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傳蕭若元不獲台當局批定居 「最後選擇」冇着落半天吊

博客文章

傳蕭若元不獲台當局批定居 「最後選擇」冇着落半天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傳蕭若元不獲台當局批定居 「最後選擇」冇着落半天吊

2023年04月20日 19:50 最後更新:19:58

政治網紅蕭若元3年多前移居台灣,自言如同「流亡」,又說苦思後決定以台灣為「最後選擇」,估計自已終生不會返回香港,頗有點易水送別的氣慨。不過一位最近去過台灣的朋友同我講,當地港人圈子傳出,話蕭若元不獲台當局批准定居,拿不到身份證,至今仍只能暫時居留,可以話「半天吊」,兩頭唔到岸。

3年多前去了台灣居留的網紅蕭若元,據傳至今仍未獲當局批淮定居,但他回港之路已斷,可以話「半天吊」。

3年多前去了台灣居留的網紅蕭若元,據傳至今仍未獲當局批淮定居,但他回港之路已斷,可以話「半天吊」。

據蕭若元在自己的網台說,反修例風暴爆發後幾個月,他就離港到台居住,因為覺得留在香港好危險,就算唔畀人拉,亦會走投無路。他也考慮過移居歐美或東南亞,但最後選擇了台灣,因其他地方各有問題,如蔡英文贏到大選,自己在政治上就唔使驚,而且台灣經濟將向好,大量資金正回流搞廠,並主導全球晶片供應,前景好掂。

他落腳後不久,就取得居留證,但據台灣的移民政策,這只是行了第一步,屬暫准居住,起碼住了一兩年後,才正式申請定居(即永久居留),獲批後始算是永久居民,可拿到台灣身份證。朋友在台灣的港人圈子聽聞,蕭若元至今仍未獲移民署批出定居資格,能否長住仍是未知之數。

這並非單一例子,不少近年移居台灣的港人,亦遇到同樣阻滯,申請定居受到長期拖延,每年獲批人數極有限,以2021年的數字為例,移台港人有11173人,但獲批定居的只1685人,僅一成多,而近兩年移台港人人數續增,能夠定居者卻有減冇增,顯示台灣政府不想太多港人拿到身份證,故意拖拖拉拉,壓縮人數,讓申請的港人知難而退,自行過主。在這政策下,蕭若元如真的不獲批定居,亦不令人意外。

由於定居無期,許多移台港人感到徬徨失落,近期紛紛跳船「二次移民」,或索性回流香港,重新做人。不過蕭若元已自斷了回港後路,不要說過往出位言行留下政治風險,其他個人的種種瓜葛,也令他不能「話返就返」,當年他赴台前連樓都賣埋,就可見他這回是破釜沉舟。

如果他只能「暫時居留」,始終存在不確定性,當台灣政權有變,國民黨翻身上台,會怎樣對待他?沒有人可以預測。

另一網紅沈旭暉原想在台搞香港研究中心,但當地反應欠積極,進展並不順利。

另一網紅沈旭暉原想在台搞香港研究中心,但當地反應欠積極,進展並不順利。

朋友說,另一位移台的政治網紅沈旭暉是否已批定居,沒傳出消息,較確定的是,他原本雄心壯志想搞一個香港研究中心,推動港情研究,但學術圈反應並不積極,進展唔多順利,令他有點鬱鬱不得志,現時只在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掛單做兼職助理教授,似乎不太受重視。

蕭若元與沈旭暉當年都大大聲唱好台灣,鼓動了不少人移台,今日兩人卻嘗着「冷面」的滋味,都幾諷刺。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拆解當年71遊行幕後乾坤 黎智英發功 激進派玩騎劫把戲

2024年06月30日 21:46 最後更新:22:07

今年71又至,在「亂後」的平和時代,這一天料會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與過往每年舉行大遊行那種「動盪」氣氛大不相同。政圈朋友一直有留意多年來71遊行的情況,指這活動不僅是對抗陣營的一個「儀式」,更發揮着匯聚群衆、製造所謂「人民力量」的作用,藉此向北京和特區政府施加最大壓力。究竟背後的玩家,如何把遊行谷大?朋友拆解箇中幾個乾坤,其一是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其二是激進派擅用「借勢」策略,騎劫民怨,把群眾遊行操弄於股掌中。

