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農民爭相採購物美價廉中國無人機 政客「封殺令」引擔憂:美國製造無法比

博客文章

美國農民爭相採購物美價廉中國無人機 政客「封殺令」引擔憂:美國製造無法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農民爭相採購物美價廉中國無人機 政客「封殺令」引擔憂:美國製造無法比

2025年01月02日 16:40 最後更新:17:02

中國對農業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吸引了來自美國等國家的農民追捧,他們爭相採購更實惠的中國產無人機,但美國農場里無處不在的中國無人機,惹來一些美國政客的無端針對。

《南華早報》2日報道注意到,「一些外國政府的懷疑態度,無法阻擋農民們實現農業自動化的願景,中國的農用無人機正遍布鄉村。」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就在上個月,美國國會兩院相繼通過了新一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將矛頭對準兩家中國無人機企業,打著所謂「國家安全風險」的旗號,擬禁止其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

「這些擔憂毫無必要。」湖北楚飛農業公司的創辦者王飛說,雖然無人機可以記錄田地的邊界,並確定合適的作業高度,但它們無法瞭解更敏感的細節,比如正在種植的是什麼作物。

他直言不諱道,中國製造商能夠以較低成本生產農用無人機,因此美國農民傾向於選擇中國產品,而非美國國產的替代品。

總部位於深圳的無人機培訓領域頭部企業「全球鷹」創始人余景兵也指出,農用無人機是一項複雜的技術,「農用無人機的飛行環境相對惡劣。長期暴露在高溫、潮濕、具有腐蝕性的低空低速環境中,會對無人機的性能和維護提出更高的要求。」

《南華早報》視頻截圖。

《南華早報》視頻截圖。

5年前,在成都當農業機械銷售經理的時候,王飛就看到了無人機在農用領域的廣闊前景。於是回到家鄉安陸考察,隨後便創辦了自己的農用無人機公司。

安陸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縣,常年中稻種植面積達60萬畝。據《南華早報》報道,如今,楚飛農業的服務覆蓋了安陸約40%的農田。得益於無人機在播種、噴灑農藥和化肥上的高效協助,安陸的農作物產量得到顯著提升。

綜合孝感網等報道,王飛後來還聯合了其他幾位回鄉創業的「新農人」,成立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飛防聯盟」,自購植保無人機幫助農戶開展飛防等作業,廣受當地好評。聯盟作業範圍也隨之從安陸擴展到孝感、隨州等地。

《南華早報》指出,像王飛這樣的成功故事,正隨著中國技術變革步伐的加快而不斷上演。尤其在中國開始將「低空經濟」視作未來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之際,農用無人機正作為一種先驅性創新被頻繁提及。

從2022年開始,農林植保就已經超過地理測繪,成為國內工業無人機最大的應用領域,佔比超三成。

「低空經濟最大的落地場景就是農業,我們將長期聚焦於農業。」中國大型無人機製造商極飛科技(XAG)以農業無人機聞名,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斌表示,儘管市場也在尋求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於物流、旅遊和測繪等各個領域,但中國的自動駕駛機隊約98%的飛行時間都與農業有關。

如今,國內農業無人機已經從最初的果樹病蟲害防治功能,到如今的播種、撒肥、吊運等多功能作業,並全面滲透到農、林、牧、漁各個領域,推動了現代農業與低空經濟融合發展。

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數據,2024年全國植保無人飛機保有量25.1萬架、防治作業面積26.7億畝次,均較去年增長近25%,已居全球首位。從覆蓋耕地面積上看,大疆提供的數據是2024年農業無人機單年內作業量超25億畝次,相當於覆蓋中國38%的耕地面積。

《南華早報》稱,中國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成功應用,自然也吸引了美國等國家農民的注意,他們考慮從更實惠的中國產品中採購設備。

綜合美媒報道,美國農民正逐漸增加對噴灑無人機的使用。2023年,無人機在美國41個州噴灑了370萬英畝的土地,覆蓋了50種作物,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無人機,有八成都是中國品牌大疆。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赫德里克(Russell Hedrick)最近告訴《華盛頓郵報》,無人機是他的「新農具」,可輕鬆完成撒肥任務,且成本遠低於傳統地面撒肥機。同時,無人機也是他的「救人工具」,可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幫助搜尋幸存者,並運送物資。

他直言,「我不會說我不喜歡美國無人機,但我認為美國無人機在可靠性、易用性和用戶友好性方面都無法與大疆無人機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美國無人機的性能不如大疆,但價格卻是大疆的兩倍。」

在一次山地救援行動中,美國一搜救隊使用大疆無人機開展救援。

然而,中國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主導地位,又成為美國鷹派政客美其名曰「維護國家安全」的打擊對象,備受美國農場主好評的大疆首當其衝。這場早於2016年就開始的「圍剿」中,大疆已經多次被美國防部、商務部等部門「封殺」。

去年12月,美國國會兩院又相繼通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大疆和道通(Autel Robotics)這兩家中國公司可能被禁止在美國市場銷售新的無人機。這份長達1800頁的法案聲稱,美國國家安全機構必須在一年內確定這兩家企業的無人機是否構成「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國會此前也已經禁止聯邦機構採購中國產無人機,部分例外情況除外。此外,多個州也禁止公共資金項目使用或採購中國無人機。

