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前海平台變大、香港要做強做全 梁振英:要理解機遇做好對外解說

博客文章

前海平台變大、香港要做強做全 梁振英:要理解機遇做好對外解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前海平台變大、香港要做強做全 梁振英:要理解機遇做好對外解說

2021年09月09日 16:41 最後更新:16:43

中央一連兩日宣布粵港澳大灣區新政策,繼周日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後,周一亦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早前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的專訪時指出,過去40多年來,香港和深圳有良好的合作和發展經驗,而前海亦為香港高端服務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現在平台變大,香港更加要突破以往「不知道」所造成的障礙,將政策「落地」。

他強調要向外資做好解說工作,並在金融和航運業等領域上「做強做全」,繼而服務整個深圳、廣東,以至整個中國內地。

更多相片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前海。

前海。

葵涌碼頭。

葵涌碼頭。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貿區地理位置。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貿區地理位置。

南沙。

南沙。

被問到有人稱「橫琴是澳門,前海是香港」,梁振英則表示,沒有必要這樣區分,因為大家都在同一個舞台上,所以不用排除國外人才、資金和技術在這個平台上一展所展。他重申,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潛力巨大,證明「一國兩制」是有生命力的。

另外,他又認為南沙較近香港,發展、規劃以及功能都較多元,建議能否在該處形成一個香港社區。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以下為《深圳衛視直新聞》的訪問全文:

《深圳衛視直新聞》駐港記者秦玥:你從四十多年前就參與深圳的規劃,是深圳特區甚至是大灣區建設發展的見證者,以現在看到中央出台前海改革開放方案,你認為當中最大的突破點在哪裡?以你自己的經驗,落實的難處又在哪裡?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香港和深圳是「一對」很特殊的兩個城市,過去40多年來有很好的合作發展經驗,而且兩地的錯位發展也做得非常好。前海一直對標香港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為香港搭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這次前海區域擴大,讓香港這個平台比過去更大了。我看我們深港接下來的合作主要是把前海的優勢發揮好。其實,說到底,還是要把當中很多政策落實好,令(政策)能夠落地,讓香港不管是金融業還是其他的相關的服務業,都能夠在深圳前海的平台上發揮好。

你要說難處吧,我看說來說去,還是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城市群包括深圳,例如深圳前海,在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這四個方面需要能夠流通,又例如要制度接軌、就要兩地方便往來,這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習主席在去年10月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講話裡面也提到了,他講話的最後一部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要準確把握黨中央戰略意圖,全力支援深圳等經濟特區改革發展工作。

我看這個不僅涉及深圳、廣東,也涉及到國家對深圳前海這個地方的支持,這裡面包括我剛提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之間的流通,希望有關政策能夠使到兩地的「四流」更加方便。

前海。

前海。

秦玥:前海方案當中涵蓋的改革措施非常全面,當中你自己最關注的點是哪個?

梁振英:方案裡面有很多內容,我談一下具體我們要做什麼。這個方案大家都可以去研究、學習,不管是橫琴或是前海,方案有了之後,其實下一步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我們兩地都要解決,再往前走、再進一步合作;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解決由於三個字所造成的障礙,這三個字就是「不知道」。

這個起點就是我們必須知道對方能夠給予的支持、配合、機遇是什麼,我們這邊又能夠給對方一些什麼支援、配合、機遇。雙方都要解決這個問題。香港和深圳前海的地理距離很近,但畢竟是一個國家裡面實施兩種制度的社會,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都不是完全暢順。

在這種情況下,簡單來說,引用國家「十四五」規劃裡面的一句話: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這三個國際地位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比如說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是不是以葵涌碼頭作為代表呢?我認為不是。葵涌碼頭它當然是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其中一方面的體現,但並不是全部。

碼頭只是香港航運中心的一個老的功能,那麼香港航運中心新的功能是什麼?就是船舶的註冊登記、買賣租賃、融資保險和相關的所有的法律服務,這就是國際間先進的航運中心的功能。香港除了集裝箱碼頭之外,還有剛才我說的這些,坐在辦公室裡面做的高端的航運服務業,這就是我們的提升,而且我們現在的提升工作還在繼續做。

