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在《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還有一句:「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這些話表明了忠誠的重要性,它是一種正直的品德,指的是人們無私地全心全意投入於天地、真理、信仰、職責和國家等內在義務之中。
提及「忠誠」,人們自然會聯想到歷史上許多清官名士,他們忠於國家,懷抱民族大義。在漢武帝統治時期,就有一位忠於國家的愛國者,在困境和誘惑中始終堅守正道,盡心履行公務,秉持作為臣子的操守,他就是蘇武。
蘇武是漢朝時期的一位牧羊人,他展現了堅韌不拔、忠誠愛國的精神,這種精神流傳至今。
蘇武,字子卿,生於杜陵,漢武帝統治期間,他身為中郎將,帶著象徵著漢朝權威的漢節前往匈奴使節。那一天,蘇武手握著莊嚴的漢節,引領著一百多人的和平使團,莊重庄重地踏上了旅程。
抵達匈奴後,蘇武的使命順利進行。然而,就在他們即將返回國內的時刻,他們遭遇了匈奴內部的叛亂。叛亂分子與蘇武的副使張勝有過密切接觸,導致蘇武和張勝都無辜地被扣留在匈奴境內。和平使命未能完成,蘇武感到十分痛心。
匈奴的首領單于了解蘇武的品德,於是試圖利用這個機會勸說他投降,派遣衛律等人前去游說。然而,蘇武以正義的言辭堅決回答道:「如果我忘恩負義,背叛朝廷,就算是活著,也沒有顏面再回到漢朝!」說罷,他抽出佩刀,猛地刺向自己的身體,鮮血噴湧而出,倒在了血泊之中。衛律大驚失色,急忙上前救助,幸好及時搶救過來。
見到蘇武展現如此高尚的志節,單于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他試圖用高官厚祿來收買蘇武,希望他為匈奴效力。然而,蘇武堅決地回絕了這個提議。單于見勸說無效,決定採取酷刑的手段。當時正值嚴寒的冬天,天空飄落著大雪花,憤怒的單于將蘇武囚禁在地牢中,剝奪了他的食物和水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迫使他屈服。
在寒冷刺骨的地洞中,蘇武疲憊不堪地躺臥在冰冷的地面上,身心交瘁,昏倒過去。不久之後,飢餓難忍使他重新蘇醒,口渴時他吃雪,飢餓時他啃咀羊皮袄,寒冷時他蜷縮在角落裡以羊皮袄取暖。如此艱難度過了好幾天,令人驚訝的是,蘇武竟然沒有死去。單于感到十分驚奇,認定他一定是個神奇的人,否則換作其他人早已數次喪命。單于深知無論採取何種手段,蘇武都不會屈服,因此對他的志節更加敬重。單于捨不得處死蘇武,也不願他返回大漢,於是將蘇武流放至北海,讓他放羊。
臨別之際,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願投降,我就讓你放羊,當這些羊生下羊羔時,我會允許你回到大漢。」然而,他並不知道這些羊全都是公羊。
在北海風雪交加的環境中,蘇武扶著漢節,經常撫摸它,仿佛眼前出現了漢王的身影。漢節從未離開過他的手,儘管毛髮已經脫落,出使匈奴的使命感和對漢朝的忠誠始終支撐著他堅定地渴望著活著回到家鄉。
蘇武憑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在北海艱難度日,吃野鼠、啃野草,只為了有朝一日能再次見到曙光,返回大漢的國土。
六年過去了,有一天,單于的弟弟於靬王來到北海打獵,驚奇地發現蘇武竟然還活著。在如此嚴酷惡劣的環境下,人又如何能夠生存呢?於靬王被他深深感動,默默地送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三年後於靬王去世,蘇武賴以生存的財物也被全部偷走,他又回到了過去艱苦不堪的日子。
又過了五年,單于派遣李陵來勸說蘇武投降。李陵懇切地勸他說:「在這樣荒涼無人的地方,何談信義?又有誰能見證你的忠誠和正直呢?回到漢朝的希望太過遙遠,太過渺茫。人生如朝露般短暫,你為何如此堅持呢?」
蘇武深深嘆了口氣,說道:「作為臣子,對君王的忠誠就如同兒子對待父母的孝順一樣,理所當然。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更何況承受這些折磨。我和父親曾受朝廷的封賞,國家給予了我們豐厚的恩寵。朝廷的深情厚意是我無法回報的。就算今天為了國家而犧牲,赴湯蹈火,我都心甘情願。請你不要再勸我了。」
不久之後,漢武帝駕崩了。當李陵將這個消息告訴蘇武時,他滄桑的面容上露出深深的痛苦。他朝向南方,跪地痛哭,鮮血從嘴角滴落在地上。從那時起,他整日沉浸在悲痛中,無人能夠勸解他的悲傷。
漢武帝去世後,他的兒子漢昭帝繼承了皇位。公元前85年,漢朝與匈奴開始和親,蘇武終於得以回到故鄉。李陵含淚目送他消失在遙遠的黃沙之中⋯⋯
在經歷了19年的匈奴苦難生活之後,蘇武終於在公元前81年回到了長安。百姓們紛紛出門迎接他,稱讚他是一個具有高尚氣節的大丈夫。蘇武回到京城後,淚流滿面地前往拜謁漢武帝的陵墓。朝廷對他的志節深感敬佩,給予了他極其優厚的待遇,後來漢宣帝封他為「關內侯」。然而,蘇武將自己的所有財產全部分送給親朋好友和故舊,自己毫無保留。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這正是蘇武最真實的寫照。他愛國忠貞的節操不僅使其名著當時,且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漢書》讚其「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蘇武及其故事的廣泛流傳,使之在歷代詩歌、戲曲、小說、美術、音樂、影視等藝術形式中不斷被歌頌、演繹。「蘇武牧羊」亦成為堅貞不屈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