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史空穿梭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太監血淚史:「玉莖重生」是傳說還是真?

2024年10月18日 10:00

歷朝歷代宮中已去勢的太監,少了生殖能力,有如現代人不舉般,成為男士人生一大恥辱,現代人不舉就可以吃藥妙手回春,但古代太監已閹,生理物理條件上已經沒有完整性器官,那麼如何回復性能力?一直流傳有方法「玉莖重生方」。

古時有傳太監會靠一些特別藥物,使切掉的,不完整的陰莖再生。當然有很多人不敢深信,但是有少數人在進宮閹割後,真的會達到「重生」的目的。事實上,「玉莖重生」文史的確有記載過,明筆記《棗林雜俎》敘述過大太監魏忠賢與當時熹宗皇帝的奶媽客氏私通,享受顛鸞倒鳳之樂;清代《棲霞閣野乘》也有敘述魏忠賢玉莖重生:「相傳忠賢乃自宮者,機能尚未根絕,進宮後秘密治療,幸得回原陽,仍可人道。」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1901年,太監被拍下已去勢的部分 (網上圖片)

據了解,宮中流傳一套「玉莖重生方」。民國時期上海一名名醫陳存仁著有《被閹割的文明》,表示自己買過一本由道教人士寫的一本書,叫《寶元帶》,書中有一張「玉莖重生方」,不過到真正想去研究的階段時,這本書已由上海移居至香港時散失了。

陳存仁亦提及,一班太監到十三四歲,發育未完成時,都會求玉莖重生方;明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亦記載了自己想入宮時,遇過太監向他求玉莖重生金丹,否則不能進宮,利瑪竇自已一度應付不了。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清代太監 (網上圖片)

陳存仁又說,小太監如果淨身未徹底,玉莖是可以重生(當然功能會比正常打個折扣),所以宮廷都會有制度,去定期檢查小太監下體會否有息肉長出,不過制度總有漏洞,有些小太監靠宮廷的關係可以避過檢查,另外有些以「慢性閹割」的幼童太監,在發育時期有可能會回復性能力,只要在檢查時有人受賄、「隻眼開隻眼閉」,那些擁有性能力的太監就可蒙混過關。

所以,玉莖重生較科學的看法,很大機會是因為淨身不徹底,再補身加快回復「男士之勇」,歷代也有不少太監能夠生育的傳聞,包括清代受慈禧寵幸的太監李蓮英,傳說亦能人道,而且還有妻妾四名,有兒有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