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媒一邊放風布林肯將訪華一邊炒作「中國在古巴監聽」 專家:搞小動作為會談增加籌碼

博客文章

美媒一邊放風布林肯將訪華一邊炒作「中國在古巴監聽」 專家:搞小動作為會談增加籌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媒一邊放風布林肯將訪華一邊炒作「中國在古巴監聽」 專家:搞小動作為會談增加籌碼

2023年06月12日 13:13 最後更新:13:28

美聯社等外媒9日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消息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計劃6月18日到訪北京。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在造謠中國在古巴建設「監聽設施」被中美古官方否認後,再次炒作中國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古巴開展「間諜活動」。對此中國專家表示,每次中美進行高級別接觸之前,美方總是會搞一些「小動作」來干擾視線,試圖在輿論上佔據優勢,為會談增加籌碼。

美聯社報道稱布林肯將於6月18日訪華。

美聯社報道稱布林肯將於6月18日訪華。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官員表示,布林肯預計將於18日在北京會見中國高級官員,但美國國務院和中國外交部均未確認。今年年初,美國曾單方面宣布布林肯於2月訪華,但因美方渲染所謂「氣球事件」事件而擱淺,中美關係也隨之跌入低谷。此後,美方不斷宣稱,拜登政府試圖重啟中美高層對話以改善雙邊關係。然而,過去幾個月,美方持續炒作包括台海在內的各種話題,反而加劇了中美關係緊張。

美媒造謠「中國在古巴建監聽站」遭駁斥後,美國官員又造出新說辭。據路透社消息,拜登政府一匿名官員當地時間10日宣稱,中國在古巴進行「間諜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並於2019年升級了在古巴的情報收集設施。

路透社報道截圖。

路透社報道截圖。

這很快遭到古巴政府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嚴正駁斥。古巴副外長直指有關報道是由媒體推動的「誹謗性的猜測」,「目的是造成傷害和恐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則重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指出造謠污蔑是美國的慣用伎倆,美國才是全球最強「黑客帝國」。

路透社先是提到,美國《華爾街日報》此前當地時間8日曾發布報道,稱中國與古巴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將在距離美國佛羅里達州僅約160公里的島上建設所謂「電子竊聽設施」,但美國和古巴政府均對該報道表示「強烈懷疑」。

報道隨後寫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拜登政府官員當地時間10日聲稱,媒體的描述「與我們所了解的不符」。不過,該官員沒有具體說明該報道如何錯誤,也沒有詳細說明所謂中方是否要在古巴建立新監聽設施的問題。

據報道,該官員還進一步炒作稱,這個問題早在拜登擔任總統之前就已經存在,「這是一個持續存在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新問題」。該官員聲稱,所謂中國於2019年升級在古巴情報收集設施一事,在美國的情報記錄中「有據可查」。

古巴副外長德科西奧。

古巴副外長德科西奧。

不過,這個「最新消息」也很快被古巴副外長德科西奧再度駁斥。「誹謗性的猜測仍在繼續,這顯然是由某些媒體推動的,目的是造成傷害和恐慌。」他當地時間10日在推特上寫道,「他們沒有遵守最低限度的溝通標準,也沒有提供數據或證據來支持他們傳播的內容。」

德科西奧說,古巴方面保留與之前相同的回應。此前,針對所謂「中國在古巴建監聽站」的抹黑報道,他曾駁斥指出,「所有這些信息純屬虛構,毫無依據,其意圖是為對古巴封鎖、動蕩和侵略的空前強化尋找借口,並試圖蒙騙美國和世界輿論」。事實上,就連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和五角大樓發言人也都承認,有關消息並不准確。

在被要求對此置評時,路透社說,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位官員重申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9日就相關問詢表示,眾所周知,造謠污蔑是美國的慣用伎倆,肆意干涉他國內政是美國的專利。美國還是全球最強「黑客帝國」、名副其實的「監聽大國」。美國應該反躬自省,多做改善美古關係、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紐約時報》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有關「間諜」的假消息是否會使得布林肯18日訪華的計劃變得更復雜。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為了努力確保布林肯訪華能按計劃進行,分析人士認為白宮會淡化對中國的指責。無論是專家、官員還是國會議員都表示,現在白宮不希望再發生類似「氣球事件」來破壞計劃中的中美會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所長王友明分析稱,美媒釋放的假新聞也可能是與白宮的「合作」,「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在布林肯可能訪華的關鍵節點,美方希望佔據道義制高點,以此對中方進行要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張騰軍認為,如果布林肯近期來華,很大程度上還是希望修復中美關係,所以此次美方渲染的「間諜」事件大概率不會升級成「氣球事件2.0版本」。此外,假設布林肯能夠訪華,顯然是受到美國國內「對華接觸派」的支持,那麼「對華強硬派」就會心生不滿,會通過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來向「接觸派」施壓。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美國政府內部阻礙中美交流的頑固勢力一直存在。目前,拜登政府以戰略競爭為借口採取對華強硬政策,所以不必期待中美關係會很快出現「戲劇性」轉變,但兩國關係也的確需要通過面對面的接觸來進行管控。不過,美方需要認識到,與中國進行對話的前提是尊重中國,重視中國現在對美國政策和實際行動的關注。

