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口講同中國「脫鉤」 對華貿易額卻可能再創新高

博客文章

美國口講同中國「脫鉤」 對華貿易額卻可能再創新高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口講同中國「脫鉤」 對華貿易額卻可能再創新高

2022年12月07日 14:28 最後更新:15:03

在美國挑起貿易戰近六年後,2022年或將成為一個中美貿易額創紀錄的年份——不單美國從中國的進口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年,美國向中國的出口也將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美國公布10月貿易數據。

美國公布10月貿易數據。

由於全球對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需求放緩,美元走強,美國10月份的貿易逆差急劇擴大。美國商務部周二表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10月份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擴大到782億美元,高於9月份修正後的741億美元。10月份與中國的逆差減少了60億美元,至261億美元。出口增加14億美元至136億美元,進口減少46億美元至397億美元。

早在11月份,中國已按既定日程先於美國公佈了中美間的進出口情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1月7日公佈的數據,10月份,中美貿易額達到了598.41億美元;前10個月中美累計貿易規模達到6398.3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5.1%。

2022年中美貿易額或再創新高。

2022年中美貿易額或再創新高。

換言之,如果今年最後幾個月的趨勢保持不變,中美貿易額很可能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查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四年間,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分別為:6335.19億美元、5415.60億美元、5869.79億美元和7557.76億美元。可以看出,中美貿易戰之後的2019年和2020年中美貿易額的確受到了影響,但在2021年又出現大幅反彈,並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中美貿易超過7500億,已是歷史最高。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22年的貿易數據還將繼續增長,創下又一個新的歷史紀錄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美前任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華盛頓對中國加徵多輪關稅,試圖刺激産能回流美國,並試圖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但過去幾年的數據顯示,除2019年和2020年受到影響出現下降外,2021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隨進出口總額同步大幅反彈,並同時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了5760.75億美元。

彭博社報道指,這一現象值得思考。雖然在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六年間,中美「脫鉤」的論調很盛行,但現實並非如此。

彭博社評論文章稱,當下,我們正處在超全球化時代解體的輿論氛圍中,世界正圍繞著華盛頓和北京這兩個「地緣政治極點」進行重組。毫無疑問,中美經歷了外交和貿易上棘手的時期,但貿易數據提醒我們,一些言論和政策並不總能反映全球經濟趨勢。在美國實施了旨在改變中美貿易結構的關稅措施之後,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還是出現了大幅激增。此外,儘管美國一直尋求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和重新建立工廠,但美國購買的中國商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文章指,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仍然是美國最大的雙邊貿易關係。中國被美國視為主要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對手,這種狀況(美國依賴中國商品)對美國而言是一件大事,也是一個主要的外交政策難題。

專家分析指出,美國單方挑起貿易戰並沒有影響中美貿易的發展,這證明了中美雙邊貿易內在的強大驅動力,美國一些政客強力推行的「脫鉤」恐怕最終也難如願,因為中美過去幾十年來形成的密切而廣泛的産業分工與合作,也很難被人為政治因素所破壞。

中國商務部。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商務部。新華社資料圖片

11月1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泰國曼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11月24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了中美經貿官員的這次會面。束玨婷表示,中美雙方就彼此關切的中美經貿問題和多邊、區域經貿合作進行了討論。她還指出,會談中,王文濤對美方出台的對華貿易投資限制措施、涉台問題等表達嚴正關切,建議雙方考慮對開放、包容、促進團結合作的地區經濟合作倡議均持開放態度。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科學家完成一項「不可能的實驗」 或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天技術

2025年01月07日 18:21 最後更新:18:31

「這項實驗進行了很長時間,設備和樣品已經更換了三次,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終於開花結果。」

據《南華早報》1月7日報道,三年多以來,中國航天員一直在「天宮」空間站開展一項看似普通、但實際上却是「不可能完成」的實驗——用激光照射懸浮在真空室中的合金顆粒,仔細觀察這些顆粒,而後記錄顆粒在冷却過程中發生的細微變化。利用在太空得出的實驗數據,地球上的中國科學家現已首次成功製造出符合工業應用嚴格要求的鈮合金,這一突破可能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天技術。

專家指出,如果能够借此研究成果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中國將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想當年,美國搬出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而如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這位專家目睹此情此景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2023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對外發布由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新華社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2023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對外發布由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新華社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據報道,由鈮合金製成的渦扇發動機葉片能够承受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這種材料比目前常用的鎳或鈦合金更輕,且在高溫下的抗壓强度是它們的三倍。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發動機能够達到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的速度和運行效率。

然而,鈮合金存在兩大主要缺陷,阻礙了其大規模生産:其高强度晶體的生長非常緩慢,需要近1600攝氏度下長達100小時才能完成,而且由此得到的樣品在室溫下極脆,無法滿足發動機製造工廠的要求。

不過,這些難題現在都已經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魏炳波領導的團隊解决。該團隊採用了一種新的快速冷却方法,實現了高質量鈮矽晶體近9厘米/秒的生産速度。此外,通過添加微量的鉿,使合金的室溫强度提高了三倍多,滿足了發動機裝配綫的要求。

「提高斷裂韌性對於鈮矽基合金的工業應用至關重要。」就在上個月的27日,魏炳波及其同事在發表於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學報》上的一篇同行評審論文中寫道。

鈮是一種稀有金屬,中國目前是鈮的最大消費國,主要用於製造高性能鋼材。中國自身的鈮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不到1%,而同爲金磚國家的巴西生産了世界上近90%的鈮,這個南美國家也是中國主要的礦石供應國之一。

《南華早報》指出,此前,西北工業大學因其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等尖端技術方面的研發實力雄厚,竟遭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甚至還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網絡攻擊。不過,中方也加大了對這所大學的支持力度。自2021年以來,魏炳波團隊獲許在中國的空間站進行實驗科研。

研究人員認爲,稀有金屬鈮可能是航空航天業革命的關鍵。資料圖片

研究人員認爲,稀有金屬鈮可能是航空航天業革命的關鍵。資料圖片

正是得益於微重力環境,中國科學家觀察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現象,包括合金快速凝固過程中産生的獨特縮孔結構,以及與以往地面實驗相比完全不同的晶體生長模式。這些基礎科學發現,幫助魏炳波團隊更深入地理解了鈮合金的物理本質,從而推動了更實用、更高效製備方法的開發。

「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一位來自北京、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材料科學家認爲:「很難想像一個團隊能够獲得如此多的資源,並堅持這麽長時間在太空中進行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實驗。如果未來能够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這將使中國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

他還發出這樣的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南華早報》介紹稱,國際空間站比中國的「天宮」更大,禁止開展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並要求成員國分享研究成果。多年以前,中國也曾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

然而,美俄日等16個國家在1998年聯合建設國際空間站項目時,就曾對中國祭出「太空封殺令」,以政治、資金、技術等方面緣由,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美國又通過了旨在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的「沃爾夫條款」(由當時的美國衆議員弗蘭克•魯道夫•沃爾夫提出,Frank Rudolph Wolf),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爲理由,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

面對美國的「太空封殺令」,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衆所周知,多年以後,被稱爲「天宮」的中國空間站,是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一完全自建的空間站,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好處和便利。

如今,中國空間站正在太空遨遊。國際空間站已垂垂老矣,面臨老化、漏氣等各種安全隱患。

美國霍士新聞網2024年12月31日稱,面對中國的競爭,美國推進空間站商業化,準備讓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並讓美國企業開發的空間站取而代之。但人們擔心這一想法會步美國航天飛機計劃的後塵,不斷出現延誤,届時中國或將成爲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