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珠作為香港政壇殿堂級人物,回歸前後,獲國家器重,擔當了多項重要職務,堅持守護好《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8日公布,前港區人大代表黃玉山接替譚惠珠,出任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譚惠珠功成身退,她近期接受《堅雜誌》訪問回顧了個人從政歷程,期間她指出很早就觀察到自1989年後外國勢力坐大,對香港不懷好意。2019年的暴亂證實了她的擔憂。她表示,自《香港國安法》落實後,持續多時的亂局終告平息,現可以輕鬆退休。
點擊看圖輯
功成身退,譚惠珠(前左二)與基委會新舊委員合照。《堅雜誌》圖片
譚惠珠(中)跟隨時任港督去倫敦。(右一)鄧蓮如。《堅雜誌》圖片
譚惠珠常參與民建聯推動的各項政策發展。《堅雜誌》圖片
近年譚惠珠(右三)積極推動愛國教育。《堅雜誌》圖片
功成身退,譚惠珠(前左二)與基委會新舊委員合照。《堅雜誌》圖片
在訪問過程中,譚惠珠多次強調自己是布衣出身,踏足政壇完全是「命運安排」。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會否在1997年恢復行使香港主權逐漸為人關注,社會瀰漫着不確定性。在這個背景下,香港土生土長的大律師譚惠珠,本着為基層市民爭取圖書館、游泳池等文康體設施的初心,1979年當了市政局議員,開啟了她的政治生涯。
譚惠珠(中)跟隨時任港督去倫敦。(右一)鄧蓮如。《堅雜誌》圖片
譚惠珠一度集區議會、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議員於一身,成為四料議員。因為這些身份,讓她有機會在香港回歸過程中,反映港人關切,同時因為這些身份,她早就察覺到外國勢力對香港不懷好意。她最擔心的是1989年之後,外國勢力的政治策略改變了,對中國態度變得極不友善,甚至極具針對性。
由於當時譚惠珠還是行政局議員身份,有機會看到很多資料,資料顯示外國勢力希望將1989年在北京發生的事情在香港翻版一次。譚惠珠在訪問中表示一直的擔憂,終於在2019年出現。
被問及當中來龍去脈?為甚麽她有如此推測?譚惠珠說觀察到自1989年後,香港某方面的活躍分子政途如日中天,地位不斷被吹捧攀升。加上,英國對中國的態度有改變,換掉與國家友好的「中國通」前港督衞奕信,改派彭定康來港,推動連串所謂的政治改革。
「當時我不可能向其他人說出來,一直放在心裏,很擔心。」往後這麼多年,香港發生了甚麼事,某些活躍分子公然挑戰《基本法》,或作出不同程度扭曲,譚惠珠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譚惠珠常參與民建聯推動的各項政策發展。《堅雜誌》圖片
除了看守《基本法》這道大門外,譚惠珠亦積極參與政治團體,包括自民聯、港進聯、民建聯。她目的是要抗衡某方面活躍分子的勢力,不能讓這些人透過選舉,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影響力。
「若不寸土必爭,任由這些活躍分子佔據政治要位,情況會相當嚴峻。」譚惠珠希望推動更多建制力量參與選舉,為選民提供更多選擇。透過政治團體模式,才可以集中更大力量,發揮到抗衡作用。她坦承自己從不爭做甚麼主席、領導之類,她只想做好每項把關工作。
直至2019年,譚惠珠多年憂慮的事情終於爆發出來,當時她很心痛很心急,希望盡快找到解決方法。
2019年黑暴期間暴徒四處放火。《堅雜誌》圖片
雖然1989年那時,外界還未知道「顏色革命」這個名詞,但以美國的套路,譚惠珠認為這一天必定會來,尤其香港選舉制度開放得這麼急,但卻沒有推行國民教育、更沒有全方位宣傳《基本法》內容、歷史等安排。每屆特區政府都不斷開放選舉安排,而那些被西方勢力吹捧的人士,卻以反對國家為賣點。這種情況下,怎麼會不發生問題?加上前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莉(Hillary Clinton)那本著作《Hard Choices》,裏面有一個章節Back to Asia(重返亞洲)表明,將以軟實力作為戰略重點,譚惠珠那有不擔心之理?
