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戰時期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於是有了《東方紅》

歷史長河

抗戰時期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於是有了《東方紅》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抗戰時期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於是有了《東方紅》

2025年04月21日 10:00

中國著名紅色歌曲《東方紅》勾起老一輩人的回憶,「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歌詞更是深入民心,但對於《東方紅》的歷史又有幾人記得呢?

《東方紅》原是抗日戰爭時期,由陝北民眾根據陝北民歌《白馬調》創編的歌謠。其創作靈感來自1942年某日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眼前景象使李有源記得曾在筆記本上看到的「東方紅」三個字,於是便有後世的《東方紅》一曲了。

更多相片
《東方紅》歌詞創作者李有源 (網上圖片) 

《東方紅》歌詞創作者李有源 (網上圖片)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東方紅」命名 (網上圖片)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東方紅」命名 (網上圖片)

《東方紅》序曲葵花向太陽(網上圖片)

《東方紅》序曲葵花向太陽(網上圖片)

民革時期的《東方紅》合唱(網上圖片)

民革時期的《東方紅》合唱(網上圖片)

東方紅海報(網上圖片)

東方紅海報(網上圖片)

在今天,東方紅已經已成一種文化,企業紛紛推出《東方紅》品牌產品。(網上圖片)

在今天,東方紅已經已成一種文化,企業紛紛推出《東方紅》品牌產品。(網上圖片)

《東方紅》歌詞創作者李有源 (網上圖片) 

《東方紅》歌詞創作者李有源 (網上圖片) 

雖然《東方紅》距撰文時的2023年已有81年的歷史了,但其影響力至今仍然存在。它是中國國家重大事務活動的前奏,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它的樂曲聲中走進會場、主席台;它是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伴奏,中國和世界人民在它的樂曲聲中知悉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在當年中國大地上,以「東方紅」命名的地名、企業、商標不計其數,例如東方紅幼稚園、東方紅鎮、東方紅拖拉機廠、東方紅自行車等等。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東方紅」命名 (網上圖片)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東方紅」命名 (網上圖片)

沒有哪一首歌謠能夠擁有《東方紅》的影響力,不僅使中國十幾億人對它爛熟於心,就連一些外國人士對它也耳熟能詳。1953年10月,日本西宮市「虹之會合唱團」的黑澤正之方等十九人給《東方紅》的歌詞作者李有源寄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附有一張他們演唱《東方紅》時的照片,信中寫道:「在遙遠的日本,能將你的優秀歌曲作為我們勤勞大眾的歌曲來歌唱,這真是我們欣喜非常的事。『東方紅,太陽升』,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歌曲,我們想,這也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歌曲……」。2008年11 月21日胡錦濤在古巴哈瓦那大學塔拉拉分校看望中國留學生,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之後,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上台用中文高歌了一曲《東方紅》。

《東方紅》序曲葵花向太陽(網上圖片)

《東方紅》序曲葵花向太陽(網上圖片)

民革時期的《東方紅》合唱(網上圖片)

民革時期的《東方紅》合唱(網上圖片)

1942年初冬的一個清晨,《東方紅》歌詞創作者李有源正擔著一副桶進城。在他快到縣城時,忽然看見東方一片通紅,一輪紅日從雲層中磅礴而出,冉冉升起,那輪紅日,照亮了佳縣古城,照亮了陝北高原。他突然聯想到前些天,在縣務委員會事務秘書的筆記本上看到的「東方紅」三個字,他心想,此時此刻的壯麗景色不就是「東方紅」嗎?他心裡豁然開朗:毛主席不正是驅散黑暗,給人民帶來光明、帶來溫暖的紅太陽嗎?把毛主席比作太陽再好不過了。於是,兩句秧歌詞脫口而出: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東方紅海報(網上圖片)

東方紅海報(網上圖片)

他想,佳縣解放,窮人翻身,有吃有穿,全憑了毛主席,要不是毛主席領導,那會有我李有源的今天,那會有廣大貧苦人民的今天?他懷著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比熱愛、感激的心情從心底又湧出一句詞:他為人民謀生存。

他邊走邊想著第四句詞,不知不覺中走到了縣委門口,忽見牆上貼著一條醒目的標語,「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救星」,這不正是他心裡要說的話嗎?於是就有了第四句:他是人民大救星。

在今天,東方紅已經已成一種文化,企業紛紛推出《東方紅》品牌產品。(網上圖片)

在今天,東方紅已經已成一種文化,企業紛紛推出《東方紅》品牌產品。(網上圖片)

這天夜裡,李有源心滿意足的把白天想好的四句秧歌詞寫在麻紙上。可唱了幾遍後,他又想:秧歌曲一般只在春節鬧秧歌時才唱。如果配上民歌曲調,不就隨時隨地都可以唱嗎?於是他為這段詞配上了當地流行的陝北革命情歌《騎白馬》的曲調,又根據陝北民歌將歌詞中的一句詞或幾個字作為歌名的習慣,把這首歌取名為《東方紅》。

於是經典歌謠《東方紅》就這樣在陝北張家莊村的土窯洞裡誕生了!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宋朝蘇軾所寫的《日喻》,當中有言:「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

從前,有戶人家生下一個男嬰。本應是天大的喜事,卻沒想到這名男嬰出生時雙目就失明了。家人雖感到惋惜,卻不因此而薄待小男孩,反而對他更為疼愛。因此,就算男孩從未見過一件實實在在的東西也不感到氣餒。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男孩漫步於大街小巷中。熠耀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照得他心中暖洋洋的。當時的他還不知道太陽的存在,所以他便隨便向一名路人問道:「今天天氣怎麼那麼暖和啊?」路過的人聽到便如實回答:「那是因為今天陽光普照吧!」聽過路人的回覆後,男孩平生第一次在心中萌生出如此強烈的願望:想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於是,他向前摸索了幾步,再次攔住了一個過路人問道:「我眼睛看不見,你可以告訴我太陽是怎麽樣的嗎?」過路人心裡感到奇怪,但因看到男孩呆滯的眼神,還是盡力地描述太陽的模樣:「太陽呀,形狀就像個銅盤吧!」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民國大銅盤。(網上圖片)

男孩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便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還沒等到他回家,他的家人便聽到他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快⋯⋯快給我一個銅盤!」銅盤拿到手後,他便用手敲打了兩下。銅盤錚錚作響,只見他聽到銅盤發出的當當響聲後就高興地喊道:「我聽見太陽了!我聽見太陽了!」周圍的人都不禁楞了一下,隨即便是一陣哄堂大笑。其中一個人笑著對他說:「那是敲銅盤的聲音,太陽可不會發出聲音呢!」男孩聽了,懊喪地問道:「那……太陽究竟是什麽樣子呢?」那個人告訴他:「太陽之所以是太陽,是因為它會發光,就像蠟燭一樣!」於是男孩馬上又讓家人找出一根蠟燭。他把蠟燭從上到下摸了個遍,邊摸還邊想著:這下我終於知道太陽長什麼樣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之後過了好幾日,男孩無意中碰到一根長笛。他隨手一摸,然後又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又摸到太陽了!」

後人據此提煉出「扣盤捫燭」這個成語,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