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發言人首秀就遭美資深記者拷問:「美國可以,中國就不可以?」

博客文章

美國發言人首秀就遭美資深記者拷問:「美國可以,中國就不可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發言人首秀就遭美資深記者拷問:「美國可以,中國就不可以?」

2023年05月24日 08:37 最後更新:08:55

早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佈內德·普萊斯(Ned Price)不再擔任國務院發言人一職,而是直接轉至國務卿團隊工作。布林肯後來任命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擔任新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當地時間5月22日,米勒主持其任內首場新聞發佈會,「首秀」便遭記者「犀利拷問」。

5月22日,米勒首次主持召開美國國務院新聞發佈會。

5月22日,米勒首次主持召開美國國務院新聞發佈會。

綜合發佈會視頻及文字實錄,米勒在發佈會中段點名一位亞裔面孔的記者提問,這名記者先是祝賀米勒履新,隨後便提出了有關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的產品未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的問題,詢問美方對此的回應。

米勒則回應稱,美方已經瞭解有關消息,對此表示「非常嚴重的擔憂」,他透露美國商務部正在同中方接觸,以表明美方立場。此後,他還聲稱,中方這一行動,「似乎不符合中國對企業開放並致力於建立透明監管框架的說法」。

發佈會視頻顯示,米勒當時一邊看講台下方文件,一邊「照本宣科」地作出了這番「制式回應」,隨後又回答了這名亞裔記者的另一個簡短問題。

正當米勒認為已「通過考驗」時,台下曾通過提問讓多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難堪的美聯社資深記者馬修·李(Matthew Lee)「老將出馬」,突然發起提問,話題依舊關於中國審查美光。

美聯社資深記者馬修·李提問。

美聯社資深記者馬修·李提問。

「不好意思,問題就關於美光。你對華為有任何什麼評論嗎?」馬修·李單刀直入,直接將美光問題和華為問題相聯繫。

米勒回答:「不,我對華為沒有任何評論。」馬修·李說:「沒有?好吧。」米勒則又答:「不。我認為我們對華為的評論是眾所周知的。」

隨後,馬修·李正式進入主題:「那麼,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禁止或試圖禁止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或海外開展業務,為什麼不允許他們做同樣的事情呢?」

對此,米勒支支吾吾中,又回答說:「我想說的是,我們已經明確表示我們禁用華為是出於國家安全擔憂。」馬修·李則反問:「中國也可以有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對嗎?」

此時,米勒慌亂中開始重復之前的「照本宣科」,聲稱「中方錯在此前已明確說過對商業開放和透明」,對於他的這一說法,馬修·李則不等他說完就反駁「美國此前也已經明確說過對商業開放」,隨後更是發出一聲呵呵大笑。

一番交鋒後,米勒「重整思路」,繼續聲稱「中國沒有履行構建透明監管框架的承諾」,同時聲稱「在美國有在中國所不存在的東西」,「法治在美國是非常明確的」。

米勒回答馬修·李連續追問。

米勒回答馬修·李連續追問。

馬修·李則又提到TikTok,稱美國有些州禁用這一短視頻應用程序,不僅是政府設備,還有各種手機。「也許你站在聯邦政府立場上有非常堅實的理由,但是,關於華為,但是,為什麼中國不能禁止或阻止?」

米勒剛回答說了兩遍「中國政府」、「中國政府」,馬修·李隨即再度追問:「為什麼不能?」米勒則說:「中國政府可以採取……」

不等米勒把話說完,馬修·李又繼續追問:「我的意思是,即使假設他們沒有合法的理由,他們為什麼不能?」

此時,米勒回答道:「顯然,他們可以做出他們想做的任何一個決定,但我們認為應該是這樣做……」

「好的,那麼,是什麼(應該怎麼做)?」面對馬修·李的這個問題,米勒第三次重復那段「照本宣科」:「通過透明的監管框架,他們說過他們會這麼做,我們認為他們在這件事上沒有。」

