把瓦罕走廊割讓給當時的阿富汗王國。而當時已到晚清,羸弱的清政府只能發出幾聲抗議,瓦罕走廊就被英俄一紙協議割走。
狹長的瓦罕走廊作為英俄兩個帝國主義列強的緩衝帶成為了阿富汗的一部分。阿富汗的地圖也就看上去有了一隻伸向中國的「手」了。
瓦罕走廊位處高海拔地區。
瓦罕走廊所在的地區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這裡山脈綿延,是東西方的天然屏障。瓦罕走廊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成為了連接華夏文明和中亞文明、歐洲文明的重要通道。這裡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唐朝的高僧玄奘也是經過瓦罕走廊抵達印度的。
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是阿富汗最貧瘠的地區。這裡的人們基本上過著靠天吃飯的遊牧生活。
2009年,美國希望中國開放瓦罕走廊,以作為駐阿美軍後勤基地。但中國最終沒有同意。
一些極端組織一直在阿富汗境內的巴達赫尚省活動,他們包括了車臣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維吾爾人等等。那裏同時也是阿富汗的毒品產區。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軍方今年8月初曾在瓦罕走廊一帶進行實彈演習,俄羅斯軍方也有參與。新華社圖片
中國於2021年8月18日至19日在塔吉克斯坦舉行中國公安部和塔吉克斯坦內務部聯合反恐演習。這次演習即以「一些恐怖組織不斷向阿富汗北部地區轉移聚集,對中塔兩國及地區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為背景發動,體現了中國對瓦罕走廊地區安全形勢變化的高度警惕性。
不過由於中阿邊境只有狹長的瓦罕走廊接壤,對中國來說易於防守,無論是難民或恐怖份子,要通過瓦罕走廊進入中國,絕不輕易。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誰說核電站只會產電?在海南昌江,一群「不務正業」的科學家把核電站變成了珍珠培育基地。這個超乎想像的組合不僅成功了,還培育出了堪比天然珍珠的14毫米澳白珍珠。這或許是史上最「奢華」的核電站副業了。
海南核電白蝶貝珍珠成品。
上面這張圖片中,又大又白的珍珠就是中國海南昌江核電站培育出來的。該核電站不僅在溫排水區域成功養殖了白蝶貝,甚至培育出了直徑可達 14 毫米的高品質澳白珍珠。
中國海南昌江核電站。
澳白珍珠屬於海水珍珠,主要産於南太平洋的海域,特別是澳洲的西北部海域,中國並不是澳白的主要産地。
澳白珍珠之所以有名,是因爲其不僅能呈現綢緞般的光澤,還能綻放出銀器般閃閃發光的亮度,是珍珠中的極品。
衆所周知,珍珠是以浮游生物爲食的一些貝類在抵禦外來異物時的副産物,而澳白珍珠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貝——白蝶貝産出的。
白蝶貝也叫大珠母貝(Pinctada maxima)。它們生活在海洋中,爲濾食性,主要以藻類爲食,也吃雙殼類幼蟲、腹面類面盤幼蟲和其他原生動物等。
貝類生物産出珍珠示意圖。
白蝶貝具有很好的富集作用,可以吸附並消耗海水中的有毒物質及過剩的有機物,淨化海水環境。它們對水質的要求很高,需要在水質優良、溫度適宜的環境中生長,是個嬌滴滴的「有機寶石孕育家」。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核電站排水區域的水質安全可靠。
其實最開始核電站是爲了减少周邊海域的藻類、淨化海水、降低核電站取水口堵塞的風險等原因,選擇了白蝶貝和其他幾種貝類來治理,沒想到却意外收穫了超大尺寸的澳白珍珠。
産出澳白珍珠並不容易
白蝶貝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海域,不僅在澳洲西北部有分布,中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島四周海域也有分布。但爲什麽我們國家不是澳白珍珠的主要産地呢?
西澳洲海岸
首先,白蝶貝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極爲苛刻,需要水質清純、水溫適宜且穩定,不能過冷也不能過熱,還需要豐富的浮游生物爲食物。
這樣的生態環境在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區域能够滿足:如大洋洲西北部海岸的極小部分區域,那裏人烟稀少、水質清澈、水溫適宜、颱風罕至。
其次,白蝶貝産珍珠的養殖技術相對複雜,需要專業的養殖人員和精細的養殖管理。
如何造就高品質的珍珠?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核電站水域的天然條件
海南昌江核電站附近的海域的海水質量密度恰好符合白蝶貝的生長要求,且核電站附近海域相對封閉,受外界污染影響較小;海水流動穩定,有利於白蝶貝的生長和珍珠的形成。
2. 提前創造有利條件
科研人員提前開展白蝶貝的科研試養殖、珊瑚礁遷移等生態保護項目,進一步改善了核電站附近海域的水質。
3. 技術和管理支持
海南核電利用多方科研資源,針對白蝶貝的養殖技術、疾病防治等進行深入研究並采用科學養殖管理方法,經過「繁育—生長—插核—育珠—收穫」幾個步驟,最終成功培育出了高品質的澳白珍珠。
會有核輻射嗎?
核電站的運行的確會對周邊環境産生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主要集中在放射性物質的排放和溫排水等方面。海南昌江核電站的輻射水平受到嚴格監控,確保不會對周邊環境和生物體造成危害,且溫排水也經過處理以减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白蝶貝。
另外在核電站周邊海域養殖的貝類,其受到的輻射水平遠低於能對生物體産生影響的閾值。核電站會定期對周邊海域進行環境監測,包括水質、放射性物質含量等指標,以確保養殖環境的安全。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方號「科普中國」就說,放心吧,核電站培育出的珍珠沒有輻射風險。
白蝶貝面臨的危機與機遇
由於白蝶貝具有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經濟價值,長期受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數量急劇减少。另外由於海洋環境污染等問題,白蝶貝的野生種群數量也在急劇下降,已處於瀕危狀態。
白蝶貝能生産價值很高的澳白珍珠。
1983 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雷州市北部灣海面劃設白蝶貝自然保護區,但是早年間保護區內存在非法捕撈、偷盜等行爲,破壞了白蝶貝的生存環境。同時,無序養殖和向海排污等行爲也導致海水水質下降,加劇了白蝶貝的生存危機。30 多年後,情况有了轉機。在 2021 年 2 月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白蝶貝被列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昌江核電站周邊海域環境。
2023 年,中國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海洋牧場,並提出了「藍色糧倉」戰略,開發利用海洋和內陸水域資源,推動海洋漁業的健康發展。其中在核電站養貝類培養珍珠就是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一種體現。
核電站能養珍珠,鹽鹼地能種橡膠,沙漠裏去養螃蟹,中華民族强大的種植基因,讓開發更多有經濟效益的生態環境保護方式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