每年的71大遊行,背後皆有政治玩家利用形勢操弄群眾情緒,並以「訴求大雜薈」招數充撐人數,製造聲勢,然後將遊行變成其手中的「政治武器」。

每年的71大遊行,背後皆有政治玩家利用形勢操弄群眾情緒,並以「訴求大雜薈」招數充撐人數,製造聲勢,然後將遊行變成其手中的「政治武器」。

先講黎智英。朋友翻閱黎的愛將、《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和控方在庭上披露的內情,可見到黎如何利用旗下傳媒作宣傳機器,全力催谷71等大遊行的人數,將鼓動效果最大化。控方指《蘋果日報》在2019年71遊行當日,在頭版刊出「惡法未撤回 林鄭未下台 今日再上街」的口號,並隨報附送《逆權六月》特刊免費派發,陳沛敏指「逆權」的意思就是反政府。

其實黎智英由6月初開始,就一步一步谷起遊行個勢,先是力推69反修例遊行,然後是71。他曾叫陳沛敏訪問聯署反修例的同學,「激發更多學生出來」,又指令社長張劍虹吩咐下屬「新聞做大啲,去催谷多啲人上街」,包括依董橋之計,訪問一批學者名人,登在頭版,而自己亦在《成敗樂一笑》專欄大聲疾呼,促市民不要慳幾個鐘時間,「一定要出嚟」。

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運用旗下傳媒全力催谷遊行人數,是多次大遊行的主要推手。

黎智英在台前幕後發功,運用旗下傳媒全力催谷遊行人數,是多次大遊行的主要推手。

當時林鄭宣布撤回《逃犯條例》,黎老闆顯然擔心群眾熱度下降,故下令陳沛敏繼續加強宣傳催谷,不要放軟手腳,表示「我們只好將行動日漸加劇,迎接詭計來臨」。

政圈朋友說,回帶看幾年前的情況,黎智英早在2013年時,已是71遊行的重要推手,當時「佔中」構想已出台,他與反對派盤算展開攻勢,加大力度爭取「真普選」。在遊行之前,他藉着其住宅疑受破壞的新聞,高調接受傳媒訪問,鼓動市民參加71遊行,表示當年的遊行人數可達到50萬,與2003年71的人數平頭。

他當日自己赤膊上陣,而李柱銘、陳日君、陳方安生等也全部登場,以製造聲勢。主辦遊行的民陣其後宣布有43萬參加,明顯報大數,但成功為翌年的「佔中」積聚了能量。

除了黎智英利用宣傳機器發功,反對派也有一套谷大71遊行的「秘技」,就是混雜各種訴求,各路參加者通殺,同時騎劫社會民怨,作為他們的籌碼,達成其政治agenda。

政圈朋友說,2003年71遊行雖以反對23條立法為主題,其實混合了沙士及經濟不景引發的民怨,後者鼓動力更大。到2005年以後,因經濟開始復甦,曾蔭權上台後政治也漸穩定,所以71遊行人數每況愈下,當年參加的市民少過2萬人,而2006年遊行人數也相約,場面迅變冷淡。

為了充撐場面,主辦者把囗號擴濶,提出「同一夢想,同一人權」,將少數族裔、同性戀者、法輪功、外傭,以至性工作者都「共冶一爐」,勉強湊成一支遊行隊伍,但人數未見增加,警方估計2008年71遊行的參加者僅1.5萬人。

政圈朋友說,因2012年舉行特首換屆選舉,激進反對派抓住這大好時機,於2011年的71遊行舉出「還我2012雙普選,打倒地產霸權」的旗幟,大打政改牌,加上「訴求大雜薈」效應繼續,結果參加人數回升,主辦者聲稱有22萬人遊行,警方估計高峰時約5.4萬人。

政圈朋友說,梁振英於2012年就任特首,反對派和黎智英有了發動71遊行的新目標,又因當時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自殺,他們乘機把矛頭轉向北京,令當年71遊行人數反彈,主辦者大吹人數達到40萬,警方則估計有6.3萬人。

之後的幾年,「佔中」和反修例行動接連爆發,對抗情緒日高,激進反對派和黎智英抓住這形勢,進一步運用71遊行這「大殺傷力武器」,向阿爺和特區政府步步進逼。

政圈朋友說,物極必反,當時71大遊行被利用來「掩護」勇武派的暴力行動,結果他們攻佔立法會,大肆破壞,大遊行的「和平」性質蕩然無存,終於行到了盡頭,可謂自取滅亡。

71大遊行因受到政治玩家操弄,由象徵示威自由的「標誌」,變質為政治手段,更成為動亂之源,政圈朋友和我都搖頭嘆息,認為不值得懷念,就讓它在歷史中湮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