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曉琳,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廣州代表處主任
国务院批准的《南沙方案》出台,行文中處處都可見中央對港澳青年的關心,從教育、創業、就業、醫療、安家都有全方位的表述。
半年前,從香港去廣州南沙,我特意問身邊的青年朋友,如何看待大灣區的機遇?
在北上廣深有創業經驗的朋友,潑了我一盆冷水,「大灣區市場已經飽和了,現在再進場会不会太遲了?香港人不會有競爭力,還不如去一帶一路」。
這位朋友關注的是,政策究竟和青年朋友有什麼關係,是否真正讓他們得益?
帶著這個疑問,我踏上了去南沙的旅程。
辦公室设在南沙“創享灣”6棟,樓下大堂是同期進駐的港式café(咖啡舘)。創始人是30歲左右的香港青年,開拓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沒料到因“冲咖啡”一炮而紅。
café的室內設計呈現了濃厚的香港文化特色,由咖啡飲品、西式簡餐,以至餐具、傢俬,甚至洗手間的一磚一瓦,均呈現精雕細琢、一絲不苟的態度。
比這些更力臻完美的,是在「港式管理」之下的幾個本地員工,早到晚歸,特別勤奮的一位,每日復盤自己調的咖啡比例是否足夠好。
由於集合多種年輕業態,旋即吸引顧客慕名而來,成為文青的潮流地,网红的「打卡」点,照片轉載至社交群組,人氣一時無兩。
依南沙本地的工資水準,這家café的定價著實不菲,但顧客仍不絕如縷。
café所在的創享灣,是港澳青創基地,也因爲南沙位於四通八達的地理中心,成了周邊城市的港澳人士、外籍人士聚腳點。
「飲杯咖啡」在這片「一盅两件飲早茶」廣府文化中突圍而出,形成了年青一族獨特文化,飲出了新天地。
短短半年時間,我見證這家小小的café,從suffer(掙扎)、survive(倖存)、再到success(成功)。如果這家café開在十年前,會不會一炮而紅?開在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會不會也飲出新天地?
我与一些定居南沙的港澳青年聊天,他们的心路历程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位鑽心科研的港澳朋友说,他自2007年帶著科研項目來南沙,騎著單車,四目望去都是農田,我也算是“开荒牛”了嗎?
被招進南沙法定機構的朋友分享,他2020年到產業園管理局面試,到區政府附近的商圈轉圈,也只有三兩家餐廳,僅僅几年,看著港式社區拔地而起,一座座商圈已经灯红火绿。
大家感概,我們能够親身參與南沙急速發展,和這座城市共同成長,是因爲大湾区發展的“留白”,让我们成为捕捉到時代機遇的人,并順勢而上。
「大灣區」很大,足夠容納港澳青年的夢想。
一杯咖啡,之所以能飲出新天地,背後是民衆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對餐飲和環境具有了更高的消費升級需求,這種時代勢頭是勢不可擋的。
我們國家有先進繁華的「北上廣深」,也有像南沙一樣急速發展的城市,都希望成爲下一個「北上廣深」。
甚至也想對接港澳規則、國際規則,躍進成為香港一樣具有國際水平的發達城市。
如果前者以後者為目標邁進,是否看見機遇?無論市場如何,總有優化和升級的地方。
國家這種發展勢頭、這種時代機遇就是「東風」。
這些都是香港可以進一步深挖的腹地,以香港的既有實力,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誠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在suffer(掙扎)和survive(幸存)之間來回反復,最爲考驗創業者的韌勁,九死一生方能見到success(成功)的曙光。
中央出台《南沙方案》,未來支持港澳青年的政策條件將日益完善。
以稅率爲例,「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徵起個人所得税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就此一句,足以反映出政策草擬者,深入地了解到港澳方面的實際情況,令到方方面面的人士(尤其是青年朋友)均能受惠,有「獲得感」。
這是首次打破優惠政策針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界定,覆蓋在區域內工作的全部「港澳居民」,意味著就算是初出茅廬的港澳青年,也能受惠。
以「免徵其超出港澳稅負的部分」來表述,較以往面向港澳的政策以「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意味著對於未達到15%納稅基準的朋友,在内地可以繳交和香港一樣的稅額,而且無須先徵後返。
未來,有興趣來南沙就業的港澳青年,也可以來這種港式Café工作而受惠呢?
依我所見,一杯小咖啡的「成功方程式」=「利用東風」(消費升級的龐大市場需求) +「取勢」(支持港澳青創的政策條件) +「靠自己」(港式風味+港式管理+内地營運團隊)港澳青年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躺平」心態永無出路。
假設真的有創業的好點子,「利用東風」和「取勢」,就能如虎添翼。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