近年譚惠珠(右三)積極推動愛國教育。《堅雜誌》圖片
直到《香港國安法》出台,以及完善選舉制度下,社會亂象平息下來,譚惠珠形容自己鬆了口氣。她相信,將來再出亂子機會不高,加上今年3月,國務院架構進行改革,港澳工作小組與國務院及黨中央關係更為密切。十八大、十九大及二十大,對香港未來發展規劃已有清晰明確方向,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出現政治動盪機會已不高。現屆特區政府亦真正做到行政立法互相配合、互相制衡,這是回歸前24年都辦不到的事。
不過譚惠珠也提醒說,目前國際形勢極不明朗,挑戰仍然很大,只是對方採取手段不同,最重要是社會上下團結,拚好經濟,因為香港生存之道就是經濟發展。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10月18日抵達北京,展開為期兩日的訪華行程,期間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及外長王毅舉行會談。惟今次中方及英方都傾向低調,雖然林德偉在與中方會晤中提到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的多項敏感議題,惟雙方都未有高調突出問題所在,英外交部甚至無提及當中詳情,林德偉回國後遭保守黨質詢。
外長王毅在北京會見訪華的英國外相林德偉。
林德偉周一(10月28日)於英國會受前保守黨黨魁、兼「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聯合主席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質詢,被問及有否向中方就香港、維吾爾人及台灣等議題提出強烈反對。林德偉形容,這些是「高度關注」的議題,表示政府將制定長遠、統一、及具策略性的對華政策,及評估可行的做法。
林德偉的回應,有點遊花園味道。
施志安再追問,《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仍在囚、中國在新彊侵犯維吾爾族人權的行為、近日台海局勢緊張、及多位英國官員及議員被中國政府制裁,詢問林德偉於訪華期間有否就以上議題,採取任何有力行動向中方譴責及施壓。
前保守黨黨魁施志安向林德偉訪華提出質詢。
林德偉表示,保守黨執政14年間,英國與北京的關係發生巨大變化,現政府絕不會仿效其做法,強調已做到能力範圍的事,認為「若任何一位英國外相訪華而不提出這些令人高度關注的問題,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他又指政府會在「合作、競爭及挑戰」三個原則中,制定長遠、統一、及具策略性的對華政策,及評估可行的做法。
高人話,今次林德偉訪華提及所謂人權或香港問題,只是循例「交功課」,雖然林德偉形容這些為「高度關注」議題,惟英國外交部今次並未一如往常般,向傳媒「吹風」,讓英媒大篇幅報道相關議題。
《路透社》早前僅報道,雙方就氣候、能源、科技、貿易、及全球外交政策等議題深入討論,話林德偉強調英國將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放在首位,但維持與中國的接觸同樣重要及務實。高人話,很明顯林德偉就所謂人權議題僅「循例提提」,以應付國內壓力,英國真正關心的是貿易議題。
英國商業及貿易大臣韋諾韜已就重啟對華關係打開口牌。
事實上,英國商業及貿易大臣韋諾韜早前已打了「開口牌」。據「政治新聞網」(Politico)歐洲版10月29日報道,韋諾韜表示,與七國集團(G7)其他成員國相比,「英國與中國的交往很少」,「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國的第6大貿易夥伴」,中國不同於其他歐美國家,有時不得不與之展開「艱難的對話」,但貿易是一個可以期望展開合作的領域。
當被問及英國是否會重啟「中英經貿聯委會會議」(China-UK Joint Trade and Economic Commission,JETCO)時,韋諾韜表示,「當然對(就此事)進行討論持開放態度」。
JETCO成立於1996年,時任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長吳儀訪英時舉行了首次會議,與會人員為兩國部長級官員和企業高層。惟隨著中英關係轉冷,中英經貿聯委會會議暫停,對上一次會議已是2018年在北京舉行。林德偉訪華期間,中英重啟經貿對話的呼聲漸起。
此外,10月14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投資峰會上,韋諾韜曾表示,英國汽車行業尚未正式要求英國貿易救濟局(TRA)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英國不打算追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韋諾韜還批評英國上屆保守黨政府在促進與中國的關係方面「做得太少」,認為英國「需要與中國進行更多接觸」。英媒透露,英國財相李韻晴也將於2025年初訪問中國,目前正制訂計畫。
高人話,工黨政府態度很明顯,希望重啟對華關係,主要想傾生意。繼外相訪華後,英財相也將於明年初訪華,相信工黨政府正為英國首相施紀賢及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