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11月26日召開會議,討論南非的新型冠狀病毒新變種病毒株B.1.1.529;世衛會後表示,顧問小組建議列為「值得關注」(variants of concern),並將變種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
世衛將變種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AP圖片
這種變異毒株的一些特別之處引發了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的關注。華大基因的科普博主發文分析新變異毒株的特點和對全球防疫的確會產生衝擊,但他又指出,並不是突變多、逃脫免疫能力強,病毒威脅性就越大,目前對於Omicron,無須過於焦慮。
點擊看圖輯
世衛將變種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AP圖片
Omicron會否成為新「毒王」有待觀察。AP圖片
變異毒株往往突變位點極多。
這種變異毒株的最大特點為,突變位點極多。這個毒株具備超過50個變異位點,其中32個變異位點在S蛋白上,以及有10個變異位點在S蛋白中最關鍵的受體結合域(RBD)上。
這些變異位點,從理論上賦予了這種新的變異毒株可能具備前所未有的免疫逃逸能力。比如其中的一些突變會增加病毒與受體蛋白的結合能力,另一些突變可能會抑制人體的干擾素生成機制,還有一些突變可能增加病毒對已有抗體的免疫逃逸能力。
就目前的推測,這種變異毒株出現的原因,可能新冠病毒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長期突變造成的。
新冠病毒會長期在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生存。AP圖片
在一些免疫力低下患者體內,比如艾滋病患者或者某些長期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的患者體內,因為缺乏有效的免疫系統的殺傷,導致病毒長期在患者體內生存,甚至可以長達一年甚至更久,而病毒在這個患者體內長期的複製,可能出現多種突變,甚至患者如果同時感染了多種新冠病毒變種毒株,這些毒株還有可能在患者體內完成了重組。也就是這些特定的人群可能會成為新冠病毒的天然突變場所。
那麼,我們需要對Omicron這個變異毒株提高警惕嗎?
回答是肯定的,病毒學家與傳染病學家之所以對這個毒株抱有極大的警惕,是因為他的變異位點過多,尤其是在S蛋白以及S蛋白中的受體結合域上,這裡通常是研發疫苗的核心標靶。
Omicron對疫苗效力或存在巨大影響。AP圖片
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都是按著我們以前設計的靶子做的疫苗,然後產生對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有效地結合我們設計的靶子或者跟這個靶子長得差不多的目標。但當這個標靶出現了太多的變化的時候,我們以前設計的疫苗產生的抗體就不會對這個完全扭曲了的靶子生效,這就相當於新冠病毒重新整了個容一樣。
不過,我們需要現在對Omicron就開始恐慌嗎?回答是否定的。
要明確幾個概念。
第一,並不是變異越多的病毒威脅性就越大,這就跟縫合怪也不是最強的原因一樣。病毒的威脅程度並不是按著變異位點來累加的,甚至某些變異之間還會產生衝突。
第二,並不是逃脫免疫能力越強的病毒,威脅性就越大。從目前全球幾個主流毒株來說,Delta是當之無愧的No.1,但實際上Beta才是最擅長逃脫免疫能力的。也就是說,對於新冠病毒來說,傳播能力和複製速度才是對人類威脅性更大的因素。免疫逃逸能力相比於這兩個的優先級要低一些。
第三,現在發現的感染病例數字還很低,全球報告不到100人,還遠沒有到威脅全球的階段。從最新的報告數字來看,南非豪登省報告77例,博茨瓦納4例,中國香港1例(有南非的旅遊行程)。雖然有推測豪登省有更多的潛在Omicron病例,但這種局限性還是非常高的。
目前Omicron毒株主要還是在豪登省地區出現,這一情況有點像是Lambda毒株主要集中在秘魯一樣。這裡邊涉及生物學上一個冷門的原理,叫做建立者效應。這是一種極端的遺傳漂變形式,指的是部分突變基因的少數個體在某些封閉地區建立的新的群體,這一群體在當地繁殖,少與外界交流,所以在某地出現了一種優勢性的群落。
Omicron會否成為新「毒王」有待觀察。AP圖片
我們未來還要關注整個世界範圍內,Omicron的擴散形式,才能真正地判斷他是否會成為一個新的「毒王」。
否則就像是Lambda剛出現的時候一樣,當時全世界都在討論他是否對取代Delta成為新的主流毒株,但從去年8月都現在,Lambda毒株雖然從最初的幾百例擴散到了全球40個國家,甚至美國一度成為即秘魯本地第二大感染群體,但是一年的時間過去以後,Lambda變異毒株的主要分布範圍仍然只是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和智利這幾個南美國家,甚至在秘魯成為了當地的主流毒株,但對於全球範圍來看,Delta仍然是最主流毒株。
不過,未來如何,還需要我們對這個新變異毒株進行充分的實驗室研究以及真實世界的觀察。目前我們對這方面的研究還極度地缺乏,大多數都是停留在理論推測階段,所以這個病毒應該是一個引發科學界和政界關注,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暫時還完全沒有必要對這個病毒產生過度焦慮或者擔憂的情緒。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12月21日,《南華早報》援引多項民調數據指出,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並「真正贏得了」非洲國家民眾的喜愛和歡迎。
一項最新民調報告顯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數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看法,認為中國為其帶來了發展和經濟機遇。
報告指出,中國在非洲並非僅僅通過培養精英來拓展影響力,而是在非洲獲得了「真正的歡迎」,就連斯威士蘭的民眾也對中國持積極態度。斯威士蘭是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