葵涌碼頭。

葵涌碼頭。

那麼深圳有它的港口,但是對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所提供的航運服務業,深圳知道不知道?同樣的,香港對深圳、對前海,現在這個方案給了一些什麼機遇,它的優勢在哪裡?香港將來也要克服這個「不知道」的障礙。所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準備搞一個研討會,這是第一步,讓香港社會知道前海、橫琴給予香港的新機遇,也希望能夠讓深圳、珠海的朋友知道香港可以做什麼。

「不知道」這個問題在我們引進國際投資者、國際資金、技術、人才方面就更加突出了。(如果)香港對前海能夠給予香港的機遇不知道,國際社會對前海就更加不知道。那麼香港作為我們國家最開放、最國際化的一個社會,就有一個功能:可以把前海最新的方案、前海能夠提供給國際社會的機遇、前海的需要等,通過香港向外面解說,也希望能夠引進國際的資金人才和技術。

因為前海這個平台很大,橫琴這個平台也很大,不要說澳門,就算是香港加上澳門也未必能夠完全用好、用足橫琴和前海所提供的機遇,所以香港作為超級連絡人就能夠發揮這個聯繫的作用,把外面的人才、資金、技術引到前海,引到橫琴。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梁振英接受秦玥的訪問。

秦玥:你剛才說的「不知道」,我想插一個問題,這次兩個方案出台,一些專業團體比如說,像法律業界他們非常關注這些機遇,但是現在感覺香港社會一些人處於比較低迷和冷感的狀態,你怎麼看這個現象?未來怎麼讓香港民間更好的了解國家的規劃?

梁振英:過去兩年首先是由於「黑暴」,然後有了疫情,所以兩地的往來確實多了各種各樣的一些難處,這個對我們開展工作確實也是不利的。今天宣佈了來港易、回港易這樣的新政策,我希望兩地的往來能夠儘快的恢復正常,現在雖然擴大了回港易和來港易,但也還不能說是完全恢復正常。

就是恢復正常,也不要看一天有幾十萬人來回香港和深圳之間的口岸,往往每天這樣走或者經常這樣走的,來來去去的就是那幾十萬人。所以我希望將來各界朋友也包括各個年齡層的朋友,包括我們的青少年朋友能夠多去內地走走,尤其是比鄰香港的,比如橫琴、前海,眼見為實,去了解一下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社會發展水準,然後思考下他本人事業發展的機遇。我看這個前提是我們必須做到民心相通,民心不相通的,很多經濟發展、事業發展,我們社會共同發展的機遇就很難掌握得到。

秦玥:剛才你也提到一個詞就是國際,在前海方案當中,當中也多次提到了國際化,像是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等等,這背後其實反映了中央對前海、對深港合作寄予怎麼樣的厚望或是戰略意圖?

梁振英:不止是前海,這個也是給香港的一個厚望,因為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社會,我們在香港有三十多個外國商會,從香港到內地,尤其我們到大灣區城市,尤其是是深圳的前海,在防疫抗疫方面能夠再放寬一點的話,我希望香港的外國人到內地去會更方便一些。過去兩年我一直這樣說,我說在防疫、抗疫政策允許的情況話,我很希望能夠自己帶團,組織他們(在港外商)到深圳、到珠海、到南沙去走走、看一看。

因為還是那句話:眼見為實。希望通過香港的外國商會能夠把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把這些資訊能夠回饋回本國。你看香港這些商會,大的國家比如美國,在香港有很大的商會,英國、歐盟都有;小的國家像是新加坡,以色列、奧地利在香港也都有商會,所以香港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宣傳內地發展機遇的平台和管道。我希望香港能夠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貿區地理位置。

橫琴,前海,南沙三大自貿區地理位置。

秦玥:除了營商環境,比較關聯的還有像我們一直都在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但近期我們留意到北京成立了證券交易所,在橫琴方案中也提到了澳門要有適度的金融發展的空間,另外還有像是廣州有很多的國際銀行,它們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你覺得未來大家之間會不會有一個競爭的關係?

梁振英:香港是世界上、也是在國家範圍內的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但是我們的國際金融中心做的金融業務範圍還是比較窄;門類也還是不很齊全。我們做企業的新股上市,香港交易所做得非常好,這個在世界上我們排名也是排在前面。除了這個之外,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其他什麼?

