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生活事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生活事

生活事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2024年07月20日 07:00

內地一名58歲男子肚痛便血誤以為痔瘡復發,就醫才知患有腸癌晚期,醫生提醒:警惕「三多兩痛」訊號!

男子頻繁腹痛便血誤以為痔瘡復發

據《新浪新聞》報導,內地一名58歲男子李先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平日生活特別規律。然而近期,他經常出現肚痛不適的症狀,一天得跑兩三次廁所,腹部還會時不時隱隱作痛,甚至出現便血症狀。起初他以為是自己的痔瘡復發,因此並未放在心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男子就醫檢查確診腸癌晚期

然而不久後,李先生的妻子卻發現,他的臉色越來越差,且整個人都瘦了一圈,這讓她非常擔憂,一直勸說丈夫去醫院做檢查,但李先生總是以「就是痔瘡,沒什麼大礙」為由推脫。最終,李先生在妻子的堅持和勸說下前往醫院就診,然而檢查結果卻讓他們驚呆在原地。李先生想不透為何平時生活習慣規律還會患上腸癌晚期。

腸癌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

醫學專家指出,腸癌通常指大腸癌,包括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但可預防的疾病。它可能由遺傳、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專家表示,大約90%的大腸癌源自腸道內的良性腫瘤「腸腺瘤」惡化,這一過程從正常黏膜到增生,再到腺瘤形成,最後演變為癌症,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痔瘡而耽誤了治療

如果患者能在早期發現並切除這些息肉腺瘤,就能有效防止癌變。更重要的是,通過早期篩查如腸鏡檢查,一旦發現癌症,早期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5%以上。腸癌已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其發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等輕微疾病,從而像李先生一樣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使病情惡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醫生提醒公眾注意腸癌5個早期徵兆

為了早期識別腸癌,專家特別提醒民眾要留意以下5種異常徵兆,也被稱為「三多兩痛」:

1. 放屁次數增多

如果發現放屁次數突增,且伴有異常氣味,可能是腸道異常的信號。

2. 排便次數增多

排便次數無故增多,尤其是腹瀉與便秘交替,且大便性狀改變時,都應立即引起警覺。

3.便血次數增多

便血不應立即歸咎於痔瘡,如果便血呈黏性或大便顏色發黑,可能預示著患有腸癌,而鮮紅血多則與痔瘡相關。

4.腹痛

腹痛若發生於腸道梗阻後,這可能是腸道腫瘤的警告,尤其伴有腹脹時,應立即就醫。

5. 肛門疼痛

肛門區域疼痛可能是腫瘤造成的墜脹感或直接疼痛引起,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專家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對於高危人群,特別是有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患者、長期炎症性腸病患者及5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三到五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此外,長期吸煙者、肥胖者、高脂肪飲食者及缺乏運動的人也屬高危人群,對這些人群來說,改變以下6個生活習慣並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可以顯著減少腸癌的風險。

1. 戒煙

吸煙被證實能增加腸癌的風險,戒煙不僅有助於預防腸癌,也是全面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步驟。

2.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麵包、水果、蔬菜等均可以降低腸癌風險。

3. 控制體重和腰圍

保持健康的體重和腰圍是避免許多健康問題的關鍵,包括腸癌。

4. 減少紅肉和加工肉製品攝入

研究表明,減少攝入紅肉,諸如牛肉和羊肉,以及加工肉製品如香腸和熏肉等,有助於降低腸癌風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5. 保持規律運動

規律的體育活動可以減少腸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6. 限制酒精攝取

避免攝入酒精可以減少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腸癌。

醫生提醒生活方式調整可有助預防腸癌

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不僅有助於預防腸癌,也能提升整體生活質量,減少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專家呼籲,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和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是預防腸癌的關鍵步驟。

台灣30歲女子為改善糖尿病堅持飲食少油鹽做運動,結果反致病情加劇,醫生揭1養生習慣導致。

過度遵循健康飲食原則可能帶來不利效果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飲食健康,進而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和「多吃水果」的健康飲食原則,然而有時候太過「注重」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女子為改善糖尿病用水果代替正餐並刻意節食和運動

台灣1名30歲女子患有家族史糖尿病,由於誤認為少吃油鹽和大量水果有助於治好糖尿病,因此決定用水果代替正餐,並刻意節食及做運動,決心要令身體更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女子1個半月後糖尿病由輕度演變成中度

不料,該名女子這種飲食習慣僅維持1個半月,她在小便竟出現極多泡泡,趕往醫院檢查後,發現自己竟由輕度糖尿病演變成中度糖尿病。

女子糖化血色素由6.2%、6.3%左右急升到7.8%

陳榮堅指出,女子初診時雖然患有前期糖尿病,但胰臟功能良好,當時建議她只要注意飲食與適度運動,便可助改善病情。不料一個半月後女子的糖化血色素竟由最初的6.2%、6.3%左右急升到7.8%,本由先前的輕度糖尿病直迫中度糖尿病的程度,這讓人感到疑惑。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女子遵循醫生建議後糖尿病有明顯改善

經過詢問後才得知,原來女子平時用大量水果代替正餐,結果導致糖份攝取過量,加上刻意節食維持體重,令到身體胰島素分泌紊亂,這才加重了病情。醫生隨即指導女子調整飲食,減少水果攝取,增加適量蛋白質,並且避免進食過多加工食品。經過1個月的飲食調整,女子的糖化血色素成功降至6.8%,3個月後更降至5.9%,病情有明顯改善。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強調進食「對的食物」很重要

醫生對此提醒,挑選「對的東西」吃很重要,特別是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也要避免吃過多的加工食品,減少對「醣」份(即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