中國專家指出,無論布林肯是否訪華,美國都應該停止「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模式。一邊向中國發出希望溝通的信號,一邊又利用種種借口打壓遏制中國,對中美關係是毫無益處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93歲傳媒大亨梅鐸與子女對簿公堂  關乎美國政治格局

2024年09月20日 11:11 最後更新:11:24

93歲澳洲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就繼承權與3名子女對簿公堂,一場備受矚目的繼承之戰周一在美國內華達州一家法院打響。這場官司之所以受關注,不僅因牽涉梅鐸家族150億美元巨額財產,更因這是一場媒體帝國的掌門之爭,關乎美國保守派媒體的未來,甚至是美國政治格局。

9月16日,梅鐸與今年6月剛結婚、比他小26 歲的第五任妻子、俄羅斯裔分子生物學家Elena Zhukova十指緊扣走進法院。而梅鐸的4名子女也同時出現法院,還有坐滿律師的兩架SUV車和數箱法律文件。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1999年,梅鐸離開第二任妻子時,為避免日後爭奪家產而同意設立了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根據約定,梅鐸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現年65歲的普魯登斯(Prudence),以及梅鐸與第二任妻子安娜所生的3個孩子,現年55歲的次女伊莉莎白(Elisabeth)、53歲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和51歲的次子詹姆斯(James),將在梅鐸去世後平等享有對其財產的控制權,包括信託基金控制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霍士新聞(Fox News)董事會的發言權。

然而25年後,梅鐸家族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爭產」局面。不過,鬧出此局面的是梅鐸自己,因隨著子女長大成人,他發現只有長子拉克蘭同自己「三觀相近」,另3名子女似乎不太熱衷於梅鐸的保守路線,次子詹姆斯更公開對霍士新聞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梅鐸先前也沒想要鬧到打官司的地步,他曾試圖與兩名大女兒和次子溝通,想說服他們給拉克蘭獨享家族企業的控制權讓位,但遭子女們拒絕。而在經濟上,拉克蘭也難以「買斷」兄弟姊妹所持有的股份。其兄弟姊妹也考慮罷免拉克蘭,讓其他人取而代之。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為給拉克蘭掃清制肘,梅鐸最終決定同另3名子女對簿公堂,尋求將決策權集中在拉克蘭一人手中,並賦予他永久的、獨家的控制權,導致伊莉莎白與詹姆斯都未現身今年6月梅鐸與第五任妻子的婚禮。

依照遺囑檢驗專員的說法,對於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梅鐸也不是毫無辦法。他有權修改信託,只要證明此舉有利於他的所有繼承人。普魯登斯、伊莉莎白和詹姆斯則指責父親破壞約定的條款。

儘管繼承問題爭持不下,梅鐸家族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就是盡可能地「家醜不外揚」,故選擇在內華達州一家不起眼的法庭舉行閉門審判,正是出於保密的考慮。因為內華達州的司法機關在接受涉及資產保護的訴訟案時,不會對外披露案情的大部分細節。

但這場繼承人之爭仍備受各界關注,包括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的7家美國新聞機構聯合起來尋求公開審判過程和記錄,理由是「梅鐸家族的巨額財富和龐大傳媒帝國的命運事關公眾利益」。

畢竟梅鐸掌控的新聞集團涵蓋了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版圖足已影響美英澳政壇,掌握了英美主流保守派話語權,霍士新聞則是美國共和黨的喉舌、保守派媒體的「中流砥柱」,吸引大量保守派選民,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有分析稱,如果梅鐸勝訴,拉克蘭獲得絕大部分股份,那麼梅鐸傳媒帝國的保守成分可能會更高。而如果梅鐸敗訴,其次子詹姆斯很有可能會推動出售霍士新聞,新聞集團旗下其他媒體的保守立場也可能會淡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