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烽火戲諸侯——褒姒亡國無辜背黑鍋

歷史長河

烽火戲諸侯——褒姒亡國無辜背黑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烽火戲諸侯——褒姒亡國無辜背黑鍋

2024年10月07日 10:00 最後更新:14:03

中國上古有三大「亡國妖女」: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和西周的褒姒,三人雖不能同台競賽,但各擅勝場。

妹喜事跡不多,相傳她備受冷落後心生怨恨,便與名相伊尹秘密來往,憑一舉之力滅了夏朝;妲己名氣最大,由於曾慫恿紂王用炮烙等手段殘害宗室大臣和百姓,所以妲己多以其為妖媚惑主、禍國殃民的壞女人形象活躍在各種文藝作品中;最後的褒姒雖不及前兩位妖姬,卻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歷史上一戰成名,擠進妖姬之列中。

更多相片
根據《國語》記載,桀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氏國君獻出牛羊、馬匹、美女,還有自己的女兒妺喜,向桀求和。而妺喜受到桀的寵愛,種下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針對夏朝的滅亡,後人有諸多猜測,《竹書紀年》有提及妺喜早年與伊尹有交往,所以不少人認為妹喜是伊尹派到夏朝王宮的間諜,為的是促使夏朝滅亡,幫助建立商朝。此番猜測仍未被證實,原因在於在先秦的史料中,有關妺喜的記載實在少而有少。妺喜的形象是從《史記》開始才逐漸豐富起來,因此她的事跡很有可能是後人假託。(網上圖片)

根據《國語》記載,桀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氏國君獻出牛羊、馬匹、美女,還有自己的女兒妺喜,向桀求和。而妺喜受到桀的寵愛,種下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針對夏朝的滅亡,後人有諸多猜測,《竹書紀年》有提及妺喜早年與伊尹有交往,所以不少人認為妹喜是伊尹派到夏朝王宮的間諜,為的是促使夏朝滅亡,幫助建立商朝。此番猜測仍未被證實,原因在於在先秦的史料中,有關妺喜的記載實在少而有少。妺喜的形象是從《史記》開始才逐漸豐富起來,因此她的事跡很有可能是後人假託。(網上圖片)

傳統說法認為褒姒是導致西周滅亡的關鍵人物之一。(網上圖片)

傳統說法認為褒姒是導致西周滅亡的關鍵人物之一。(網上圖片)

在古代,白天多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夜里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幹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士兵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台,後方看見訊號便能馬上得知戰事發生,並出兵相助。(網上圖片)

在古代,白天多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夜里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幹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士兵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台,後方看見訊號便能馬上得知戰事發生,並出兵相助。(網上圖片)

殷商時代強大的敵人多在西方和北方,所以商王不僅派重兵把守邊境,還設置了銅製大鼓。此鼓直徑長達2~3米,一旦敲起來,可謂鼓聲震天!守鼓兵丁通過鼓點的間隔節奏來表示不同的內容,而又因鼓聲頻傳,一站接一站,外敵入侵的緊急軍情不消一刻就傳到天子耳邊。《韓非子》就曾記載楚厲王在喝醉酒後擂起大鼓,使全城軍民紛紛拿起武器集結在王宮門前。等到楚厲王猛然驚醒,才訕笑地告訴大家虛驚一場。(網上圖片)

殷商時代強大的敵人多在西方和北方,所以商王不僅派重兵把守邊境,還設置了銅製大鼓。此鼓直徑長達2~3米,一旦敲起來,可謂鼓聲震天!守鼓兵丁通過鼓點的間隔節奏來表示不同的內容,而又因鼓聲頻傳,一站接一站,外敵入侵的緊急軍情不消一刻就傳到天子耳邊。《韓非子》就曾記載楚厲王在喝醉酒後擂起大鼓,使全城軍民紛紛拿起武器集結在王宮門前。等到楚厲王猛然驚醒,才訕笑地告訴大家虛驚一場。(網上圖片)

西安臨潼驚現西周烽火台遺址。(網上圖片)

西安臨潼驚現西周烽火台遺址。(網上圖片)

最後幽王死於驪山下,犬戎則「盡取周賂而去」。由於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由於平王東遷後,周室勢力大不如前,所以史學家又把「犬戎之禍」當成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網上圖片)

最後幽王死於驪山下,犬戎則「盡取周賂而去」。由於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由於平王東遷後,周室勢力大不如前,所以史學家又把「犬戎之禍」當成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網上圖片)

