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葉公好龍」未料真龍現身 嚇得三魂丟七魄

史空穿梭

「葉公好龍」未料真龍現身 嚇得三魂丟七魄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葉公好龍」未料真龍現身 嚇得三魂丟七魄

2024年08月26日 20:00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它,甚至畏懼它,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後世據此提煉出「葉公好龍」這個成語。

據傳說,楚國人沈諸梁是葉地縣尹,人們稱他為「葉公」。葉公常常對人說,他最喜歡的是呼風喚雨、能變化無窮的龍。他在自家大門前的石柱上雕刻了一對大龍,龍身盤繞著柱子,龍頭高高抬起,瞪著眼、張著嘴、舞著爪,非常威風。屋頂上也有一對大龍,面對面地爭奪著一顆龍珠。花園裡到處都是龍的圖案,石頭、牆壁、台階都用「龍」裝飾。此外,屋內的家具、餐具、寢具都與龍有關,讓人感受到濃郁的龍文化氛圍。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葉公熱愛龍,不僅在他家的裝飾中無處不見龍的形像,他的生活也離不開龍這一主題。每當有空閑時,他都會拿起筆畫畫、寫字,畫的是龍,寫的也是龍。他甚至將孩子們的名字都與龍相關聯,老大叫「大龍」,老二叫「二龍」,老三叫「三龍」,女兒取名為「龍女」。天界的真龍得知葉公如此喜愛龍,十分感動,決定下凡來到人間,向葉公表示謝意並給予恩惠。

有一天,葉公正在午睡,突然外面刮起大風,電閃雷鳴。葉公驚醒後,趕緊起來關窗,沒想到此時真龍從窗外探頭進來,葉公被嚇得魂飛魄散。當他轉身逃進堂屋時,發現一條巨大的龍尾橫在面前。葉公無處可逃,嚇得面如土色,最終癱倒在地,不省人事。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真龍看著被嚇昏在地的葉公,感到十分疑惑,只好失望地飛回天界。實際上,這個葉公並不是真正熱愛龍,他只是喜歡那些類似於龍卻不是龍的東西,借以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而已。

通過葉公的虛假與真龍的真誠的對比,這個故事無情地諷刺和嚴厲地抨擊了那些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的政客和名不副實的人物,揭露了他們只會口頭上高喊口號,而不關注實際問題的壞思想和作風。它比喻了那些表面上對某個事物表示特別喜歡,實際上並不了解、甚至反對它的人,一旦真正接觸,不僅不會喜歡,甚至還會害怕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甘蔗從下往上吃「漸入佳境」 一時打鬧成風尚

2024年09月13日 20:00

「漸入佳境」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朝房玄齡等人撰寫的《晉書》,在《顧愷之傳》中有提及:「 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東晉名士顧愷之雖以各類畫跡聞名於世,但其實他武力不賴。不但做過大司馬桓溫的參軍,還為振威將軍殷仲堪參過軍。當時東晉政治混亂,各方勢力紛紛擁兵自重。面對地方急於割據自立,桓溫仍堅持大一統,故常親率部隊討伐割據勢力。作為桓溫的參軍,顧愷之自然得常隨左右。在兩人南征北戰的多年間,顧愷之深得桓溫的器重和信賴,有時甚至打趣桓溫,也不會受到責罰,可謂交情甚篤。

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他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此為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網上圖片)

顧愷之多才,工詩賦,善書法,被時人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他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此為顧愷之所畫的《洛神賦圖》。(網上圖片)

有一次,顧愷之隨桓溫乘船到江陵視察部隊。到了江陵的第二天,江陵的官員帶著許多甘蔗前來拜訪。桓溫笑納後,便擺擺手,吩咐眾人一起品嚐。大家一聽,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開心地享受著甘甜的竹蔗。可是,顧愷之卻沒有這麼做。只因他正獨自欣賞著美景,根本沒聽見桓溫的呼喊。桓溫見狀,就想和顧愷之開個玩笑。

甘蔗為江陵當地的特產。(網上圖片)

甘蔗為江陵當地的特產。(網上圖片)

他故意挑了一根長長的甘蔗,並把甘蔗末梢的一段塞到他手裏。看得出神的顧愷之自是不察覺桓溫的小惡劇,只見他毫不懷疑地一口啃了下去。嚼了幾口,覺得甘蔗沒想像中的甜,顧愷之不禁蹙眉。眼見及此,桓溫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還故意地問他末梢甜不甜,旁邊的人也跟著逗趣他。顧愷之見眾人笑鬧,終回過神來,知道自己咬的是甘蔗的末梢。為了緩解尷尬的局面,顧愷之靈機一動,自顧自地吃下去,還一臉氣定神閑地道:「你們笑什麼?吃甘蔗,就應該從末梢吃起。這樣,越吃越甜,『漸入佳境』。」大家聽後都不經要讚歎顧愷之敏捷的思維,最後這件事就在眾人的插科打諢的情況下完結。

魏晉不僅是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因為社會生存處境險惡,不少人的思想行為因此日漸放浪形骸。魏晉人極為自信且不滯於物,當中士人們更是以特立獨行,收藏雅集為豪。(網上圖片)

魏晉不僅是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因為社會生存處境險惡,不少人的思想行為因此日漸放浪形骸。魏晉人極為自信且不滯於物,當中士人們更是以特立獨行,收藏雅集為豪。(網上圖片)

據史書記載,自此之後,顧愷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末梢吃起。沒想到,這種吃法竟然成了東晉名士的風範,不少人更是特意仿效他的吃法以表風雅。

後人據此提煉為「漸入佳境」這個成語,成語原義為甘蔗下端比上端甜,所以先從下到上吃就可以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