日前,在由多哈論壇與「全球化智庫」共同舉辦的「中國在崛起的全球南方中的角色:重新定義未來的世界秩序」分論壇上,盧旺達總統卡加梅對中國大加讚賞。
「中國崛起是一件好事。它可能與其他國家一起崛起。所以,中國如何開展對外交往十分重要。它與其他國家,尤其是與非洲國家建立聯繫、開展合作是一件好事。」卡加梅稱,「現在,雙方的合作在貿易和投資方面更具價值。」他提到,盧旺達對中國的出口額從3500萬美元上升到1.5億美元。
卡加梅表示,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關係「並不像我們與世界許多其他地區的關係那樣,附帶很多條件」。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一直受益於這種合作模式,以及把所有人都拉到談判桌前的態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贏家。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所呈現的。」
卡加梅日前在多哈論壇發表講話。視頻截圖
《南華早報》稱,多年來,非洲許多國家在尋求國家獨立時都得到了中國的支持,並在獨立後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互惠互利關係。美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本月初的一項調查就反映了這一點。
根據「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公佈數據,在接受調查的近300名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民眾中,對中國的正面看法與負面看法的比例約為三比一。分析指出:「中國在非洲並非僅僅通過培養精英來拓展影響力,而是真正贏得了非洲人民的喜愛和支持。」
南非東開普省,一名當地工人與中國同事正在協同工作。新華社圖片
該協會研究員安德魯·丘布表示,非洲大部分地區都對中國持積極看法,這反映出他們真心認為中國為他們帶來了發展和經濟機遇。目前,中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在非洲多國投資建設了港口、鐵路和各種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丘布進一步表示,中國企業和金融業在非洲許多地方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例如,坦桑尼亞等多國與中國有著長期的合作歷史,民眾也對中國普遍持積極看法。他說:「我認為,這讓人們感覺到中國正在崛起並正在做一些其他國家沒有做過的事情。」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在報告中提及,作為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斯威士蘭民眾也普遍對中國看法積極。數據顯示,受訪者中,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比例達72%,持負面看法的僅有5%。
撒哈拉以南非洲對華看法積極,斯威士蘭持正面看法的民眾佔比達72%。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
《南華早報》表示,這一數據,得到了非洲民調研究機構「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調查結果的支持。一份2022年底進行的調查表明,73%的斯威士蘭人堅信中國的經濟活動對該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且正面看待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斯威士蘭王國是位於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北、西、南三面為南非所環抱,東與莫桑比克為鄰,人口約120萬。據介紹,斯威士蘭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黨參加選舉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仍實行絕對君主制的國家之一。
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增強,引起美國警惕。12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前往非洲,開啓任內首次非洲之旅。
美媒指出,拜登此行旨在突顯美國在非洲大陸的投資,以抗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加深的影響力。此外,此次訪問正值拜登準備退出世界舞台、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特朗普身上,拜登也希望他的非洲之行能夠產生持久影響。
「隨著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拜登政府奮起直追,希望輓回頹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已經超過美國。在過去十年中,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另據新華社消息,卡加梅並非在多哈論壇上唯一一位盛讚中國的全球南方領導人。本屆多哈論壇為期兩天,主題為「創新勢在必行」,舉辦了數十場分論壇和研討會。多哈論壇8日閉幕。
在第22屆多哈論壇上,納米比亞總統姆本巴說,非中合作建立在互惠基礎上,而非強迫。如今,中國企業在非洲修建公路等基礎設施,而這是發達國家不願參與的。他還說,非中還加強了學術交流、教育合作等以促進文化交融、文明互鑒。
巴巴多斯總理莫特利表示,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都可以在多極化世界里扮演角色,面對全球挑戰,再大的國家也無法獨自面對,需要各國團結合作。
洪都拉斯外長雷納稱,中國與全球南方國家正在發展一種基於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