司馬遷因為李陵說項而受腐刑,唯有發憤撰寫《史記》才讓他再次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網上圖片)

司馬遷因為李陵說項而受腐刑,唯有發憤撰寫《史記》才讓他再次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網上圖片)

根據《國語》記載,桀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氏國君獻出牛羊、馬匹、美女,還有自己的女兒妺喜,向桀求和。而妺喜受到桀的寵愛,種下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針對夏朝的滅亡,後人有諸多猜測,《竹書紀年》有提及妺喜早年與伊尹有交往,所以不少人認為妹喜是伊尹派到夏朝王宮的間諜,為的是促使夏朝滅亡,幫助建立商朝。此番猜測仍未被證實,原因在於在先秦的史料中,有關妺喜的記載實在少而有少。妺喜的形象是從《史記》開始才逐漸豐富起來,因此她的事跡很有可能是後人假託。(網上圖片)

根據《國語》記載,桀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氏國君獻出牛羊、馬匹、美女,還有自己的女兒妺喜,向桀求和。而妺喜受到桀的寵愛,種下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針對夏朝的滅亡,後人有諸多猜測,《竹書紀年》有提及妺喜早年與伊尹有交往,所以不少人認為妹喜是伊尹派到夏朝王宮的間諜,為的是促使夏朝滅亡,幫助建立商朝。此番猜測仍未被證實,原因在於在先秦的史料中,有關妺喜的記載實在少而有少。妺喜的形象是從《史記》開始才逐漸豐富起來,因此她的事跡很有可能是後人假託。(網上圖片)

相傳西周的亡國之君周幽王廢了申后、太子宜臼後,便迫不及待地要立褒姒為后及其子伯服為太子。申后無緣被廢,自然心有不服,立馬就帶著宜臼回娘家申國(今河南南陽北)抱怨。然而,褒姒似乎不怎麼開心。當上皇后後,誰也不曾看過她展顏而笑。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何止重賞千金,甚至納了虢石父之議,做出「戲諸侯」之事!

相傳周幽王高舉烽火,命諸侯聚集於驪山前(陝西臨潼)。可當諸侯匆忙趕至,未見寇匪入侵,只見周幽王和褒姒兩人在台上飲酒作樂,好不快活!諸侯們生怕外敵舉兵侵擾,連忙向周幽王打探戰況詳情。沒想到,心急如焚的焦躁換來的卻是幽王的冷言冷語。在幽王漫不經心的擺擺手下,諸侯只好狼狽地退走。就在此時,平時冷若冰霜的褒姒終於開心地大笑起來,周幽王大喜若狂,一把抱著美人就親了一下。

傳統說法認為褒姒是導致西周滅亡的關鍵人物之一。(網上圖片)

傳統說法認為褒姒是導致西周滅亡的關鍵人物之一。(網上圖片)

故事的結果想必大家心中有數。在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聯絡鄫侯以及犬戎入寇,大舉進攻周朝首都鎬京。只顧著縱情淫樂的周幽王正與褒姒怎能阿反應過來?等周幽王得知大事不妙時,早就為時已晚。後來,周幽王再舉烽火示警,諸侯們都不願搭理,生怕又是博美人一笑的騙局,所以周幽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慘死於戎兵刀下,而褒姒虜走則從此下落不明。

褒姒事後不乏被冠上「冷面美人」、「亡國妖後」的罵名,但事實果真如是嗎?

1. 無烽火,何以戲諸侯?

既然是烽火戲諸侯,烽火肯定是不可少的,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周朝其實還沒有烽火呢?在早期的文獻中,大有人抨擊周幽王的昏聵,但卻從來未有提及最為關鍵的二字——烽火。原因在於西周根本沒有烽火,就算要傳遞信號,一般是以擊鼓聲為媒介。

烽燧示警制度,現今最早的記載出自於《墨子.號令》一書中。書中記載,白天點煙叫做「烽」,晚上點火叫做「燧」,士兵多靠點煙生火來警報敵國入侵。在戰國時期,魏、趙兩國作戰時,便是透過烽火為號。不過這都已經是春秋末期之後的事了,西周時期仍未見如此完善的烽燧體系。

在古代,白天多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夜里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幹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士兵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台,後方看見訊號便能馬上得知戰事發生,並出兵相助。(網上圖片)

在古代,白天多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夜里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幹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士兵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台,後方看見訊號便能馬上得知戰事發生,並出兵相助。(網上圖片)