無人機現已融入部分美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美政客的封殺令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無人機運營商表示,中國產無人機具備價格低、性能好的優勢,「美國製造的無人機根本沒法比。」

「美國尚未準備好擺脫對中國無人機的依賴。」《華爾街日報》去年8月發佈的一篇報道也指出,美國政客封禁中國製造無人機的企圖,正遭到國內山地救援隊、警察局和農戶等多方抵制。大批中國無人機的忠實用戶紛紛發起抗議,他們致電民選官員、撰寫專欄文章並簽署聯名信,反對封殺令,因為美國製造的無人機無論技術還是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產品。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為,中美之間的經濟和技術競爭已經波及無人機市場。隨著特朗普明年一月重返白宮,相關競爭可能會愈演愈烈。

對於美方指控和相關制裁行動,中國外交部此前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划設各類名目的歧視性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破壞中美正常經貿合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佈3張圖片,並在帖文稱「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A Gift from China” in the Pacific Ocean!)。該些圖片顯示,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有媒體發現,這些照片根本是網絡上流傳多年的舊圖,而且當中有的根本不是太平洋,甚至有一張是P圖。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牛彈琴」認為特朗普應該就事件「公開、認真、鄭重道歉」。

「牛彈琴」星期一(4月28日)發文指,特朗普上載在社群平台上發布3張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的圖片,還特意配了一句話:「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惟事實上3張圖片根本不是最近的照片,有的是陳年老圖片,有的乾脆就是P過的「冒牌貨」,批評特朗普口口聲聲最痛恨假新聞,卻完全無中生有栽贓陷害醜化妖魔化中國。

4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佈3張圖片並帖文稱「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A Gift from China” in the Pacific Ocean!)。

4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佈3張圖片並帖文稱「太平洋上的中國禮物」(“A Gift from China” in the Pacific Ocean!)。

文章指,特朗普畢竟是美國總統,總統親自下場,其社群平台的內容吸引很多人轉發,而那3張照片,海上垃圾密密麻麻,看了都讓人觸目驚心。惟特朗普一下子就將矛頭對準中國,令人不禁心生疑問,他怎麼證明這些海上垃圾來自中國?質疑太平洋上那麼多島嶼,那麼多國家,中國海軍要走出太平洋,還要突破所謂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這些垃圾為何輕輕鬆鬆就突破了?

果然幾日後,有內地媒體就以證據戳破了謊言,逐張指出3張照片的明顯「破綻」。

第1張相片據報是出自自然攝影師伊森丹尼爾斯(Ethan Daniels)之手。

第1張相片據報是出自自然攝影師伊森丹尼爾斯(Ethan Daniels)之手。

首先,第1張是出自自然攝影師伊森丹尼爾斯(Ethan Daniels)之手,這是他2017年7月上傳的照片,拍攝地點在印尼四王群島附近,即印尼東邊,相比菲律賓更東更南,與中國隔了很多個島嶼。

第2張圖片為水下攝影師卡洛琳·鮑爾(Caroline Power)2017年在Facebook發布。

第2張圖片為水下攝影師卡洛琳·鮑爾(Caroline Power)2017年在Facebook發布。

第2張則為水下攝影師卡洛琳·鮑爾(Caroline Power)2017年在Facebook發布,當時引發媒體廣泛關注。據其個人描述,圖片是攝於洪都拉斯北部羅阿坦島附近。《法新社》當時也訪問了洪都拉斯的官員,官員認為這些垃圾來自鄰國危地馬拉,垃圾太多,形成了海上浮島。不管是洪都拉斯還是危地馬拉,都是在大西洋,在加勒比海,離美國倒是比較近。

第3張圖片,按媒體分析,是一張P圖。

第3張圖片,按媒體分析,是一張P圖。

至於第3張圖片,按媒體分析,是一張P圖,左邊是美聯社照片,應該是加州組裝的海上浮動圍欄,用於攔截和收集海上垃圾;而右邊部分,則是水下攝影師卡洛琳·鮑爾另一張垃圾照片,不少媒體都曾發表過。

「牛彈琴」指,不知特朗普從哪裡找來的圖片,但肯定他沒經過三審三校,就這樣堂而皇之發布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鬧出大烏龍,讓全世界看笑話;直言很難想像,中國的政府高級官員也找幾張舊圖或P圖,然後,無中生有指責美國,因為那就是外交事故了,質疑幫特朗普整理供稿的人缺乏基本的新聞素養,讓他被中國和全世界嘲笑。

「牛彈琴」認為,這樣公然製造謠言,朝一個國家潑髒水, 尤其身為領導人,更應注意一言一行,畢竟特朗普和一般網友不一樣。如果謠言後果嚴重,可能不只需要道歉,在某些國家,還會被行政拘留;而今次更證據確鑿,無可抵賴,美國難道不該道歉嗎?就算特朗普不好意思親自出面,白宮發言人不該替他鄭重道歉嗎?

見微知著。「牛彈琴」又指,最近也看到一個現象,就是美國官員不停暗示甚至明示,美方正在和中國接觸,每天都在談判,而且關稅即將達成協議,逼得外交部、商務部、駐美使館一而再再而三地澄清,再生強調「沒有聯繫」,亦自然沒有談判,更不可能達成協議。反正,美國人很急,中國人很冷靜。

文章最後笑謔指,「有朋友突然恍然大悟:很大一種可能,美國領導人是不是接到了哪個園區的詐騙電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