有很多,比如說船舶的融資,比如說海事保險,我們國家現在是船舶的造船大國,我們是航運大國,那麼我們國家肯定在船舶、航運、海事方面需要各種各樣的金融活動,包括我剛才所說的融資保險,這個需求肯定是非常大的,那麼香港現在才剛剛開始做這方面的業務,要是我們能夠在香港積極主動地去推廣這方面的發展業務,我們就可以用好前海這個平台,用一些平台讓我們中國作為一個船舶大國、航運大國前提底下做好這方面的業務。

所以我們現在說要做國際金融,我們做的並不僅是在已經有的業務門類,比如說讓更多新股在交易所上市等,當然,我們要做繼續追求這方面的擴大,但與此同時我們要開拓一些新的金融活動的門類,包括我剛才所說的跟航運、跟海事有關的這種服務。

秦玥:方案中另一個關注焦點是現代服務業,其實深圳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得很快,還有像北京也做得挺好,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有它自己獨特的優勢,國家在方案中提出現代服務業的合作,其實是希望深港兩地拓展哪些合作的空間?

梁振英:我們國家現在做的金融服務業應該說是做得很大,因為我們國家的體量大,但是不能說做得很好,更不能說做得很全面。很簡單,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包括倫敦、紐約、東京等這些歐美、亞洲的金融中心,他們提供的服務類型,如果拿出來排一排,再對比一下紐約、倫敦、東京在做什麼,我們國家範圍內在做什麼,然後香港在做什麼,我看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現在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大,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錯,但是我們做得不強,做得不全,所以在「強」和「全」這兩個字上面大有文章可做。

我舉個例子,我們國家現在是基建大國,銀行借錢修基建,銀行簽了這些貸款協定,貸款協定就是一種資產,它是可以證券化的,我們這個有沒有做?沒有做,香港是不是可以做?可以做。做了這個之後,銀行貸出去的資金就可以回籠了,回籠之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做借貸,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那麼證券化這個工作我們還沒有做,香港有一些這方面的專家,我們可以和國家一起,包括和前海一起做。

我的意思就是說,有個說法是前海這個平台很大,香港搞金融,前海也搞金融,那麼香港和前海怎麼合作?簡單的一句話就是,香港可以擴大我們的金融服務門類,做一些現在做得不大、或者現在根本沒有做的那些金融服務,我們就可以把一部分的這些活動放在前海這個平台上,讓它繼續成長,服務整個深圳、廣東以至整個中國內地。

所以現在不管是貿易、航運、金融這些香港傳統的有優勢的產業,不管哪一個這樣的產業,其實我們現在都要擴大,特別是在這些大概念產業裡面的服務種類,現在這個種類還是很窄,你比如說做保險,香港的人壽保險做得很大,賣人壽保險的隊伍人數很多,但是我們做航運的保險,船舶的保險我們做了多少?不多,不過這個不多,也說明了有這樣的發展前景。所以我看香港首先要掌握好這些發展的機遇,這些我們現在還沒有做,做得不大、或者做得不強的一些金融、航運、貿易、創科等這些產業,把它做大做強,那麼通過這個,我們就有能力也有需要到香港以外,比如說前海這些平台上發展。

秦玥:前海你之前去考察過很多次,你現在最近一次去前海那邊的發展如何?我們看這個前海擴容的方案,比如說像是蛇口更兼具了多重的功能和定位,你覺得中央選定前海擴區的面積和範圍有哪些考量?前海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梁振英:地理是一個,硬體是一個,關鍵還是有關的政策和法律。我們怎麼能夠去吸引香港有關的產業、企業?尤其是通過香港進去前海有關的產業和企業,包括(通過香港進入前海的)外國的產業和企業發展,我看這個政策是很重要的,還有整個軟環境。比如說我們吸引香港人才、國際人才到前海去,交通往返、外國人的簽證問題怎麼解決?還有如果他們要住在當地,他不想每天這樣跑,孩子上學的問題怎麼解決?接下來是整個軟環境的配套,所以不管是橫琴、前海或是內地其他地方,它要想吸引港商、外商進去,不能光是看與產業發展直接有關的政策,還有很多配套政策都要齊全,而且你要落實。比如稅率的問題,我們說港人港稅,這是一個很直觀的概念。香港是一個低稅率的地方,其實在香港關於薪俸稅的政策有很多豐富的內容,當我們在前海說港人港稅的時候,是不是說每一個你在香港工作、在香港納稅的薪俸稅的政策內容,我們是不是要全部照單全收?這個細節必須要講清楚。

秦玥:你說的細節也是前海方案當中提到港澳機制銜接的問題,說到橫琴方案,橫琴方案當中非常有突破性的就是共商、共建、共管、共用,這個突破讓大家耳目一新。未來如果是把這種突破性的思維放到前海或是大灣區其他地方,有沒有可能?

