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杯小咖啡,飲出新天地

博客文章

一杯小咖啡,飲出新天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杯小咖啡,飲出新天地

2022年06月27日 13:31 最後更新:13:43

 

作者:黃曉琳,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廣州代表處主任

更多相片

国务院批准的《南沙方案》出台,行文中處處都可見中央對港澳青年的關心,從教育、創業、就業、醫療、安家都有全方位的表述。

半年前,從香港去廣州南沙,我特意問身邊的青年朋友,如何看待大灣區的機遇?

在北上廣深有創業經驗的朋友,潑了我一盆冷水,「大灣區市場已經飽和了,現在再進場会不会太遲了?香港人不會有競爭力,還不如去一帶一路」

這位朋友關注的是,政策究竟和青年朋友有什麼關係,是否真正讓他們得益?

帶著這個疑問,我踏上了去南沙的旅程。

辦公室设在南沙“創享灣”6棟,樓下大堂是同期進駐的港式café(咖啡舘)。創始人是30歲左右的香港青年,開拓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沒料到因“冲咖啡”一炮而紅。

café的室內設計呈現了濃厚的香港文化特色,由咖啡飲品、西式簡餐,以至餐具、傢俬,甚至洗手間的一磚一瓦,均呈現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的態度。

比這些更力臻完美的,是在「港式管理」之下的幾個本地員工,早到晚歸,特別勤奮的一位,每日復盤自己調的咖啡比例是否足夠好。

由於集合多種年輕業態,旋即吸引顧客慕名而來,成為文青的潮流地,网红的「打卡」点,照片轉載至社交群組,人氣一時無兩。

依南沙本地的工資水準,這家café的定價著實不菲,但顧客仍不絕如縷。

café所在的創享灣,是港澳青創基地,也因爲南沙位於四通八達的地理中心,成了周邊城市的港澳人士、外籍人士聚腳點。

「飲杯咖啡」在這片「一盅两件飲早茶」廣府文化中突圍而出,形成了年青一族獨特文化,飲出了新天地。

短短半年時間,我見證這家小小的café,從suffer(掙扎)、survive(倖存)、再到success(成功)。如果這家café開在十年前,會不會一炮而紅?開在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會不會也飲出新天地?

我与一些定居南沙的港澳青年聊天,他们的心路历程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位鑽心科研的港澳朋友说,他自2007年帶著科研項目來南沙,騎著單車,四目望去都是農田,我也算是“开荒牛”了嗎?

被招進南沙法定機構的朋友分享,他2020年到產業園管理局面試,到區政府附近的商圈轉圈,也只有三兩家餐廳,僅僅几年,看著港式社區拔地而起,一座座商圈已经灯红火绿。

大家感概,我們能够親身參與南沙急速發展,和這座城市共同成長,是因爲大湾区發展的“留白”,让我们成为捕捉到時代機遇的人,并順勢而上。

「大灣區」很大,足夠容納港澳青年的夢想。

一杯咖啡,之所以能飲出新天地,背後是民衆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對餐飲和環境具有了更高的消費升級需求,這種時代勢頭是勢不可擋的。

我們國家有先進繁華的「北上廣深」,也有像南沙一樣急速發展的城市,都希望成爲下一個「北上廣深」。

甚至也想對接港澳規則、國際規則,躍進成為香港一樣具有國際水平的發達城市。

如果前者以後者為目標邁進,是否看見機遇?無論市場如何,總有優化和升級的地方。

國家這種發展勢頭、這種時代機遇就是「東風」。

這些都是香港可以進一步深挖的腹地,以香港的既有實力,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誠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在suffer(掙扎)和survive(幸存)之間來回反復,最爲考驗創業者的韌勁,九死一生方能見到success(成功)的曙光。

中央出台《南沙方案》,未來支持港澳青年的政策條件將日益完善。

以稅率爲例,「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徵起個人所得税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就此一句,足以反映出政策草擬者,深入地了解到港澳方面的實際情況,令到方方面面的人士(尤其是青年朋友)均能受惠,有「獲得感」

這是首次打破優惠政策針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界定,覆蓋在區域內工作的全部「港澳居民」,意味著就算是初出茅廬的港澳青年,也能受惠。

以「免徵其超出港澳稅負的部分」來表述,較以往面向港澳的政策以「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意味著對於未達到15%納稅基準的朋友,在内地可以繳交和香港一樣的稅額,而且無須先徵後返。

未來,有興趣來南沙就業的港澳青年,也可以來這種港式Café工作而受惠呢?

