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患者狂流白色鼻涕揭胃酸倒流!專家揭嚴重恐腦癱患柏金遜

樂活道

患者狂流白色鼻涕揭胃酸倒流!專家揭嚴重恐腦癱患柏金遜
樂活道

樂活道

患者狂流白色鼻涕揭胃酸倒流!專家揭嚴重恐腦癱患柏金遜

2023年01月01日 17:00 最後更新:01月20日 13:59

流鼻涕也與胃酸倒流有關?

有腸胃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患者沒感冒也無過敏,但每日狂流大量白色鼻涕。經檢查後發現,是胃酸倒流導致「多涎症(water brash)」,嚴重起來可引發腦癱、柏金遜症。

更多相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狂流鼻涕服藥也無效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謝名宗日前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上述病例指,該名患者每日早上起床時,都會擤出大量白色透明鼻涕。他曾到耳鼻喉科求診及照胃鏡檢查,雖未發現異樣,服用胃藥後症狀也無改善。

胃酸倒流惹禍

患者後來懷疑情況與其經常胃酸倒流有關。醫生為他進行食道酸鹼檢測後,發現其食道在24小時內,近30%時間均暴露在胃酸下,比正常人的4%高逾7倍。換言之,每晚有超過一半時間均出現胃酸倒流問題。

謝名宗醫生表示,患者長期有嚴重胃酸倒流,令大量胃酸湧上食道,導致身體產生大量口水分泌中和胃酸,以致患上多涎症。後來患者採用氫離子阻斷劑改善夜間胃酸倒流現象,一個月後,成功改善多涎症狀況。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多涎症成因

根據國際健康資訊網站《Healthline》資料,多涎症一般會由於以下原因所引起:

1.蛀牙

2.胃酸倒流

3.口腔受感染

4.懷孕

5.曾服用鎮靜劑或抗癲癇藥

6.接觸有毒物質,例如汞

一般情況下,只要解決上述症狀就可令多涎症消失。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持續多涎症可能是腦癱或柏金遜

《Healthline》又顯示,持續出現多涎症情況,則可能是肌肉控制受影響,或患上以下疾病:

1.咬合不正

2.舌頭腫脹

3.智力障礙

4.腦癱

5.面部神經麻痹

6.帕金遜症

7.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8.中風

同場加映:持續胃酸倒流或屬癌前變病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曾在facebook專頁表示,胃酸倒流頻繁發作可能患上「巴雷斯特食道症」。他列出巴雷斯特食道症6大常見症狀:

1.胃酸逆流

2.火燒心

3.吞嚥困難

4.食道有異物感

5.胸悶

6.胸痛

胃酸倒流演變為食道癌?

到底是甚麼習慣導致癌前病變?詹宜學透露,該患者表示平時愛喝熱茶,加上喜愛吃辛辣食物,導致時常引發胃酸倒流,最終患上「巴雷斯特食道症」。不想由胃酸倒流演變為食道癌,有甚麼飲品及食物要避免?

詹宜學指出,預防巴雷斯特食道症,要留意以下8件事:

1.少食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火鍋、燒烤、炸物等油膩食物)

2.少食脂肪、薄荷相關食物

3.少飲含咖啡因食品(咖啡、茶、可樂、巧克力等)

4.少飲過熱的飲品

5.避免接觸煙酒

6.注意體重,如肥胖者則需減重

7.進食時不要吃得太飽

8.定期身體檢查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同場加映:14款紓緩過敏食物

台灣營養師王證瑋曾在其facebook專頁上表示,天氣轉變容易導致過敏性鼻炎發作。除了靠藥物改善症狀外,有研究發現,可以補充關鍵食物控制發炎來幫助對抗過敏。以下為14款有助對抗季節性過敏的食物:

1.柚子

2.橙

3.檸檬

柑橘類水果等水果含有豐富維他命C、柑橘類黃酮,可防止體内發炎反應,是一種天然的抗組胺藥。攝取足夠維他命C,亦有助於抵抗感染。

4.番茄

番茄除了含有維他命C,亦富含番茄紅素,可降低嗜酸性粒細胞的過敏反應。番茄紅素熟透後更易被吸收,因此選擇罐裝或煮熟的番茄可獲得更好的營養。番茄紅素也被稱爲「類胡蘿蔔素」,能維持黏膜健康。

5.三文魚

6.鯖魚

7.沙甸魚

8.秋刀魚

高脂肪魚類是Omega-3脂肪酸的絕佳來源。研究發現,優質脂肪酸(尤其是Omega-3)具天然抗炎作用,可增强免疫系統,提升抗過敏能力,甚至改善哮喘。

9.乳酪

10.康普茶

11.泡菜

研究發現,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有助於免疫平衡發展;而益生菌可從上述3種食物中獲取。

12.洋葱

洋葱是槲皮素(洋葱素,Ouercetin)的極好來源。槲皮素是一種生物類黃酮,可作爲抗組胺幫手,減少季節性過敏症狀,並含有抗炎和抗氧化化合物。建議採「生吃」方式,因烹飪會減少槲皮素總量。

13.薑黃

14.生薑

薑含有抗氧化和抗炎的植物化學物質;薑黃素則有抗過敏特性的物質。日常可選擇這類食物,以降低過敏症狀。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台灣50歲婦人頻繁掏耳仔竟患上耳癌,醫生提醒慎選清理工具。

女病患頻繁掏耳朵導致發炎

台灣一名耳鼻科醫生吳昭寬在Facebook專頁「健康多一點」上發文分享一名50歲女病患的案例。他指出,該名病患因為覺得耳朵癢而經常使用掏耳棒清理耳朵,由於清理過於頻繁,最終導致耳朵發炎,且還會出現膿性分泌物。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女病患就醫確診罹患耳朵的「鱗狀上皮細胞癌」

起初,女病患對於使用掏耳棒和棉花棒自行清理耳朵不以為意。久而久之,她發現棉花棒難以插入耳內,並且出現耳悶、耳鳴及聽力下降的情況,於是緊急前往醫院就診。吳醫生指出,經過檢查、清理及切片後,女病患已罹患耳朵的「鱗狀上皮細胞癌」。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指出耳朵內的發炎物質長期堆積或受到外力機械損傷便會引發癌變

吳醫生解釋,耳朵患癌的機率並不高,但如果發炎物質長期堆積在耳內未經適當清理,或者受到外力機械損傷,會使細胞不斷受損。在細胞不斷修復過程中,若無法適時停止,就可能會引發癌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提醒慎選挖耳工具

對此,吳醫生提醒公眾,如果耳朵不適,應慎選挖耳朵的工具。清理耳朵時也應多加註意,否則掏耳棒可能導致耳道破皮受損,棉花棒則可能將耳垢推入耳內深處,導致難以清除。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