梁振英:橫琴方案提出在珠海和澳門之間建立這麼一個新的合作關係,我看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我非常支持、非常贊成,但我看要先走一段,看看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吸取一些什麼經驗。要是我們可以複製到前海或是內地的其他地方,用這種新型模式去推動內地的發展。

橫琴在地理上離香港相比較遠,但是它也有一些特殊的發展目標和政策,現在已經有港商在橫琴發展,然後現在橫琴也提出發展中醫藥,我看這個也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秦玥:有人說橫琴是澳門的,前海是香港的。

梁振英:沒有這個區分,我剛才說了,這個平台其實很大,橫琴對澳門來說很大,橫琴對澳門加上香港來說也不小;前海對香港來說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剛才不是說了嘛,我說在橫琴,澳門加上香港,其實我覺得還有空間和需要,通過香港吸引國外的人才、資金、技術;在前海也有需要通過香港來吸引外國的人才資金和技術,所以沒有必要說橫琴是澳門的或者前海是香港的,其實大家可以是在一個舞台上,我們也不排除國外的人才、資金和技術在這個平台上一展所長。

澳門和珠海在橫琴的合作說明什麼?說明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之下,兩方的不管是香港和內地還是澳門和內地,雙方合作的潛力非常巨大,而且證明了一國兩制是有生命力的。

橫琴這個模式,我相信珠海和澳門會把這個工作做好。在香港這邊我們有另外一個平台就是落馬洲河套地區,這個是當時在香港範圍內的,並不是在深圳範圍內的,也是深圳和香港相互之間的合作,合作的性質跟澳門、珠海在橫琴這個平台上合作不一樣,但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很重要的合作平台。是2016年年底雙方議定2017年1月份簽的河套共同發展計畫。

南沙。

南沙。

秦玥:還想請你分享一下你日前到橫琴和南沙參觀的感受,特別是南沙,聽說你去考察了好幾次,這些地方在你眼中,和其他大灣區城市或地區相比,有什麼獨特的特點嗎?

梁振英:首先這三個重要的粵港合作平台:南沙、前海、橫琴,三個各有它的特點,各有它的優勢。南沙對香港來說,一是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香港的同時,它是一片處女地,它的面積比較大,而且若干年前我當特首的時候,我也參加了南沙初期的城市規劃工作。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南沙是有它一個比較特殊的特點,同時它的發展規劃以及功能都比較多元,所以比較適合在南沙的平台上,去發展粵港合作的各個方面的產業,從而是不是可以進而形成一個香港社區。我看南沙在好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這麼一個構思,所以我認為值得下一步往這方面再探討一下。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在過去一周的審訊中,黎作供期間多次承認曾在Twitter發帖或轉載關於外國制裁中港官員、或歐美結盟抵制中國的言論。

黎讚特朗普一系列針對中國制裁非常聰明

如在12月12日的聆訊中, 辯方展示多則在2020年7月22至23日,黎與徒弟李兆富 (Simon Lee)的WhatsApp對話及黎在Twitter的帖文,多次提及「制裁」議題。其中,李兆富於Whatsapp告知黎,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黎當時回應稱「特朗普用一系列制裁針對中國,非常聰明,拜登只是空口說白話,但特朗普就會行動」,又指「行動勝於說話」。

黎的Twitter帳戶隨即於翌日轉載關閉中國領事館的《蘋果》報導連結,並在帖文中稱讚特朗普。黎於庭上指,同意關閉別國領事館是一種敵對行為,惟辯稱於網上發帖文,並非為鼓動外國制裁或採取敵對行為。

辯方又展示7月23日黎Twitter帖文,內容指「最有效防止侵犯人權的方法就是要問責作出相關惡行的人」,並轉載《蘋果》關於「美國制裁香港」的英文版報道,黎辯稱當時沒閱讀該報道,指是由李兆富自行揀選並發布,遭法官質疑,根據黎與李的對話紀錄顯示,是由黎向李發送的,黎遂即改口稱他當時僅閱讀報道的「中文版」而非「英文版」。

