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睡不足5小時中風率高74% 睡太多亦唔好!研究揭最佳睡眠時間

樂活道

日睡不足5小時中風率高74% 睡太多亦唔好!研究揭最佳睡眠時間
樂活道

樂活道

日睡不足5小時中風率高74% 睡太多亦唔好!研究揭最佳睡眠時間

2023年03月26日 07:06

睡眠不足有損血管健康,增加中風風險!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每日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患上中風風險高74%。研究又指睡太多與太少同樣易致中風,並揭最佳睡眠時間。

該項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進行。研究人員追蹤65萬名參與者,記錄其睡眠時間及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患病率,並分析其關係。研究人員指,周邊動脈疾病是指患者動脈血管出現阻塞問題,導致動脈內徑逐漸收窄、血液流量減少,會引發心臟病或中風等嚴重疾病。該研究已刊登於學術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 Open》。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研究人員以7至8小時睡眠時間為標準,並比較其他睡眠時間組別。結果發現,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的人士,其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比每日睡7至8小時高74%;而睡眠時間多於8小時的人士,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亦高24%,證明睡眠時間太短或太長,都會影響血管健康,增加中風及心臟病風險。

同場加映:中風9大徵狀

1.半身不遂

2.言語不清

3.嘴歪

4.眼斜

5.嚴重者内可昏迷或死亡

6.吞噍困難

7.大小便失禁

8.感覺麻木

9.流口水

習慣白天小睡亦易中風 風險增32%

研究同樣發現,如果白天有小睡習慣的人,其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比不小睡的人高32%。研究作者之一的Shuai Yuan表示,現時仍未發現睡眠時間長短與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直接關係,因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證實兩者的因果關係。

延伸閱讀:不同年紀所需要的睡眠時間 

中醫師黃郁婷曾指出,不同年紀/階段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同,而且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

嬰兒:約需要15小時睡眠

青少年和學生群:約8至10小時睡眠

社會人士和成年人:7至9小時睡眠

老年人:需要7至8小時睡眠

只睡6小時影響睡眠質素 4招自測睡眠質素

黃郁婷中醫師指出,成年人如果只睡6小時,可能會嚴重影響睡眠質素。她又指,良好睡眠質素須符合《美國睡眠醫學會》公布的4大條件,若不知道自己睡眠質素如何,可以作自我測試:

4招自測睡眠質素

1.入睡時間:

躺在床上30分鐘內要入睡。

2.夜醒次數

睡眠過程不會被中斷,即使會半夜醒來,次數亦少於1次,每次不大於5分鐘。

3.醒來狀態

睡醒後不會感到很疲憊。

4.夢的記憶

不記得夢境內容。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7招改善睡眠質素

台灣身心科醫生李旻珊曾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除了睡不著外,睡到一半醒來、過早清醒睡不著這兩個行為亦可被視為失眠,如果一周內有3日或多於3日出現以上情況,即可被診斷為失眠。李醫生又指,如果要在不依賴藥物下好好睡覺,就要先培養良好的睡前習慣:

第一招:規律時間就寢、起床>不在假日賴床補眠,保持固定的睡眠周期。

第二招:睡前用15至20分鐘呼吸、伸展四肢;善用正念冥想APP,上課程及聽音樂。

第三招:透過浸浴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關閉心中雜念,放鬆身心不再想白天發生的事。

第四招:分離工作和睡眠環境,讓大腦意識到專屬的「睡眠場域」。

第五招:不在床上做其他的事,例如看電視、滑手機,避免刺激腦內睡眠激素的平衡。

第六招:進行睡前儀式,如臉部保養、身體護膚完成後便可睡覺。

第七招:保持適當溫度與光線盡量不要開燈睡覺,黑暗環境有利分泌褪黑激素。

延伸閱讀:每10名港人有6人失眠 可致抑鬱心臟病。

失眠問題甚普遍,據香港中文大學近年一項調查發現, 每10名港人就有6.8人有失眠問題,主要受工作或學業壓力所致,其次是健康問題。衞生署指出,失眠可致6方面的健康問題,例如增加患抑鬱症、心臟病等病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失眠4大診斷標準及特徵

