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歷史長河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曾為兩黨爭奪紅人 李之龍慘遭國民黨暗殺 又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 為甚麼?

2022年03月30日 10:09 最後更新:04月24日 15:37

前文談到「中山艦百年傳奇」時,提到這艘名艦經歷的「中山艦事件」,而該事件也成為當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惡化的導火線,這當中有一個人物似乎是被動地捲入事件,並因此受連累而入獄、去職。三年後,這位年僅31歲的熱血青年於廣州黃花崗犧牲,飽含怨恨地結束了短暫而壯烈的一生。令人扼腕。

諷刺的是,1897年出生於湖北沔陽縣今缸桃市)一個農民家庭的李之龍一生為革命,他自小讀書成績優異,16歲跟隨叔父參加了李烈鈞發動的「湖口起義」;1921年,在董必武的引介入,成為中共最早一批黨員;1924年,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更是該期學生中最早佩戴將星肩章、也最早獲授予中將軍銜,成為中共在國民革命軍中軍銜最高的軍事將領。

更多相片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李之龍被捕情形。

李之龍被捕情形。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李之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傑出學生。圖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李之龍是作為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在國共兩黨之間遊刃自如,受到時任校長蔣介石器重,並獲汪精衛委任為廣東國民政府高職,成為國民黨各派拉攏的才俊,少年得志,鋒頭一時無雙。最後卻落得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乃至殺害,死後則因曾登報「脫黨」而不獲中共追認為烈士。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回頭再看看「中山艦事件」。時年28歲的李之龍當時是國民政府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1926年3月18日,身兼兩黨黨員的他「奉命」調派寶璧、中山二艦開赴黃埔門前備用,時逢蘇聯顧問和共產黨員要劫持蔣介石的謠言傳出;20日,蔣介石在廣州實行緊急戒嚴,他不但否認發過調艦命令,更以「擅自」調派軍艦、企圖合謀挾持校長等罪名逮捕李之龍。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在兩頭不到岸的李之龍成為國共交惡下的悲劇英雄。

雖然蔣介石並沒有殺掉這位得意門生,並在壓力下「無罪釋放」,但也解除了他海軍局所有職務。一個月後,給他安排了一個閒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新劇團主任。

同年5月18日,李之龍在《廣州民國日報》刊發《李之龍啟事》,宣布退出中共,其文曰:茲為避開糾紛,便利工作起見,特鄭重聲明退出中國共產黨及一切有關係的社會團體,以單純的中國國民黨黨員資格,受吾師蔣介石先生指導,以謀三民主義之實現。耿耿此心,尤盼共產黨同志予以原諒。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事件」──4月12日,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右派,在上海青幫協助下,大規模逮捕、處決中共黨員和部分國民黨左派人士,並取締蘇聯顧問。李之龍在中央人民俱樂部主辦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三二〇」反革命政變真相》一文,揭露「中山艦事件」內幕,公開痛斥蔣介石。「師徒」關係自此決裂。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蔣介石對李之龍由信任到懷疑,到最後決裂。圖為1926年的蔣介石。

「寧漢合流」後,李之龍在武漢秘密組織新海軍社,從事兵運運動。隨後潛往上海,企圖策動中山、寶璧、自由等軍艦的起義;不久潛往廣州,以港商身份從事海軍兵運工作;未幾,李之龍身份暴露,被迫東渡日本。

1928年2月6日,李之龍從日本乘坐法國郵輪經香港秘密回到廣州,準備繼續在海軍中進行策反工作。一下船就被特務發現,當晚深夜在住所再度被捕。

次日,蔣介石得知消息,立即打電報給主持廣州「清黨」的李濟深,命令把李解往南京。但當李濟深打電話給承辦李之龍案件的海軍第四艦隊司令陳策時,陳策已以「策動海軍叛亂」罪名於2月8日將其在黃花崗執行槍決。

