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黃柳權向商界宣講 關鍵是讀懂「三個不會變」 

博客文章

黃柳權向商界宣講 關鍵是讀懂「三個不會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黃柳權向商界宣講 關鍵是讀懂「三個不會變」 

2021年08月24日 16:55 最後更新:08月27日 15:02

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組成的宣講團,23日起一連三天,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在港舉行系列宣講活動,今日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出席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及貿發局舉辦的十四五規劃高峰論壇,高人總結黃柳權的講話重點,關鍵是讀懂三個不變。

黃柳權在致辭中強調,中央的三項基本政策不會變,包括堅持改革開放不會變、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會變。

大灣區。資料圖片

大灣區。資料圖片

第一個不變,中央政府堅持改革開放不會變,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地位獨特,貢獻重大,所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雖然當前經濟全球化逆轉,保護主義上升,但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開放大門只會越來越大,強調香港的地位特殊和獨特,貢獻重大,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希望工商界人士堅定未來發展的信心,抓住香港發展機遇。

第二個不變,中央政府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不會變。他提到,雖然近年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遇到新問題、新情況及新挑戰,但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而實施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亦令香港社會秩序恢復,發展重回正軌,香港營商環境更穩定可期,居民權利自由得到更好保障。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出席有關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論壇。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出席有關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論壇。

第三個不變,中央政府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會變。他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和部署,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各項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不斷強化,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還將繼續在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強調制度改革創新等方面,出台更多政策舉措。他指出,香港作為大灣區發展核心里程、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一定能夠在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業高端增值發展等多個方面,與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實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黃柳權強調「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一系列重大目標,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並對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做出具體部署。在經濟發展方面,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香港航運。資料圖片

香港航運。資料圖片

而在此之外,「十四五」規劃綱要對香港還賦予了新的定位,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高人認為,把握住這三個不變的核心,有助商界更好了解阿爺希望香港未來發揮的作用,亦有助他們拓展發展機遇啦。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被告黎智英在首天出庭自辯,便自爆了其「外部聯繫」中的千絲萬縷人脈關係,當中牽涉的「英國線」人物,包括與在控方案情和庭上證供中經常出現的「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及前港督彭定康等。黎亦承認,曾捐2萬英鎊(約20萬港元)予「香港監察」。

首先,黎智英在庭上指,經由朋友認識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兩人的關係長達8年,因對方曾回應其文章,二人遂透過WhatsApp聯絡。黎智英更承認曾捐贈2萬英鎊予「香港監察」,因他覺得這個組織「做了一些對香港有意義的事」。

黎智英透過羅傑斯,認識另一位英國政治人物,就是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David Alton),黎稱在倫敦與對方曾見過一次面。奧爾頓勳爵帶他到英國國會,之後兩人曾茶敘。而奧爾頓勳爵曾於2019年11月到香港參加區議會選舉「監選團」,兩人曾在酒店見面,而該「監選團」亦是同案另一位從犯證人、「重光團隊」成員李宇軒作供時曾提及自己曾參與。

 翻查資料,控方曾在庭上播放羅傑斯主持的YouTube訪談節目片段,羅傑斯指奧爾頓勳爵為「香港監察」贊助人之一。而節目中,奧爾頓勳爵指當時他計劃與60名資深政客向英國國會呈交聯署信,建議若港人人權遭侵犯,英國應保障所有港人有第二公民身份,又提到前港督彭定康及英國前外相聶偉敬發起反對《香港國安法》的聯署聲明。

第三位黎智英提及的英國政治人物,是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裴倫德(Luke de Pulford),他正是奧爾頓勳爵的助手,曾陪同來港觀察2019年區議會選舉,但黎智英指,當時他不認識裴倫德,二人亦未曾討論過政治議題,但對方曾找他欲在《蘋果》刊登文章,而黎就把裴倫德的文章轉發給《蘋果》時任副社長陳沛敏等。

至於裴倫德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的執行董事,黎辯稱他不知道有此組織,僅在從犯證人李宇軒在庭上作供時,才首次聽聞。

最後一名黎智英提及的英國政客,是前港督彭定康。黎庭上表示,1997年香港回歸前,已認識彭定康,但自言「不敢稱對方為朋友,因對方為港督」。而回歸後,兩人亦曾見面數次,每次見面均透過「中間人」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或羅傑斯接觸對方。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黎亦承認曾邀請彭定康作其訪談節目的嘉賓。

辯方大律師亦曾在庭上提及,一位英國金融家比爾布勞德 ( Bill Browder ) ,因為根據控方從犯證人李宇軒供稱,比爾布勞德對幫助推動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有興趣,裴倫德遂安排比爾布勞德與當時的「重光團隊」日本線聯繫。惟黎自辯時稱,不認識比爾布勞德或日本眾議院議員菅野志櫻里,他不諳日語,與另一位從犯證人陳梓華會面時,對方亦沒提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