依我所見,一杯小咖啡的「成功方程式」=「利用東風」(消費升級的龐大市場需求) +「取勢」(支持港澳青創的政策條件) +「靠自己」(港式風味+港式管理+内地營運團隊)港澳青年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躺平」心態永無出路。

假設真的有創業的好點子,「利用東風」和「取勢」,就能如虎添翼。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冠名“香港”的月餅爆紅之後

2024年09月23日 16:05 最後更新:16:10

作者:李達詩,資深政經評論人。

香港“美心月餅”、“榮華月餅”等老字型大小品牌,每逢中秋都是粵港甚至內地主要城市的熱賣貨。小吃一塊留齒餘香,贈送好友價廉物美。因為這是“香港貨”,是不倒的招牌。

今年中秋佳節期間,在內地直播帶貨銷售平臺上,一款掛名香港的“美誠月餅”,以50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成了當季爆紅月餅。

有網民發現,此月餅與“美心月餅”一字之差,懷疑是否真正的香港產品,並要求退貨而被平臺拒絕,事件越鬧越大,從而揭發該月餅僅在香港註冊公司,而食品生產、檢測、銷售均在內地。

在香港註冊可算是香港品牌?事件延伸了三方面的問題,值得大家討論。

一是香港品牌確是金漆招牌

因為香港是法治社會,從商標註冊、生產流程、品質檢控、銷售價格等,都受法規管控,尤其是食品、藥品,政府及商家都十分小心和重視,不會冒違法之虞對產品造假、濫制,因而贏得消費者的信譽。

前幾年不少內地遊客,到香港大量採購保健藥品、護膚用品、海味食貨等,連醬油拌料都到香港採購,就是認為香港的物品安全、貨真價實,不會假冒偽劣充當名牌。

這就是“香港信譽”,也是香港品牌的價值。

二是香港品牌的商標及智慧財產權應依法保護。

有官員指事件涉及灰色地帶,要阻止內地商家用香港品牌,操作上有難度,這是“美誠月餅”鑽出的空子。

根據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的通報,指產品是一家“港企”授權在內地生產,經檢驗產品合格。

至於有關產品沒有在香港生產及銷售是否可以稱“香港月餅”,該通報則沒有作出評論。

拿一個商標,委託異地企業生產,由異地企業在當地進行檢測,而不是按香港標準檢測,這樣做是否可以直接稱之為“香港品牌”而不是冒充?這是爭論的一個核心問題。

美誠客服人員回應質疑時說,“我想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香港品牌不能在內地生產的。”

這話說對了一半,香港的檢測標準與內地不同之處,往往是採用歐盟標準,而僅以香港為註冊地,卻以內地檢測標準為標準,這樣是否可以直接套用為“香港產品”,客服的解釋有點過於簡單粗暴,也是對香港同類產品的不尊重。

香港品牌在內地仍然非常有價值,尤其是食品行業,特區政府應與大灣區內的政府商討,就地區商標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商定指引,以保護“香港品牌”的價值,不會被魚目混珠,損害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信心。

正如官媒人民網的評論,“美誠月餅”是香港月餅,但該品牌“在香港卻根本買不到”,“有其名而無其實……專門瞄準內地不知情的消費者”。央廣網亦發表評論文章,指在直播間曾以“在香港都要排隊買的香港美誠黑松露流心奶黃月餅”、“米其林大師(即米芝蓮)調製”等話術或宣傳物料推銷月餅,明顯誤導消費者。

三是香港品牌有條件創建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月餅”事件既顯示“香港品牌”在內地有叫座力,也反映“香港品牌”在有廣闊的商機,與其被一些人冒充或濫用,不如逆向思維,考慮一下如何加快步伐,將香港建成保護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

所謂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將這類智慧財產權通過交易實現其經濟價值,是現代商業社會的一種運作。

例如,一家科技企業可能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出於資金回籠、戰略調整或專注核心業務等原因,決定將部分專利進行轉讓。出讓方需要對所出讓的智慧財產權具有合法的所有權或處分權,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個冠以“香港品牌”的月餅,在三周時間內就營收5000萬,正正是商標的價值所在,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贏利。

當然,商標的價值主要取決於其品牌影響力、市場認可度、使用範圍以及法律保護力度等因素。

一些著名的國際品牌商標在交易市場上往往價格不菲,他們早在市場上完成這些過程,對自身品牌的保護可謂做到足。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智慧財產權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球智慧財產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2022 年全球智慧財產權市場規模已達到數萬億美元,並且未來幾年預計將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如北美、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國家,智慧財產權交易活動頻繁,交易金額不斷攀升。

以內地為例,截至 2023 年,中國有效專利數量已超過 300 萬件,商標註冊量超過 1000 萬件,2022 年智慧財產權交易(含技術合同登記)專案 18692 宗,成交金額 1073.45 億元。

從政策層面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等國際組織致力於推動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合作,為智慧財產權交易提供了國際平臺和合作機制。

內地也出臺不少相關政策措施,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等,鼓勵智慧財產權交易,為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鑒於這一發展趨勢,香港以其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體系為基礎,有條件加快創建一個“背靠國家,聯通世界”的一個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為內地打開國際市場提供方便之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