回到「戲諸侯」的故事,關於幽王被殺的細節,《詩經》、《國語》等記載皆比較破碎,故此不能確定「戲諸侯」的故事起源。直到戰國晚期文獻《呂氏春秋.疑似》中才有詳細記載:

按上述所言,周幽王為阻止犬戎入侵,置大鼓進行擊鼓傳音,只是後來為博得褒姒一笑才多次擊鼓,以至於後來諸侯兵不至。這樣一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也就此集齊,因此點烽燧的真身應為「幽王擊鼓」。

其實擊鼓傳音在新石器時期就已廣泛使用,在《禮記.禮運》就有提到孔土鼓是中古神農氏之器,即神農氏時期人們就已經發明陶鼓,並通過擊打它來傳遞信號。最早把鼓用於軍事用途則可以追溯至《太平禦覽》的《帝王世紀》,當中明言「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里」,所以幽王擊鼓確實是有跡可尋。加上,西周時期有專門負責擊鼓的「鼓人」,又有各種完備的用鼓制度,因此《呂氏春秋》所載的「擊鼓戲諸侯」應當是符合史實的。

殷商時代強大的敵人多在西方和北方,所以商王不僅派重兵把守邊境,還設置了銅製大鼓。此鼓直徑長達2~3米,一旦敲起來,可謂鼓聲震天!守鼓兵丁通過鼓點的間隔節奏來表示不同的內容,而又因鼓聲頻傳,一站接一站,外敵入侵的緊急軍情不消一刻就傳到天子耳邊。《韓非子》就曾記載楚厲王在喝醉酒後擂起大鼓,使全城軍民紛紛拿起武器集結在王宮門前。等到楚厲王猛然驚醒,才訕笑地告訴大家虛驚一場。(網上圖片)

殷商時代強大的敵人多在西方和北方,所以商王不僅派重兵把守邊境,還設置了銅製大鼓。此鼓直徑長達2~3米,一旦敲起來,可謂鼓聲震天!守鼓兵丁通過鼓點的間隔節奏來表示不同的內容,而又因鼓聲頻傳,一站接一站,外敵入侵的緊急軍情不消一刻就傳到天子耳邊。《韓非子》就曾記載楚厲王在喝醉酒後擂起大鼓,使全城軍民紛紛拿起武器集結在王宮門前。等到楚厲王猛然驚醒,才訕笑地告訴大家虛驚一場。(網上圖片)

要是幽王真的是擊鼓傳音,那麽「烽火戲諸侯」一說到底何處來?首次提到「烽火戲諸侯」的是《史記》中的《周本紀》。根據《史記》的記載,幽王為烽燧大鼓後,「諸侯悉至」。這看似合理,但按當時的交通情況考慮,其實是不現實的。西周時,周天子封邦建國,諸侯國遍布華夏大地。就算是距離最近的鄭國,也在三百華里外。即便是最快的騎兵,也得五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王畿,所以諸侯是否能在幽王舉烽火後馬上到達,並目睹兩人嬉遊逸樂的模樣呢?這恐怕是有待商榷。

退一步說,若果「烽火戲諸侯」真有其事,按道理史書應有所記載。但戰國史書《竹書紀年》、清華簡等均沒有記載此事。就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也稱,史學界幾乎肯定烽火戲諸侯就是編造的。不過就算是假的,也不妨礙後人信以為真。臨潼驪山西繡嶺被定為西周烽火台遺址的所在地,不但不斷有文人墨客登臨賦詩懷古,就連政府也在那模擬覆建了一座西周烽火台作為觀光景點。

西安臨潼驚現西周烽火台遺址。(網上圖片)

西安臨潼驚現西周烽火台遺址。(網上圖片)

2. 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麽?
既然「烽火戲諸侯」一事不成立,那麼西周滅亡一事自然不能全怪罪於褒姒。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呢?儘管學術界就「烽火戲諸侯」一事有所爭議,但對幽王死於「犬戎之亂」則無異議,恐怕這場犬戎攻周之戰正是周亡之關鍵。

關於這場戰役,前文便有所提及,而在《國語.晉語一》則有著更詳細的記載:

據上述記載,西周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周幽王寵信褒姒,並廢了原太子宜臼。歷史上,廢嫡立庶在民間並不少見,但並不受到人們的支持,甚至破壞了西周整個封建制度的根基——宗法制度。

最後幽王死於驪山下,犬戎則「盡取周賂而去」。由於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由於平王東遷後,周室勢力大不如前,所以史學家又把「犬戎之禍」當成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網上圖片)

