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到處有人確診。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的家傭、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的司機和特首辦職員,快速測試陽性。
行政長官辦公室表示,辦公室1名職員的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結果為初步陽性,該名職員會盡快按衞生署指引交回深喉唾液樣本作化驗。
該名職員最後一次上班日期為昨日,日常工作毋須接觸公眾,亦沒有接觸行政長官。他工作時有佩戴口罩及遵守防疫措施,最近沒有外遊紀錄。
行政長官辦公室已為相關地方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並遵照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安排其他相關職員接受檢測。
另外,政務司長李家超家中一名外傭今日(2月15日)進行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結果為初步陽性。李家超及家人的快速測試結果為陰性,李家超返回家居自我隔離。據悉,李家超今早有出席整場行政會議,會議時間不長。
李家超。
李家超原定今午以視像出席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會議,向財委會申請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後改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代為帶領相關官員出席。
葉劉淑儀。
而葉劉淑儀的司機昨晚通知她,快速檢測呈陽性,葉劉得知後隨即亦做快檢,呈陰性。葉劉居家工作及隔離。
特首林鄭。
特首林鄭近日出席記者會時未有戴口罩,她今早出席行政會議時再被問未有戴口罩一事,她回應記者時指,希望不要再糾纏這問題,重申不戴口罩是經過考慮後決定,而她離開這場合是「完全做足晒個人防護」。
對於有意見要求特首「戴番個口罩」。林鄭月娥回應時重申,這是「經過考慮後」的決定,她說,之前已解釋「無嘢可以補充」。她又強調,離開這場合後,自己完全做足所有個人防護,她舉例指,自己早前落區探訪電話諮詢中心,「戴兩個口罩」。林鄭月娥表示,「我希望大家不要再糾纏這議題,現在是需要同心抗疫,而行政長官需要負起主體責任,畀市民知道每一個情況是怎樣」。
林鄭早前曾表示,不戴口罩非因她感到不舒服,而是希望大眾可以明白她的感受。她又指,平時出街及出席場合,她均會戴口罩,只在兩情況下不戴口罩,包括對著傳媒、通過記者向香港市民發放訊息時。她表示,因要大家清楚看到她的表情及情緒,表現到她的擔心,強調今次是非常重要的抗疫戰,她認為要嚴肅處理。她認為亦是為了履行特首職責。
但特首辦公室有人確診,經常和她接觸的政府高官和行會成員也有家傭或司機確診,並作自我隔離,特首見記者時繼續不戴口罩,的確惹人關注。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政府星期三(4月30日)向立法會提交控煙修訂條例草案,將分階段推行「控煙十招」,預計2027年第二季起禁售薄荷味以外的加味煙,酒吧亦不能出售加味水煙。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星期五(5月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雖然控煙政策對酒吧業有一定衝擊,但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
錢雋永指,香港是國際城市,只要酒吧是走中高端路線,仍能夠吸引內地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錢雋永表示,感謝當局聽取意見,提供約2年的緩衝期讓業界適應管制加味水煙,強調對本港營商環境有信心。(網上圖片)
他指出,酒吧生意額在通關後下跌了3成,但現已逐步回復至疫情前的8成,因政府推出高才通計劃,令市面增加不少「高才」客,加上內地旅客光顧,相關客群的生意佔比增至1成半,足以彌補到流失了的港人生意。
他又說,現時來港的內地旅客主要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願意到酒吧消費,但其消費模式亦有所轉變,期望獲得另類文化體驗,若酒吧能夠有不同的打卡位,又推出特色產品,將有助提升吸引力。
個別酒吧業界反對當局限制出售加味水煙,認為趕絕水煙客,影響生意額,因現時估計有6至7成酒吧露天客人吸食水煙。醫務衞生局早前指出,水煙和其他傳統吸煙產品的管控措施,一直以來都是一致,水煙的規管向來並無特別豁免。
根據《吸煙(公眾衞生)條例》,任何人士均不可在法定禁煙區,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吸煙,當中就包括水煙,不論該地方的用途或是否領有任何牌照;而售賣吸煙產品包括水煙,都有法定條文需遵守,包括對推廣和銷售吸煙產品的嚴格限制。
醫衞局指,在室內吸食水煙尤其危險,除水煙本身所含的有害物質外,其所用的助燃物在燃燒時會產生一氧化碳,令吸煙人士、其他顧客和員工曝露於高濃度一氧化碳,於室內禁煙區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
局方指,過去衞生署的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違規情況嚴重。由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衞生署就違例在室內禁煙區吸食水煙共發出305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另也向協助及教唆在室內禁煙區吸煙的酒吧職員發出170張傳票。
衞生署過去巡察發現,在提供水煙的酒吧中,逾半涉違法提供水煙給顧客在禁煙區內吸食。
當局強調,水煙是吸煙產品,不應視為一般商品或服務。呼籲業界不應違法推廣或銷售吸煙產品,甚至以吸煙產品作為生意招徠手段,推動其它業務。
當局又指,煙草商一直在傳統吸煙產品中添加不同種類的味道來掩蓋煙草煙霧的刺喉性,令非吸煙者更容易開始吸煙,並以為加味產品的危害較小,惟數據顯示,近7成人首次吸煙時吸食的便是加味煙。
醫衞局在2023年7月就控煙策略展開公眾諮詢時已提出,可考慮規管煙草產品所含的添加劑成分,調查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均贊成此方向。
近年加入味道的水煙漸見普遍,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吸食的手段,禁止於傳統吸煙產品中加入味道的建議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的一致性,以保障公眾健康。
高人話,政府計劃待完稅標籤制度全面實施後、即2027年第2季左右才分階段禁止加味的傳統吸煙產品,而在首階段先禁含有除薄荷味外的指明添加劑的傳統吸煙產品,對市民和業界來說,都已有充足時間適應和作出配合。現在看到業界協會更聚焦吸引內地年輕人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走中高端路線,相信香港營商環境優勢仍在,外國的經驗也是能在保障市民健康和爭取更好營商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水煙的產品特性、銷售及使用模式都與一般捲煙不同,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水煙的禍害比其他吸煙產品低、或規管較其他吸煙產品寬鬆。但事實不然,水煙同樣會導致多種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吸食者體内的一氧化碳水平會急增,且因吸食時間更長,暴露在高水平有害物質的時間亦更久。
年青人切忌被部分商家蒙蔽真相,以為水煙沒有尼古丁及焦油成分,有水作過濾,且不易上癮,對健康無關痛癢,其實只是墮入了慢性中毒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