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鴉片戰爭前禁止「洋婦」入城 曾幾乎爆發一場戰爭

歷史長河

鴉片戰爭前禁止「洋婦」入城 曾幾乎爆發一場戰爭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鴉片戰爭前禁止「洋婦」入城 曾幾乎爆發一場戰爭

2024年05月06日 10:00

眾所周知,在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對於洋商限制多多,如不允許攜眷(洋婦)進入廣州城,曾使洋商大為不滿。在1830年,英國商人盼師(Willian Baynes)公然違反禁令,試圖測試中方的反應,曾一度使雙方劍拔弩張,幾乎使鴉片戰爭提前爆發。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在清中葉以前,「洋婦」也稱「番婦」是禁止進入中國的,僅可停留在澳門。當然洋商也是設法無視禁令。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荷蘭商人亞畢時乘坐舢板攜帶一名「番婦」及兩名「番女」試圖進入廣州瑞豐洋行居住,結果被罰驅逐出境。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更頒佈《防範夷條例》(即使稱防夷五事),明令嚴禁外國婦女來華、嚴禁外商在廣州過冬。

更多相片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番婦被逐回澳門示意圖 (資料圖片)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1840年澳門南灣外港洋面。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防夷五事規定,貿易季結束後,外國商人得駕船回國,或在澳門就地過冬。(資料圖片)

雖然朝廷有明文禁止「洋婦」入城,但洋商私帶婦女入境時有發生。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英商菲臣私帶婦女進入廣州,被當局發現,當即「將該番婦押往澳門,出示嚴禁」,並對有牽連的中國行商、通事、和政府衙役進行嚴懲。在1830年初,英商懷特曼J.C.Whiteman攜妻進入廣州商館,最終在中方抗議下,夫婦二人被迫遷往澳門。不過隨著來華外商人數逐漸增多,雙方的衝突更為頻繁,終於有了1830年的「盼師案」,使雙方一度迫近戰爭邊緣。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沃森Wathen (畫);克拉克Clark(刻印)19世紀《廣州外商洋行區靖遠街道》。圖中可見洋商並未攜同洋婦進城。(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愛德華‧阿什沃思Edward Ashworth(1814-1896)(畫);戴氏Day & Son(印)1851年《廣州商館區之中國街道建築》。畫中可見洋人及洋婦在街上活動。(資料圖片)

盼師Willian Baynes是誰人?他是時任英國東印度公司駐華「管貨人委員會」主席,即中國人慣稱的「大班」。不過更重要的,是他一向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政策,這事件也是他處心積慮,有預謀的公然挑釁。1830年10月4日,盼師公開帶著妻子和葡萄牙籍婢女從澳門進入廣州,沿途招搖過市,並違反規定乘坐轎子。這事無疑觸及中方的紅線。11日即一周過後,兩廣總督李鴻賓命令廣州知府轉飭總行商伍受昌令其退回澳門,「並飭嗣後夷商進館,不許乘坐肩輿」。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1859年4月30日《倫敦畫報》上一間香港畫室工作的情況。圖中中國畫師正忙於按手中照片繪製洋婦的畫像。(資料圖片)

上如前文所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公然挑釁。因此不僅盼師拒絕執行命令,英國商人也紛紛提出抗議。10月20日,李鴻賓再次通過行商向盼師下達嚴令,如果三天之內不將「番婦」遣回,將派兵入館驅逐。盼師眼見機會來了!立即通過海軍司令調來一百多個士兵,全副武裝進入商館。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形勢隨時可能失控。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清末《青花西洋花園圖盤》。內繪西式花園、西洋男女人物圖案。(資料圖片)

事實上,當時清廷是害怕引起中外戰爭的,因為剛花了好多錢鎮壓了一次邊疆叛亂,實在打不起另一場仗,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道光派林則徐到廣州禁煙時,反復叮囑「切莫開啟釁端」的原因所在。所以,李鴻賓所謂出兵驅逐,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後來,行商伍受昌出面調停(編按︰清廷規定,外國商人不得直接與天朝官員接觸,所以,命令是由行商轉達)。以盼師身體有恙需要人照顧為名,讓兩位女性暫留廣州,待病好後再行離去。最終,「番婦」在廣州共居住50天後,即退回澳門。清廷為了顯示天朝威嚴,將一個向盼師提供轎子的行商謝五革職,並發配新疆。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異差,使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洋婦的衣著打扮曾經非常反感。(網上圖片)