Twitter發布蓬佩奧演說 同意對方鼓吹對中國敵對行為

同日,辯方庭上播放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說,提及「呼籲所有國家效法美國的做法⋯⋯必須劃下共同一致的界線,不因中國討價還價和花言巧語而退讓」。黎指示李兆富把蓬佩奧的演說於Twitter發布,並指「冷戰揭開序幕」,惟黎辯稱沒鼓吹「冷戰」,僅講出事實,但同意蓬佩奧鼓吹對中國的敵對行為。

贊成凍結陳智思銀行戶口 對特朗普制裁決定感雀躍

12月13日庭上提到黎與李兆富對話,當中附有《蘋果》英文版新聞連結,有關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被滙豐銀行凍結銀行戶口的報導,黎在對話中形容此為「制裁」,並贊成制裁陳,並推測這只是冰山一角,針對自由壓迫者的制裁將會蔓延到各階層。黎亦同時對特朗普的決定感雀躍,指示李於Twitter發佈「Bravo! President Trump!」。

另「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提議將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中國官員加入制裁名單,黎讓李兆富將相關內容在Retweet,黎承認Retweet就等於同意,惟其後又稱當時不知道Tweet的內容。

Twitter轉載羅傑斯帖文籲藍韜文制裁中港官員 黎承認「覺得好」

黎的Twitter於2020年7月30日又轉載「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的帖文,批評及抹黑香港政府取消數名反對派人士的立法會選舉參選資格,並呼籲英國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藍韜文「是時候將林鄭月娥及中港官員列入馬格尼茨基人權法案制裁名單。」黎於庭上指,帖文是由李兆富轉載,惟黎承認轉載就代表他認同該帖文內容,更指「覺得好」才會轉載。

轉帖《蘋果》報道美制裁中港官員 黎認為應包括選舉主任

12月16日辯方庭上展示2020年8月7日李兆富向黎發訊息指:「美國財政部對11名破壞香港自治、限制香港市民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人士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正在制裁林鄭月娥、鄧炳強、盧偉聰、李家超、鄭若驊、曾國衞、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鄭雁雄和陳國基。」,當時黎回覆「That’s great! Thanks!」。黎指他同意李的訊息內容。同日Twitter帖文就是相關訊息。

翌日黎Twitter轉發《蘋果》帖文,報導提到香港官員被美國制裁。但黎否認請求制裁,並指制裁已發生,他轉發只是呈現事實。同日黎向李兆富傳送《蘋果》題為「美國對香港林鄭月娥、高級警察和其他9人投下制裁炸彈」連結,並說「但那些選舉主任呢?出於政治原因,他們是否應該對DQ候選人負責任?」同日黎的Twitter帖文亦顯示相同內容,黎承認曾發訊問李兆富,並對制裁不包括選舉主任感驚訝,惟否認要求美制裁加入選舉主任。

黎訪談中指歐美應結盟抗衡中國 否則構成危險

12月19日辯方庭上提到2020年9月17日《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訪談節目片段,節目中黎認為歐洲應與美國結盟,指歐洲國家太細,無法單獨應對中國,歐美要結盟成為一股力量,令中國改變。法官問及黎為何用「珍珠港事件」來比喻新冠疫情,黎稱象徵對危機的覺醒,指中國對國內資訊的掌握,令世界意識到中國的潛在威脅,正如珍珠港事件喚醒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威脅,又指中國對外態度戰狼,只有領導者下台,中國才能改變並與西方同化,中國若不改變,將對其他國家構成嚴重危險。

轉帖《蘋果》報道葉劉撤美資產 黎認為有人要承受制裁後果

辯方又展示黎2020年9月17日Twitter帖文,轉載《蘋果》就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撤走美國資產的報道,提及「當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結盟並實施制裁時…他們迫害香港人的惡行必將產生後果」。辯方問帖文所指的「後果」是甚麼?黎稱是「被國際社會邊緣化或『處理』」,如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法官追問這是否一種制裁?黎承認,禁止葉劉淑儀等人在外國開戶口,也算是一種制裁。李官質疑,黎所指「中共的幫兇」會就其惡行承受「後果」是否正是指他們會受到制裁,黎同意「制裁」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後果」,但還有其他選項。李官又指,帖文的讀者好大可能認為「後果」正是指「制裁」,因為帖文沒提到其他選項?黎同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