「好吧,那你們打算怎麼做呢?」馬修·李這才問完他這一系列問題中的最後一個問題,米勒則回答:「正如我所說,(美國)商務部正在與中國政府直接接觸。」

資料顯示,美光是一家存儲芯片公司,主要產品是NAND存儲芯片和固態硬盤。根據CFM閃存市場數據,2022年四季度,美光在全球DRAM市場的份額為23.3%,排名第三;在全球NAND Flash市場的份額為10.5%,排名第五,該公司也是美國少有的存儲製造商。

3月31日,國家網信辦網站發佈關於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產品啓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稱,為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防範產品問題隱患造成網絡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4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對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網絡產品進行網絡安全審查,是一種正常的監管措施。對於所有的企業來說,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在中國經營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只要能夠守法合法經營,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93歲傳媒大亨梅鐸與子女對簿公堂  關乎美國政治格局

2024年09月20日 11:11 最後更新:11:24

93歲澳洲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就繼承權與3名子女對簿公堂,一場備受矚目的繼承之戰周一在美國內華達州一家法院打響。這場官司之所以受關注,不僅因牽涉梅鐸家族150億美元巨額財產,更因這是一場媒體帝國的掌門之爭,關乎美國保守派媒體的未來,甚至是美國政治格局。

9月16日,梅鐸與今年6月剛結婚、比他小26 歲的第五任妻子、俄羅斯裔分子生物學家Elena Zhukova十指緊扣走進法院。而梅鐸的4名子女也同時出現法院,還有坐滿律師的兩架SUV車和數箱法律文件。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1999年,梅鐸離開第二任妻子時,為避免日後爭奪家產而同意設立了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根據約定,梅鐸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現年65歲的普魯登斯(Prudence),以及梅鐸與第二任妻子安娜所生的3個孩子,現年55歲的次女伊莉莎白(Elisabeth)、53歲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和51歲的次子詹姆斯(James),將在梅鐸去世後平等享有對其財產的控制權,包括信託基金控制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霍士新聞(Fox News)董事會的發言權。

然而25年後,梅鐸家族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爭產」局面。不過,鬧出此局面的是梅鐸自己,因隨著子女長大成人,他發現只有長子拉克蘭同自己「三觀相近」,另3名子女似乎不太熱衷於梅鐸的保守路線,次子詹姆斯更公開對霍士新聞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梅鐸先前也沒想要鬧到打官司的地步,他曾試圖與兩名大女兒和次子溝通,想說服他們給拉克蘭獨享家族企業的控制權讓位,但遭子女們拒絕。而在經濟上,拉克蘭也難以「買斷」兄弟姊妹所持有的股份。其兄弟姊妹也考慮罷免拉克蘭,讓其他人取而代之。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為給拉克蘭掃清制肘,梅鐸最終決定同另3名子女對簿公堂,尋求將決策權集中在拉克蘭一人手中,並賦予他永久的、獨家的控制權,導致伊莉莎白與詹姆斯都未現身今年6月梅鐸與第五任妻子的婚禮。

依照遺囑檢驗專員的說法,對於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梅鐸也不是毫無辦法。他有權修改信託,只要證明此舉有利於他的所有繼承人。普魯登斯、伊莉莎白和詹姆斯則指責父親破壞約定的條款。

儘管繼承問題爭持不下,梅鐸家族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就是盡可能地「家醜不外揚」,故選擇在內華達州一家不起眼的法庭舉行閉門審判,正是出於保密的考慮。因為內華達州的司法機關在接受涉及資產保護的訴訟案時,不會對外披露案情的大部分細節。

但這場繼承人之爭仍備受各界關注,包括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的7家美國新聞機構聯合起來尋求公開審判過程和記錄,理由是「梅鐸家族的巨額財富和龐大傳媒帝國的命運事關公眾利益」。

畢竟梅鐸掌控的新聞集團涵蓋了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版圖足已影響美英澳政壇,掌握了英美主流保守派話語權,霍士新聞則是美國共和黨的喉舌、保守派媒體的「中流砥柱」,吸引大量保守派選民,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有分析稱,如果梅鐸勝訴,拉克蘭獲得絕大部分股份,那麼梅鐸傳媒帝國的保守成分可能會更高。而如果梅鐸敗訴,其次子詹姆斯很有可能會推動出售霍士新聞,新聞集團旗下其他媒體的保守立場也可能會淡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