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曉琳,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看標題以為我是幫學校做招生廣告,別誤會,只是時間上的巧合,正好內地高考成績公佈,父母親友團都在幫助兒女緊張選校。
巧合的是,前兩天國家教育部批准了香港科大(廣州)的辦學權,今年開辦碩士、博士專業,最快明年就可開辦本科專業,五湖四海的青年學子將匯聚而來。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高等學府?
今年香港科技大學即將迎來30周年校慶。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為引領知識型經濟的未來發展需要,香港銳意成立一所研究型大學。
這項艱巨但意義重大的項目吸引一批全球的教育家,大部分是從美國回流的愛國人士,他們無懼重重挑戰,懷著對教育的滿腔熱誠,懷了一片心回來建立未來的大學。
30年后的今天,美麗的香港清水灣校區已經成爲無數學子的求學之地。
更爲人熟知的,是港科大的創科能力,一批擁有顛覆性技術的科技品牌,DJI大疆無人機、雲洲智能無人船、第四範式……從學校走出社會,在技術領先度、市場佔有額、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都發揮影響力。
今天,在珠江口的另一側,一所嶄新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立,又播下一顆新的種子,不僅可以提升廣東省的高等教育水平,更可將香港科技大學賴以聞名的創科能力帶來廣東,雙劍合璧。
由於“一國兩制”研究中心要推進以南沙為平台的粵港合作,因此我有機會經常接觸投身辦學的倪明選校長。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曾經問過倪校長,是什麽讓他不懼辛苦,全副心力投入到廣州校區,一張白紙、從無到有做起。
出乎意料,倪校長爽朗一笑,今日的選擇一如當年放棄名位,從美國回流,一手一腳做起。
如今投身到廣州南沙區,進行創新性探索,建立全新辦學理念的香港科技大學,還有當地政府“砸鍋賣鐵”全力支援,自然算不上什麼艱難。
但辦校畢竟不是做地產,一所全新的港科大(廣州)如何再次引領時代的潮流?
“我站在教學樓的最高層俯瞰下去,在想,港科大要怎麼樣與這一片地方互動?” 這是校長倪明選對港科大(廣州)如何突破的思考。
面向世界,匯聚英才。
每一次拜訪倪校長,都聽到聘任的老師數目在不斷增加,20、50、70名……“我每天晚上都打電話招聘老師”,“很多名字現在不能説,等(從海外)平安抵達了,就會知道了”。
港科大(廣州)憑著好名聲,吸引了一批移居海外的華人科學家和外籍科學家,特別是在中美博弈、俄烏戰事等國際風雲動盪的不確定因素下,恰恰給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窗口,一個可以全心搞科研的機會。
這個機會不但是給予科學家,也給予了大學一個機會,可以優中取優,將大批外流的科學家吸納進來。
珠聯璧合,相向而行。
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習主席親自到香港視察,提到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既有基礎也有潛力,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珠聯璧合,相向而行,這是點中了粵港兩地科研合作的關鍵。
港科大被外界所熟知的一批科技企業成果,當中的粵港互相協作元素,尤為明顯。
大疆無人機的成功最為經典。核心技術是在港科大研發成功的,但生產和技術反覆測試在深圳完成,目前只有公共關係、法律和知識產權的部門在香港。
此外,港科大還透過以“技術授權”的形式,撐起了國内頂尖科技公司的半壁江山,是不為人知的幕後功臣。
一位曾在港科大做技術轉移的負責人,分享他在任的3年間,作為大學與科技業界之間的超級連絡人,促成了近250個專利交易。
聽起來是小數目,但這背後都是最先進的技術,提供給内地科技公司。
從香港院校出來的創新點子,到了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從產品研發、原型設計、零件配套、中期測試到大規模量產都可以在區內完成,可謂是一應俱全,最快在一日之內就可將研究模型量產。
倪校長特別有感觸地說,在科技大學你只需要一個好點子,大灣區城市的供應鏈,就有無數人等著來給你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
“在美國需要花3個月才能找齊的電子元器件,到了華強北可能只需要1天”。
這種創科環境和氛圍,是每一個科技人員都夢寐以求的巨大吸引力和成就感。
由此可見,香港的創新力(Originated in Hong Kong)+內地城市的配套力(Made in Mainland)=強強聯合、雙劍合璧,將煉造出堅固無比的“科技灣區”!
隨著港科大(廣州)的建成,未來將是Originated and made in Greater Bay Area(源自灣區),前途無可限量!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