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831死人」世紀謊言生成之謎 幕後黑手編劇把幻象變「真實」

博客文章

解「831死人」世紀謊言生成之謎 幕後黑手編劇把幻象變「真實」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831死人」世紀謊言生成之謎 幕後黑手編劇把幻象變「真實」

2023年08月31日 19:51 最後更新:21:39

今日是「831太子站事件」4周年,在整場黑暴中,論過程之荒誕,迷惑人心之深,它絕對可排第一。當年幕後黑手成功編造了一個「屠殺故事」,說一些人在站內遇害後,慘被毀屍滅跡,雖全無實據,狂熱群眾卻深信不疑,許多人為此投入暴亂「報仇」,成為當時最強勁的助燃劑。為何一個謊言會有那麼大的威力?它是怎樣生成的?為防止歷史重演,這些謎團很值得深入拆解。

「831死人事件」由始至終是全無實據的虛構故事,幕後黑手把幻象變為「事實」,群眾卻深信不疑,湧去拜祭,成為黑暴中最荒誕絕倫的一幕。

「831死人事件」由始至終是全無實據的虛構故事,幕後黑手把幻象變為「事實」,群眾卻深信不疑,湧去拜祭,成為黑暴中最荒誕絕倫的一幕。

一個城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詭異「傳說」,在民間輾轉相傳,但「831死人事件」並不一樣。黑暴爆發後不久,我們已清楚見到,騷亂後面有一個龐大高效的宣傳機器,當中不乏編寫故事和多媒體設計高手,加上滲透力極強的傳訊網絡,可快速進行廣泛煽動,把大量群眾推上街頭。「831死人事件」就是這個機器的產品,絕不只是坊間耳語相傳的 urban legend。

回頭細看831當日發生的事,警方進入太子站拘人鎮暴後不久,在網上討論區、社交平台及黄媒散播的訊息中,即可見到一個劇情連貫的劇本,引導接受資訊的群眾,由最初只懷疑當局隱暪真相,到越來越相信確有人被打死,這恍如拍攝電影,觀眾情緒如何隨着劇情轉變,全在「說故事者」預計之內。

當日太子站大亂,一批激進分子當場被捕,網上和社媒最初是提出質疑,當時連登討論區公布了黃媒現場拍攝的片段,指其中3個被捕者,並沒有出現在當局的被捕名單,神秘失了蹤。同時播他們被捕時的情況,指部分全無知覺,疑被壓斷頸骨。整個描述都在暗示他們已被殺掉,然後遭秘密處理了。

接着有人在youtube和社媒發放影片,於警員拘捕示威者的片段畫面上,加了「市民開始不再動」的說明,然後標題直指「懷疑警方打死人」。

要群眾相信真的有人死了,還須由「知情者」揭露,那時候,這類角色就紛紛出場,一名自稱「廣華醫院員工」的人,在社媒說自己於醫院停屍間見到太子站死者的屍體;另一名女子則對黃媒表示,警方打死6個示威者,她朋友是其中之一,其父母去報警,也被軟禁了。這些「人證」的真正身份是什麼,無從稽考,也沒有人去求證,顯然是被安排出場的角色。

這個虛構故事傳開後,泛民政客和反共媒體隨即擴而大之,當時公民黨議員楊岳橋便聯同三名自稱「消防處人員」的人士,開記者會指消防處修改了傷者紀錄,意即有人「被失蹤」。

大話越多人信,講的人就會越講越大,當時凡有不明屍體被發現,不管是在海上還是郊野找到,都立即有人圖文並茂放上網,指是「太子站死者」 。其中一名女死者的丈夫,明明已澄清太太因抑鬱症自殺,仍被網上硬「屈」是在太子站遇害,其荒謬絕倫,到了極點。

被手足指是太子站「死者」之一的王茂俊,逃到英國後突然「翻生」,說劇本要他這角色「必須死」。

被手足指是太子站「死者」之一的王茂俊,逃到英國後突然「翻生」,說劇本要他這角色「必須死」。

當時在太子站被捕的激進分子之一王茂俊,給「手足」以韓寳生之名列入了「死者」名單內,其實他一直生生猛猛,偷偷逃到英國要求庇護。他後來表露「真身」,說自己並沒有死,還講了一句話拆破了這個局:「他們只相信自己個劇本,認為我這個角色必須死。」

太子站打死人的「故事」由始至終沒有任何實據,反而一個網媒「傳真社」訪問了大部分太子站被捕者,包括被指「遭毀屍滅跡」的6個人,全部沒有「死」過,網上所有說法都是騙人的。

不過許多人寧願相信謊言,不信事實,他們在太子站擺放祭壇,不斷獻花跪拜飲泣,陷入完全非理性的瘋狂狀態,成為整場黑暴中,最荒誕、最匪夷所思的一幕。

為什麼群眾會盲目至此?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大師勒龐,在其經典著作《The Crowd》對此有一段解釋,說在群眾行動中,「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也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它不能辦別真偽,或對任何事物形成正確的判斷」。他還說,群眾就像個睡眠中的人,其理性已被暫時懸置,沒有了思考和推理能力。

