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2024年03月11日 10:00

說到唐代,不少人的印象是唐代人「重口味」,流行「以胖為美」。這從唐代流傳至今的不少繪畫、雕塑、陶俑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得到印證。這種美又以「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為表現。但事實如此嗎?近來不少唐代出土的女俑,似在告訴真實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在唐代初期,社會上還是繼續前朝「以瘦為美」的文化,這表現在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及「畫彩女射俑」等。首先要說明的是,唐代舞蹈與音樂結合緊密,形成發達的娛樂事業,當時更特別是從中亞、西亞及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樂舞,成為新時尚。不僅在節日慶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貴之家外出郊遊也要帶上伎樂。在一款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中,女舞俑身穿胡服,上穿翻領半袖衫,下著長裙,束腰,頭微側。兩臂一上舉,一下垂,雙腿一側伸,一屈曲,腰肢輕扭,翩翩起舞。從服飾與舞姿看,屬於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這種舞講求表演者瘦身,不然難以展現應有的美態。

更多相片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軟舞」的流行,還可以從「軟舞」在當時的地位得見。與女舞俑同時出土的還有樂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簫、笙;坐者2件,分持鈸、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稱的立部伎與坐部伎。立部伎與坐部伎同時出現,在唐代考古中尚屬罕見,它表明此組樂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級。同時也說明,在高水準的樂舞表演中,軟舞仍佔有相應的位置。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另一款要介紹的是「畫彩女射俑」。該女俑也是身穿胡服,把髮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領窄袖衣,腰系帶,下著靴。頭偏向左,雙手作持弓射獵狀。唐朝社會風氣開放,許多從前只有男子才能從事的活動女子也紛紛參與,射獵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頭》:「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齒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王建的《宮詞》:「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便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不僅宮中女子能射獵,民間女子也有不少能騎善射者,李昌夔之妻獨孤氏就有一支兩千人的女軍,穿清一色獵服,專門從事打獵活動。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至於唐代何時開始以「以胖為美」呢?這應該是唐中期以後,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的事情。唐代初期有「貞觀之治」,此後的高宗、武則天及唐玄宗初期皆用心治國,成功開始「開元盛世」後。杜甫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家的繁榮昌盛,百姓的豐衣足食,使唐代人具備了「以胖為美」的物質條件,無論男女得以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在國力強盛的前提下,唐代社會風氣開放,相容並蓄。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大帝國,都城長安也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世界各國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而唐王朝則採取了海納百川的態度。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唐代女性所受到的束縛較之其他朝代要少得多,健康自然的女性之美也就可以無所顧忌地任意揮灑。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這一時期,女性的穿著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即可得到印證。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頭戴碩大的折枝花朵,簪步搖釵,衣著輕簿的花紗外衣,另配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也只有穿在「胖美人」的身上才顯得相得益彰。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另外,李唐王朝的皇族本身還具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祟尚健康壯碩之美的影響,唐朝幾代君王都寵愛武則天、楊貴妃這樣豐腴富態、健康自然美女的欣賞。唐代碑刻上渾厚、圓潤的書法,畫卷裡儀態高貴、花蕾飽滿的牡丹花,墓葬雕塑中膘滿臂圓的駿馬等,無不體現了唐代人建立在強盛國力和開放文化基礎上的獨特審美觀。

由此可見,「以胖為美」應該是中唐時代經濟發達的表現,並以唐玄宗天寶年間最為明顯。隨著唐代國力在安史之亂後走向下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就意味著失去支持「以胖為美」的經濟條件,最終又回到五代十國及宋代傳統標準的審美觀。

往下看更多文章

捕獸羅網滿佈 成湯「網開三面」有仁德

2024年10月14日 20:00

「網開三面」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

在《殷本紀》中有提到:「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商朝首任帝王成湯的先祖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地(現在的河南商丘),並賜姓子氏。作為商氏部族君主,成湯迎娶了有莘國國君的女兒為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湯妃。夫婦兩人琴瑟和鳴,一起治理國家,為臣民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和啟發。

有莘氏第一個出場的公主,叫作女喜(女嬉)。上古時代,女喜嫁給鯀,生下的兒子就是大禹,而商朝名相伊尹就是隨著有莘氏有公主嫁給商湯的時候,作為陪嫁的廚師被帶到商湯面前。(網上圖片)

有莘氏第一個出場的公主,叫作女喜(女嬉)。上古時代,女喜嫁給鯀,生下的兒子就是大禹,而商朝名相伊尹就是隨著有莘氏有公主嫁給商湯的時候,作為陪嫁的廚師被帶到商湯面前。(網上圖片)

成湯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夏王朝的夏桀當政。夏舛昏庸殘暴、荒淫無道,致使當時的天下民不聊生。夏舛十五年,在主癸死後,成湯乘機起兵,以武力滅夏,並繼任為商族君主。成湯即位後,為了追隨先祖帝嚳,便決定定都於帝嚳的故地——亳。

為了避免重蹈夏王內政不修,外患不斷的局面,成湯在建國後減輕征斂以安撫民心。在一系列鼓勵生產的指施落實後,成湯也順利擴展了統治區域。商部落威名遠播,一度影響遠至黃河上遊,氐、羌等遠方部落紛紛前來納貢歸服。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不但近小人,遠君子,還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正直清廉者或遭殺害,或離他而去。夏桀在位數十年,政治鬥爭激烈,眾叛親離的他根本無法抵擋商朝的進攻。夏桀的統治成為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教訓,警示著政府應該追求公平、正義和廉潔,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網上圖片)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不但近小人,遠君子,還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正直清廉者或遭殺害,或離他而去。夏桀在位數十年,政治鬥爭激烈,眾叛親離的他根本無法抵擋商朝的進攻。夏桀的統治成為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教訓,警示著政府應該追求公平、正義和廉潔,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網上圖片)

成湯雖勤政,工作閑時也愛外出遊獵。有次,郊野羅網滿佈,他心感奇怪便四處張望。只見草叢的一隅蹲著一個著裝簡陋的人,成湯想也沒想便向他搭話問道:「你在做什麼?」那人頭也沒回,慢悠悠地說道:「我?我在設網呢!真希望不論天上、地下和四方的生物都落入我的羅網中!」成湯聽後不禁搖了搖頭說道:「這樣可不行,這樣會讓禽獸都無處可逃。」

於是他連忙跑去撒去了三面羅網,讓設網的人祈禱:「如果它們想向左逃跑,就讓它們逃往左邊;如果想往右逃跑,就讓它們逃向右邊。只有那些不聽從命令的,才讓它們落入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不經要感嘆:「成湯真是太有仁德了!就連禽獸都能受到了他的恩惠。」

網開三面。(網上圖片)

網開三面。(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網開三面」這個成語,其原意是商湯把捕禽獸的網撤去三面;今比喻仁慈寬厚,或對罪犯或敵人寬大處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