盼師事件發生後,道光帝於12月8日下諭旨,重申嚴禁「番婦來華」政策。1831年3月,李鴻賓等重新制定了《防範夷人章程》,措施更為詳細、嚴厲。此後十年內,此類公開挑釁事件未再發生。不過,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深,並終於爆發鴉片戰爭。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當時洋婦在社會上地位普遍較高,也是中方害怕其入城的原因之一。(網上圖片)

在鴉片戰爭結束後, 中方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其中第二款列明:「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口岸。」其後,同樣的內容又見於中國與美國、與法國、與瑞典挪威及諸多近代中國與約國的雙邊多邊條約中。它標誌著中國與西方經過漫長時期爭執的外國婦女進入中國通商口岸的禁令,終於在英軍大炮的威力下遭到廢除,並以不平等條約的法律形式將此固定化、制度化。

往下看更多文章

捕獸羅網滿佈 成湯「網開三面」有仁德

2024年10月14日 20:00

「網開三面」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漢司馬遷所寫的《史記》。

在《殷本紀》中有提到:「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商朝首任帝王成湯的先祖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商地(現在的河南商丘),並賜姓子氏。作為商氏部族君主,成湯迎娶了有莘國國君的女兒為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湯妃。夫婦兩人琴瑟和鳴,一起治理國家,為臣民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和啟發。

有莘氏第一個出場的公主,叫作女喜(女嬉)。上古時代,女喜嫁給鯀,生下的兒子就是大禹,而商朝名相伊尹就是隨著有莘氏有公主嫁給商湯的時候,作為陪嫁的廚師被帶到商湯面前。(網上圖片)

有莘氏第一個出場的公主,叫作女喜(女嬉)。上古時代,女喜嫁給鯀,生下的兒子就是大禹,而商朝名相伊尹就是隨著有莘氏有公主嫁給商湯的時候,作為陪嫁的廚師被帶到商湯面前。(網上圖片)

成湯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夏王朝的夏桀當政。夏舛昏庸殘暴、荒淫無道,致使當時的天下民不聊生。夏舛十五年,在主癸死後,成湯乘機起兵,以武力滅夏,並繼任為商族君主。成湯即位後,為了追隨先祖帝嚳,便決定定都於帝嚳的故地——亳。

為了避免重蹈夏王內政不修,外患不斷的局面,成湯在建國後減輕征斂以安撫民心。在一系列鼓勵生產的指施落實後,成湯也順利擴展了統治區域。商部落威名遠播,一度影響遠至黃河上遊,氐、羌等遠方部落紛紛前來納貢歸服。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不但近小人,遠君子,還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正直清廉者或遭殺害,或離他而去。夏桀在位數十年,政治鬥爭激烈,眾叛親離的他根本無法抵擋商朝的進攻。夏桀的統治成為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教訓,警示著政府應該追求公平、正義和廉潔,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網上圖片)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不但近小人,遠君子,還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正直清廉者或遭殺害,或離他而去。夏桀在位數十年,政治鬥爭激烈,眾叛親離的他根本無法抵擋商朝的進攻。夏桀的統治成為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教訓,警示著政府應該追求公平、正義和廉潔,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網上圖片)

成湯雖勤政,工作閑時也愛外出遊獵。有次,郊野羅網滿佈,他心感奇怪便四處張望。只見草叢的一隅蹲著一個著裝簡陋的人,成湯想也沒想便向他搭話問道:「你在做什麼?」那人頭也沒回,慢悠悠地說道:「我?我在設網呢!真希望不論天上、地下和四方的生物都落入我的羅網中!」成湯聽後不禁搖了搖頭說道:「這樣可不行,這樣會讓禽獸都無處可逃。」

於是他連忙跑去撒去了三面羅網,讓設網的人祈禱:「如果它們想向左逃跑,就讓它們逃往左邊;如果想往右逃跑,就讓它們逃向右邊。只有那些不聽從命令的,才讓它們落入羅網吧!」諸侯聽到這件事不經要感嘆:「成湯真是太有仁德了!就連禽獸都能受到了他的恩惠。」

網開三面。(網上圖片)

網開三面。(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網開三面」這個成語,其原意是商湯把捕禽獸的網撤去三面;今比喻仁慈寬厚,或對罪犯或敵人寬大處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