最後幽王死於驪山下,犬戎則「盡取周賂而去」。由於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由於平王東遷後,周室勢力大不如前,所以史學家又把「犬戎之禍」當成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網上圖片)

作為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宗法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並以嫡長子繼承為核心。幽王寵信褒姒,廢了原太子宜臼,不僅破壞了整個社會政治的遊戲規則,更導致原來的權力結構徹底重組。到了後來,宜臼繼位為周平王,但因弒父之嫌,一直飽受諸侯鄙視。從此,分封制及禮樂制相繼瓦解,周王室亦因此衰微。

3. 司馬遷為何寫「烽火戲諸侯」?
如果「烽火戲諸侯」並非真實,那司馬遷為什麼要把帽子扣在褒姒頭上呢?司馬遷作《史記》很大原因是因父親司馬談之遺言。身為太史令的司馬談歷史責任感濃厚,他認為自孔子死後,史書就沒有系統地編修過,故盼能接續孔子,寫出一本不遜於《春秋》的歷史書。換言之,司馬談不僅是想寫歷史,更希望透過歷史警示、教化世人。

司馬遷因為李陵說項而受腐刑,唯有發憤撰寫《史記》才讓他再次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網上圖片)

司馬遷因為李陵說項而受腐刑,唯有發憤撰寫《史記》才讓他再次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網上圖片)

可惜,司馬談重病纏身,大事未成便離開人世。身為兒子的司馬遷自是責無旁貸地承擔此重任。從這個角度出發,司馬遷也不是非要褒姒過意不去。之所以著重描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更多是希望漢代的君王們以史為鑒、以正衣冠。

Tags:

交通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姜七夜聽哭泣「見怪不怪」 臨死口吐豬叫聲

2024年12月20日 20:00

「見怪不怪」這個成語是出自於宋代洪邁所寫的《夷堅三志己》,當中有言:「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姜七的旅店主。因為他的旅店位於城鎮中央,所以生意十分興隆。他不僅會接待客商,有時也會幫忙代銷貨物,所以生活過得滋潤無比。

一年春天,怪事卻發生在姜七的旅店中。每到子時,姜七便會聽見後院傳來隱隱約約的哭泣聲。那哭聲低沉悲涼,在深夜中顯得尤為嚇人。姜七想知道哭聲的來源,便提燈查看,可是到了後院卻又是一無所見。久而久之,姜七也就習慣了在午夜出現的悲鳴,甚至在泣涕中他也能安然入睡。

有天,有五個客商到旅店借住。聽到奇怪淒清的哭聲後,五個客商都嚇得從床上滾落。五人起來後,便決定一同到後院查探一番。一開始他們在後院發現不了甚麼蛛絲馬跡,但突然其中一人抬起了手,指着後院附近的豬圈說:「哭聲是從那個豬圈中傳來的!」眾人聽後,便邁着不安的腳步到豬圈裡去。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走到那一看,發現是一隻老母豬在哭泣。其中一人不明所以,便搔着頭自言自顧地說:「好奇怪啊!這畜生為何要在半夜作怪?」沒想到,那老母豬居然口出人言回答道:「你們有所不知,我本來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養豬為業。短短一年內,我就賣了數百頭豬,並靠此撐起了家業。可是因果輪回啊!我死後也因此受到懲罰,並投生為豬,如今真是懊悔至極!」

眾人安慰牠一番後,第二天一早就把此事告訴了姜七,並勸他好生照料那頭老母豬。然而,姜七卻不以為然的說:「你們怎麼會相信畜生所說的話呢?早在兩個月前,我就覺察到這件怪事了,可是我都沒多管,是因為我知道只要對怪事保持鎮靜,那麼怪事便會不攻自破。你們甭再大驚小怪了!就算牠是我祖母投生的,我也不會管的!」

話雖如此,其中一個客商還是再次勸他好生奉養老母豬,以免後悔莫及。姜七一聽,心裡就不痛快了。最後兩人大吵了一架,且不歡而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不曾想到的是,過了兩天姜七突然生病了。他想:肯定又是那頭老母豬在作怪。於是,他馬上就叫來了一個屠夫,並讓他把那天天在哭的母豬給宰了。不料,姜七的病沒有因母豬的死而好轉,反而病情因此加劇。姜七臨死前的一刻,也發出了殺豬般的叫聲。

後人據此提煉出「見怪不怪」的成語,意思是指看到怪異現象不要大驚小怪,要保持冷靜。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