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孔子受天子諸侯接見「分庭抗禮」 卻對一個老漁夫卑躬屈膝?

史空穿梭

孔子受天子諸侯接見「分庭抗禮」  卻對一個老漁夫卑躬屈膝?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孔子受天子諸侯接見「分庭抗禮」 卻對一個老漁夫卑躬屈膝?

2023年07月04日 20:00 最後更新:07月07日 20:09

古代宅院依中軸線而建,中軸線上的建築堂、室頗顯尊貴,由蕭牆沿中軸線到堂前的開闊場地就是庭。庭較大,是主人接待尊貴客人的地方。

「分庭抗禮」說的就是古代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示平等。「抗禮」又為「亢禮」,是長揖不拜、不分尊卑的平等禮節。後用來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對立。有時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通『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分庭抗禮」由句中的「分庭伉禮」演變而來。這其中有一個典故:

春秋時期的某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在樹林裡休息。弟子們在閱讀書籍,而孔子則獨自彈奏琴曲。當他演奏完一首曲子時,一艘小船停在了河岸邊,一位須發皆白的老漁夫走上了河岸的另一端,靜靜地傾聽著孔子的琴聲。

孔子彈完了曲子,老漁夫招手叫住了孔子的弟子子貢和子路,問道:「那位彈琴的老人是誰呢?」子路高聲回答:「他就是我們的老師,魯國的君子孔子!」子貢補充道:「他是以忠信、仁義而聞名於各國的孔聖人。」

老漁夫微笑著說:「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愛呀。」他話音剛落,轉身向河岸走去。子貢急忙把老漁夫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聽後立刻放下琴,猛地站起身,驚喜地說:「這位老人是聖人啊,快去追他!」

孔子。網上圖片

孔子。網上圖片

孔子快步走到了河邊,老漁夫正要劃船離開,孔子恭敬地向他行了兩個禮,說:「我從小讀書求學,到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說過高深的教導,怎麼敢不虛心地請求您幫助呢?」

老漁夫也不客氣,走下船對孔子說:「真正的道理在於精誠所至,不精不誠,就不能打動人心。因此,強行哭泣雖然悲傷,但並不會引起同情;強行發怒雖然嚴厲,但並不會產生威嚴;強行親昵雖然笑臉相迎,但並不一定會獲得和諧。真正的悲哀是無聲無息的,真正的憤怒是無需言語的,真正的親密是無需笑語的。真正的內心感受會表現在外在的神態中,因此真實是非常珍貴的。在人際交往中,真心侍奉親人就是孝順,真心侍奉君主就是忠誠,飲酒時就可以感到歡樂,處於喪期時就可以感到悲哀。」

孔子一邊聽一邊點頭。最後,孔子謙虛地對老漁夫說:「能夠遇見您真是我的幸運。我願意做您的學生,向您請教。請告訴我您住在哪裡好嗎?」

老漁夫沒有告訴他住在哪裡,而是跳上小船,獨自劃船離去。這時,顏淵已經把車子拉了過來,子路遞給孔子車上的帶子,但孔子卻全然不顧,一直凝視著老漁夫的船影,直到船影消失不見,才怏怏不樂地上了車離開。

子貢。網上圖片

子貢。網上圖片

子路對孔子的異常行為感到不解,好奇地追問:「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但還沒見過像老漁夫這樣傲慢的人。就算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會相對得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個老漁夫撐著船篙,漫不經心地站在那裡,而您卻如此恭敬,彎腰鞠躬,先行致敬,然後才說話,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呢?我們幾個弟子都覺得您的舉動很奇怪:對一個卑微的漁夫,您為什麼會如此恭敬呢?」

孔子聽了子路的話感到不高興,扶著車木,嘆了口氣說:「唉,子路,你真是難以教化。你那鄙陋的心思至今未改!你靠近一點,我告訴你:遇到年長者不尊敬是不禮貌的,遇到賢者不尊敬是不仁的,不仁不愛是造成禍患的根源。今天那位老漁夫是個明白道理的賢者,我怎麼能不恭敬他呢?」

後來,人們從子路「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通『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這句話中,引申出「分庭抗禮」這個成語。

子路。網上圖片

子路。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皋風「按圖索驥」 誤把癩蛤蟆當駿馬

2024年12月27日 20:00

「按圖索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不過它最廣為人知的典故還是出自於當中的明代楊慎所寫的《藝林・伐山》中,當中有言:「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禦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由於他十分擅長相馬,無論怎樣的馬,他一眼看過去就能辯出優劣,因此又被稱為「伯樂」。有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要找到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駿馬。於是,伯樂仔細尋訪,最終在路上發現這匹他中意的良馬。只見這匹骨瘦如柴的馬陡坡舉步維艱,呼呼喘氣的在拉著鹽車。伯樂對馬向來親近,又難得見一匹好馬,所以他不由走到馬的跟前。見伯樂走近,馬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地在嘶鳴。見牠引頸長嘶,伯樂就明白這匹駿馬只適合在疆場上馳騁,而不是用拉車的。

伯樂與駕車人相討一番價錢後便把這匹馬帶回皇宮,果其不然,這匹千里馬後來就陪著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自此,人們對伯樂的相馬才能就變得更為敬重,而伯樂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他便總結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加以解說,終於寫成了《相馬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伯樂的兒子皋風自小在父親的薰陶下,自然也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成為厲害的相馬師。於是,他常常挑燈夜讀,就是為了《相馬經》背得滾瓜爛熟。當他長大後,他自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有了認馬的本領,於是他拿上了他的《相馬經》,出門尋找千里馬去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他邊走,邊觀察,心裡想著《相馬經》上對千里馬的描寫:「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沒走多遠,他就看到一隻大癩蛤蟆。他蹲了下來,仔仔地研究著眼前這隻大癩蛤蟆,心想:這傢夥額頭高隆,眼睛又大又圓,難不成這就是書上所指的的千里馬麼?他心中充滿了喜悅,也不曾想到癩蛤蟆根本是馬,就把癩蛤蟆帶了回家。一到家,他便揚聲跟伯樂說:「爸爸,我找到千里馬了!只是⋯⋯牠蹄子跟書上的有點不一樣⋯⋯」伯樂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了!這馬只會跳,可不能用來拉車啊!」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按圖索驥」這個成語,原意是指人只按照圖片、線索尋找好馬,卻不會靈活變通,即是比喻人辦事機械、死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