李之龍被捕情形。

李之龍被捕情形。

李之龍或許早有預感,他死前給妻子寫好一封遺書,裡面說道:「我革命的義務現在結束了,不要悲傷。希望你把孩子撫養成人,繼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業。」

由此可見,李之龍雖然一生不斷革命,追求正義,卻因為同時脫離「兩黨」,不但孤身作戰,成效不彰,更因此犧牲了性命。精神可嘉,實為不值。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李之龍的遺孀潘慧勤(又名陳正明)和兒子李光慈向武漢政府提交李之龍弟弟所編纂的《李之龍簡略》和恢復黨籍要求報告,希望政府能追認李之龍為革命烈士,卻遭時任總理周恩來否決了。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周恩來不批准追認李之龍為烈士。

周恩來的理由是:「李之龍在被抓之後曾經在國民黨的書面報紙上刊登過脫離我黨的悔過書,在廣州被槍斃,實屬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因此李之龍同志不能被授予烈士稱號,其家屬也不能享受烈士待遇。」周恩來短短幾句話顯然難令一般人理解。

據說,位處武漢的中南民政局當時向周恩來總理、董必武副總理、武漢市市長吳德峰等人發函,請求提供相關證明和意見。當年,周恩來是李之龍在黃埔軍校的直接領導,董必武是李之龍入黨介紹人兼武漢中學同事,加上兩位建國後在中共的地位,他們的意見顯然很權威。否定李之龍的烈士資格,主因有三: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2013年上映的電視劇《紅流》中塑造的悲情英雄李之龍(江寧波飾)。

首先,李之龍涉及的「中山艦事件」屬個人行為,跟中共無關。雖然案發時,其身份仍是共產黨員,卻受到了留黨察看的處分。陳獨秀在1926年6月4日致蔣介石的信中提到:「當李之龍因中山艦案被捕訊息傳到此間時,我們因為李最近曾受留黨察看的處分,以為他已加入反動派了,後來見報載中山艦案乃是李之龍受命於共產黨的倒蔣陰謀,我們更覺得離奇,最後接周恩來來信,才知道李之龍是上了反動派的圈套,憑空受這反革命的栽誣,這是我們不能夠再守沉默的了!」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共對李之龍的看法已有定論。

其次,李之龍再次被捕時早已公開「脫黨」。蔣介石於1926年5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黨務整理案」及要求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退出共產黨後,據周恩來回憶,在蔣任軍長的第一軍中,退出國民黨和第一師的有250多人,包括蔣介石最得意門生蔣先雲,但只有39人退出共產黨。李之龍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作出了退出共產黨的決定,實際上也為其死後未能獲追為烈士埋下了伏筆。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李之龍畫像。背景正是一代名艦「中山艦」。

第三,李之龍被殺並非參加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因為李之龍在寧漢合流後組織海軍兵運,並不是共產黨所組織的革命活動,因而其被殺純為國民黨內部矛盾所致,與「革命」無關。

不過,這個早期對李之龍沒資格評為烈士的身份定論後,中共黨史界及李之龍家屬多年來對於李之龍的「變節」、「脫黨」問題多次進行了重新調查和論證,這其中具代表性的包括有「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十大元帥」之一聶榮臻和當年黃埔第一期學員李奇中、原廣東區委組織部祕書饒衛華、早期廣東工人運動領導人譚天度等人出具的證明材料,說明「李之龍沒有叛變行為」……然而,事實存在的《李之龍啟事》卻成為一道不可踰越的歷史鴻溝。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修復後的中山艦,可在武漢的中山艦博物館參觀。

雖然李之龍在國共兩黨內的角色極富爭議性,未能獲正式追認為烈士,但各級政府對其後代仍有各種補助。在其家鄉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鎮杜窯村,人們更不會忘記這位一生為革命的熱血青年,2013年,總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李之龍故居建成開放,當中附設資料陳列館,院子正中的一尊李之龍半身雕像,雄姿英發。含怨早逝的李之龍泉下可知?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