衞生署指,失眠是一種症狀、綜合症和合併病患,特徵包括一系列夜間症狀,而世衞亦有一套失眠診斷標準:

失眠常見特徵

失眠是一種症狀、綜合症和合併病患,特徵包括一系列夜間症狀。

就寢時難以入睡。

無法熟睡。

夜間經常乍醒。

醒後無法再入睡。

清晨過早醒來。

失眠世衞診斷標準

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狀態、睡眠質素欠佳。

每星期出现至少3次睡眠問題,至少持續1個月。

日與夜也想著睡眠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睡眠問題令患者有明顯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日本愛麗絲睡眠法 10分鐘內即入睡

日本漫畫家おのでらさん早前曾表示自己一直受失眠問題困擾,但他後來發明「愛麗絲睡眠法」,照做後就沒有再失眠,他其後決定將這個睡眠法畫成漫畫,並上載到Twitter上分享。該睡眠法隨即被網民瘋傳,更紛紛表示十分有效,甚至在10分鐘內即能入睡。

愛麗絲睡眠法步驟:

步驟一:在床上盤腿坐下,身體保持不動狀態。

步驟二: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已經睡著,呼吸頻率跟睡覺時一致。

步驟三:最重要的一步,什麼都不要想,約20秒後大腦就會浮現出畫面。

步驟四:不顧腦袋出現什麼,繼續集中在出現的東西,不要想其他事情。

步驟五:當腦袋突然回神後,有種淺眠後醒來的感覺,便可以進入被窩睡覺。

步驟六:躺好後重複步驟1至5,直到成功入睡。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心理治療師指出,不少人瞓前總會躺床上胡思亂想導致難以入睡,建議通過2個方法緩解!

睡前躺床上胡思亂想導致難以入睡

據《健康時報》報導,不少人晚上躺在床上時,腦海中常會冒出各種想法或回想白天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有時候則是一些憂慮,胡思亂想過後往往會難以入睡。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白天未處理的念頭在睡前湧現導致輾轉難眠

對此,福建省晉江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莊思菡解釋,腦海中的這些念頭並非僅在睡前出現,而是日間就已經出現,只是當下因為專注於手邊事務,諸如開車、吃飯時看劇或上廁所時滑手機等而被暫時「壓抑」,等到夜晚睡前時間空餘的情況下,這些未被處理的念頭便會出現在腦海中,從而讓人輾轉難眠。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睡眠與焦慮的錯誤聯繫

有些人在準備休息時會不由自主地回顧一天的事情或擔心明天的事,若逐漸養成這個習慣,大腦可能會將「床」、「躺下」與「擔憂」、「焦慮」聯繫在一起,而非與「睡眠」、「放鬆」相關聯,長期以往,一旦準備睡覺,就會啟動這個聯繫,將休息時間變成焦慮的時間。

2方法改善睡前焦慮

為改善睡前焦慮,莊思菡建議可透過以下2個方法解決:

1. 制定個人的「睡眠程序」

她指出,睡前一小時內應避免使用電子設備,並進行一系列放鬆活動,諸如以洗熱水澡為起點,洗澡做好保暖,再泡個熱水腳,在泡腳時整理思緒。之後可以在全身保暖的情況下選擇非臥室的地方閱讀紙質書籍(非刺激性),等到睡覺時間或感覺困倦時,再進入臥室上床準備睡覺。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2. 明確床的用途

床的用途僅限於睡眠,避免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無關的事,諸如看電視、吃飯、玩手機、看書、做工作、娛樂等,以免大腦建立「錯誤聯繫」,而要將「床」和「休息」聯繫起來。

莊思菡提醒,如果對自己失眠的問題以及產生擔憂,要注意順其自然,不要盲目暗示自己,如「今晚我一定要努力睡覺」、「不許胡思亂想了」等,這會增加對睡眠的壓力。建議透過正念呼吸或身體掃描等放鬆訓練方法,幫助身心放鬆,內心寧靜,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