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原義是躲在梁上的人,竊賊的代稱,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梁上君子」。
網上圖片
東漢時期有一位名叫陳寔的官員,他為官公正,處事平和,因為有高潔的德行而聞名於世,深受百姓尊敬。在他為官期間,但凡百姓間出現發生糾紛或官司,陳寔總是能夠公正地判決,並詳細解釋是非曲直,百姓聽到判罰後無不心悅誠服,絕沒有事後埋怨的。因此,當時有人感嘆道:「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飢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一些人被迫無奈之下只好轉而去做小偷,專門盜竊他人財物。一天晚上,一個小偷潛入陳寔的家中,准備等大家都入睡後偷點東西去賣。小偷先藏身在陳寔家的房梁上,然而陳寔早已發現了他的存在。盡管如此,陳寔沒有公開揭露小偷,也沒有驚動他,而是將兒孫們召集到廳中開始談話。小偷嚇壞了,大氣都不敢出。
陳寔神情嚴肅地對眾人說道:「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上進,不能干壞事。干壞事的並不是生來就是壞人,是平時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干壞事,養成了習慣。這樣本來可以成為君子的人,也就變成了小人,成了『梁上君子』了。你們抬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網上圖片
聽到這裡,小偷馬上從梁上跳了下來,滿臉羞愧,狼狽不堪地向陳寔磕頭求饒:「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錯了,請您原諒我。」
陳寔讓他起身,語重心長地說道:「我看你的模樣不像惡人,大概是被貧困逼迫才這樣的吧,只要以後改邪歸正,你依然會是一個君子。」隨後,他又送給他兩匹絹,叫他當作本錢去做生意。
小偷沒想到陳寔這樣大度,心裡十分感激,拜謝後帶著絹離開了。後來,他果然改掉了壞習慣,努力做事,成了一個人人稱贊的好青年。這個故事很快就傳遍了四周,從此縣中再也沒有小偷出現。
陳寔。網上圖片
陳寔的寬宏大量使得梁上君子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可以看出,做人一定要自我勉勵。惡人的本性未必都是邪惡的,壞習慣和思想往往是由於個人修養不夠注重而形成的,最終導致自身墮落。因此,我們應該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加強自我修養,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盛唐著名詩人王昌齡留有一詩《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了解到「飛將軍」李廣,他驍勇善戰、智謀雙全,出擊匈奴時,連匈奴單于都佩服他。不過,後世也對他有一些不好的評價:心胸狹隘,言而無信。
李廣像 (網上圖片)
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之後,將門世家出身。他在西漢時期的文帝、景帝、漢武年間任職,先後率領士兵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在雁門、代郡等地打擊匈奴。籠統去計,李廣曾率兵征戰七十多次,立下多次戰功。也曾率領數百騎兵,智騙上千匈奴大軍,全身而退。匈奴人一聽到李廣的名字,都十分害怕,都敬佩李廣的才智與謀略。
明代顧繡《竹石人物花鳥合冊》之李廣靖邊 (網上圖片)
李廣小時樹立遠大志向,要成為驍勇善戰的將士,保衛國家。因此他從小便練習射箭,擁有精湛射箭技術。他的故事至仇仍在民間廣泛流傳,包括「巧計退兵」:漢景帝年間,匈奴進攻上郡,漢景帝讓心腹宦官監督李廣練兵。
期間,宦官帶著幾十名騎兵在野外馳騁,恰好碰見三名匈奴人並交戰。宦官倉皇而回,將這件事情告知李廣。李廣帶了一百名騎兵,前去包抄,李廣追上射死了兩人,留下一名俘虜。李廣將俘虜綁在馬時,看見前方有數千匈奴騎兵。匈奴大軍也看到了李廣,以為他們施誘敵之計,不敢輕舉妄動。李廣率領的百名騎兵非常驚慌,李廣則告之:「匈奴肯定以為我們誘敵,不敢襲擊。」隨後李廣命令全體士兵前進,大約與匈奴還有兩公里時停下來,讓騎兵解鞍下馬。匈奴軍看見李廣隊伍鎮定自若,堅信是誘敵。最終李廣隊伍安然無恙回到駐兵處。
網上圖片
故事可看出李廣智勇雙全,加上他一生征戰南北,但統治者並沒有給李廣封侯拜相,似乎對李廣很不公平。初唐詩人王勃在看李廣的事跡時,在《滕王閣序》中寫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典故出自文章《史記·李廣將軍列傳》,從中可得知《史記》作者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王勃與司馬遷一樣,也為李廣沒有封侯拜相感到憤懣不平。
西漢文帝曾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可以得知漢文帝非常欣賞李廣,他認為李廣生不逢時,如果他生於高祖年間,李廣獲封萬戶侯是承擔得起的。因為他智勇雙全、處事冷靜、臨危不懼,看清大局沉著摧毀匈奴主力。其次,他愛惜兵士,與下屬關係親密。在景帝及武帝年間,李廣即使立下戰功,但不驕不躁。司馬遷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總結世人對李廣的評價。
司馬遷《史記》的「太史公曰」對李廣的評價(網上圖片)
圍繞李陵所產生的爭議從未間斷,後世對李廣的評價還有一點便是,他是一個心胸狹隘、錙銖必計的人。如果別人得罪了他,一定會想辦法報復。記一次,李廣在貶謫時遭到霸陵尉奚落,到了李陵再受重用時,毫不猶豫殺掉霸陵尉。另外,李廣鎮守隴西時,恰逢羌人起義,李廣誘騙八百多羌人投降,承諾不會傷害他們。但是,李廣最終將他們坑殺,因此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