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北超平靜震驚CNN記者 網民:台灣政客比飛彈可怕多了

博客文章

台北超平靜震驚CNN記者 網民:台灣政客比飛彈可怕多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北超平靜震驚CNN記者 網民:台灣政客比飛彈可怕多了

2022年08月09日 11:39 最後更新:11:44

解放軍連日在台島周邊進行「封島」演訓行動,台灣民眾反應如何?有位CNN記者就表示被台灣人震驚,因為大家好平靜、不驚慌。結果引來網民嘲諷:「記者如果來台灣常住,就知道台灣的政客可比飛彈可怕多了」。

多家台媒報道CNN記者「驚訝發現台北超平靜、民衆一點也不驚慌。」

多家台媒報道CNN記者「驚訝發現台北超平靜、民衆一點也不驚慌。」

這位記者叫布雷克(Blake Essig),原本是CNN派駐東京的記者,在解放軍開展演訓活動後臨時調派到台北。他到台北街頭走訪後稱「對於台海緊張局勢,台灣民衆却很平靜,逛街購物的人潮一如往常,餐廳外仍大排長龍,日子一樣照過,人們的生活似乎不受影響,看起來不認爲中國大陸可能會發動攻擊。」

CNN報道的角度,同台灣當局粉飾太平的做法「不謀而合」。

面對解放軍演訓,台當局堅稱「飛彈沒有飛越台灣上空」。

面對解放軍演訓,台當局堅稱「飛彈沒有飛越台灣上空」。

聯合新聞網曾在《解放軍飛彈飛越上空,該公布還是不公布?》的報道中指出,4日,大陸演訓開始,當日,台防務部門稱監測到解放軍發射「東風」導彈11枚,但當天下午,該部門却稱「飛彈沒有飛越台灣上空」,飛彈在大氣層裡,對地面沒有危害,所以不需要發布警報。直到一些人看到了日本媒體報道才知道事情真的發生了。

換言之,台當局的宣傳主軸,既要確保民衆對大陸不滿,同時又要淡化威脅强度以免恐慌,不願發布警報,這並不令人「震驚」。

不過,對於解放軍的演訓行動,台灣人真的「很平靜」嗎?

台灣民眾無奈多過「平靜」。

台灣民眾無奈多過「平靜」。

中天電視台日前在台北街頭隨機訪問民衆,不少人直言會擔心,「當然擔心會打起來,但若打起來也沒辦法」、「怕是一定會怕的」。也有人「老神在在」表示生活還是要過,有人則苦笑稱:「(飛彈來了)沒地方躲啊,就投胎就好啦!」

網民直言「台灣政客可比飛彈可怕多了」。

網民直言「台灣政客可比飛彈可怕多了」。

在網上,對於被形容好淡定,不少台灣網民自嘲,都不知道什麼狀況,怎麼能不平靜?「不是平靜,是無奈了」,「記者如果來台灣常住,就知道台灣的政客可比飛彈可怕多了」。

中時新聞網就發表《危機當前,民進黨還在麻醉人民》痛批台當局,隨著台海安全風險驟然升高,然而民進黨當局除了「麻醉式」的安定民心喊話,只是「以不變應萬變」,直言目前只看到蔡政府激勵人民的「戰鬥」意志,却不見改善兩岸關係的具體作爲,這才是台灣的危機所在。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科學家完成一項「不可能的實驗」 或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天技術

2025年01月07日 18:21 最後更新:18:31

「這項實驗進行了很長時間,設備和樣品已經更換了三次,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終於開花結果。」

據《南華早報》1月7日報道,三年多以來,中國航天員一直在「天宮」空間站開展一項看似普通、但實際上却是「不可能完成」的實驗——用激光照射懸浮在真空室中的合金顆粒,仔細觀察這些顆粒,而後記錄顆粒在冷却過程中發生的細微變化。利用在太空得出的實驗數據,地球上的中國科學家現已首次成功製造出符合工業應用嚴格要求的鈮合金,這一突破可能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天技術。

專家指出,如果能够借此研究成果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中國將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想當年,美國搬出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而如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這位專家目睹此情此景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2023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對外發布由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新華社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2023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對外發布由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新華社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據報道,由鈮合金製成的渦扇發動機葉片能够承受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這種材料比目前常用的鎳或鈦合金更輕,且在高溫下的抗壓强度是它們的三倍。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發動機能够達到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的速度和運行效率。

然而,鈮合金存在兩大主要缺陷,阻礙了其大規模生産:其高强度晶體的生長非常緩慢,需要近1600攝氏度下長達100小時才能完成,而且由此得到的樣品在室溫下極脆,無法滿足發動機製造工廠的要求。

不過,這些難題現在都已經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魏炳波領導的團隊解决。該團隊採用了一種新的快速冷却方法,實現了高質量鈮矽晶體近9厘米/秒的生産速度。此外,通過添加微量的鉿,使合金的室溫强度提高了三倍多,滿足了發動機裝配綫的要求。

「提高斷裂韌性對於鈮矽基合金的工業應用至關重要。」就在上個月的27日,魏炳波及其同事在發表於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學報》上的一篇同行評審論文中寫道。

鈮是一種稀有金屬,中國目前是鈮的最大消費國,主要用於製造高性能鋼材。中國自身的鈮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不到1%,而同爲金磚國家的巴西生産了世界上近90%的鈮,這個南美國家也是中國主要的礦石供應國之一。

《南華早報》指出,此前,西北工業大學因其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等尖端技術方面的研發實力雄厚,竟遭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甚至還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網絡攻擊。不過,中方也加大了對這所大學的支持力度。自2021年以來,魏炳波團隊獲許在中國的空間站進行實驗科研。

研究人員認爲,稀有金屬鈮可能是航空航天業革命的關鍵。資料圖片

研究人員認爲,稀有金屬鈮可能是航空航天業革命的關鍵。資料圖片

正是得益於微重力環境,中國科學家觀察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現象,包括合金快速凝固過程中産生的獨特縮孔結構,以及與以往地面實驗相比完全不同的晶體生長模式。這些基礎科學發現,幫助魏炳波團隊更深入地理解了鈮合金的物理本質,從而推動了更實用、更高效製備方法的開發。

「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一位來自北京、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材料科學家認爲:「很難想像一個團隊能够獲得如此多的資源,並堅持這麽長時間在太空中進行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實驗。如果未來能够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這將使中國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

他還發出這樣的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南華早報》介紹稱,國際空間站比中國的「天宮」更大,禁止開展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並要求成員國分享研究成果。多年以前,中國也曾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

然而,美俄日等16個國家在1998年聯合建設國際空間站項目時,就曾對中國祭出「太空封殺令」,以政治、資金、技術等方面緣由,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美國又通過了旨在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的「沃爾夫條款」(由當時的美國衆議員弗蘭克•魯道夫•沃爾夫提出,Frank Rudolph Wolf),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爲理由,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

面對美國的「太空封殺令」,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衆所周知,多年以後,被稱爲「天宮」的中國空間站,是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一完全自建的空間站,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好處和便利。

如今,中國空間站正在太空遨遊。國際空間站已垂垂老矣,面臨老化、漏氣等各種安全隱患。

美國霍士新聞網2024年12月31日稱,面對中國的競爭,美國推進空間站商業化,準備讓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並讓美國企業開發的空間站取而代之。但人們擔心這一想法會步美國航天飛機計劃的後塵,不斷出現延誤,届時中國或將成爲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