「831死人」世紀謊言的一大教訓時,幕後煽動者可以利用虛假訊息,把群眾操控於股掌之中,結果可以充滿破壞力。要對付這危險武器,必須有一套高效的訊息發放系統,快速而全面地加以抗衡。

大家須記住,那麼一個荒謬透頂的現象,未來仍是會重演的,不能不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記者會

特朗普近期所言所行,令美國離民主國家越來越遠,更似一個朕即天下的封建王朝,「侵帝」隨己所欲,想砍誰就砍誰,最戲劇性的是,他身旁有個居心狠毒的「禍水紅顏」,不斷告枕頭狀,影響「侵帝」決策,破壞力比任何人更大。最近特朗普大刀闊斧清洗CIA等情報機構,以及早前撤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和其部屬之職,都與她在背後發功有關。此人就是極右網紅盧默,而特朗普對她言聽計從,兩人的誹聞甚囂塵上。「特朝」宮廷劇原已夠荒誕,如今還加入「紅顏亂政」戲碼,更多意想不到的離奇事,尚在後頭。

極右女網紅盧默(右)不斷向特朗普打「密報」,篤國安及情報部門高層的背脊,指部分人是不忠的「叛徒」。兩人的誹聞也越來越顯得是事實。

極右女網紅盧默(右)不斷向特朗普打「密報」,篤國安及情報部門高層的背脊,指部分人是不忠的「叛徒」。兩人的誹聞也越來越顯得是事實。

美國政壇地震消息不絕,鑊鑊新鮮鑊鑊金,美媒最新爆料,特朗普政府將對情報機構「洗太平地」,單是CIA就裁減1200人,其他如國家安全局、國防情報局等,亦削數千人。這次大清洗,並非「政府效率部」(DOGE)大裁公務員計劃的一部分,目的不單純是縮減公共開支,背後顯然另有所圖。CIA揸弗人拉特克利夫在一份聲明中,便透露了箇中玄機,他說「行動是確保員工能響應政府的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並為機構「注入新能量」。說得白些,就是清除不可靠的叛徒,換入忠於「侵帝」的新血。

整個「洗太平地」計劃,早在特朗普競選時已有腹稿,自從他上次敗選落台後,一直把情報機構上下視為「深層政府」重要部分,懷疑許多人對他心懷不軌,暗中與他作對,甚至密謀把他推倒,所以他未等到回朝,已準備日後進行大整肅。他甫上台,即任命曾助他對抗「通俄」指控的拉特克利夫做CIA局長,並把追隨者加巴德捧上「國家情報總監」之位,牢牢控制住整個情報系統。

在這過程中,一位全無官職的極右女網紅,竟一直貼身影響着特朗普的决策,那人就是只有31歲的盧默。去年特朗普競選期間,美媒已注意到她經常陪伴特朗普坐專機出遊,儼如「他背後的女人」,而其一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更滲入了「特老闆」的施政大計。例於她曾指出,奥巴馬和拜登任命的情報官員,多數欠缺操守,也缺乏把職責武器化的道德認知。因此,兩人留下的官員,很多都應被炒掉。

盧默這套「陰謀論」,與特朗普可謂心靈相通,對方自然十分啱聽,而整肅國安和情報機構的構思亦逐步成形,由意念變成具體行動計劃。更不可思議的,是她還向特朗普提出「炒魷」名單,點名指那些人是不忠於「侵帝」的叛徒,必須早日砍掉。

被她篤背脊而被炒的最新例子,是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此人本以為個位可坐得穩陣,想不到上任百日未到,竟成被特朗普飛走的首個核心官員,可見這「禍水紅顏」如何厲害。

盧默與華爾茲去職有關,從她一個舉動可見。她在炒魷消息出街後,即在社媒平台X發文「慶祝」,並說華爾兹和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被炒,是她的「功勞」。事實上,她早在日前已指名道姓建議撤走華爾茲,並說更多官員應隨他執包袱,如今「侵帝」終於聽她所言落刀,令她為成功「清君側」沾沾自喜。

原來獲特朗普器重的白宫國安顧問華爾茲,突然被撤職,與盧默在背後放毒箭,有一定關係。她在消息公布後,坦言這是自已的「功勞」。

原來獲特朗普器重的白宫國安顧問華爾茲,突然被撤職,與盧默在背後放毒箭,有一定關係。她在消息公布後,坦言這是自已的「功勞」。

盧默煮死華爾茲之前,早於3月就向華裔副國家安全顧問黄之瀚放毒箭,指他把中國利益放在美國利益之上,不應繼續留低。黄之瀚最後逃不過被炒厄運,「死」在這女子手下。

盧默給特朗普「密報」的殺傷力的確很大。在華爾兹和黄之瀚落馬前,她先發功搞垮國家安全局長霍爾,指他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有景轟」,而米利乃特朗普的「死對頭」,故他其實是潛伏在國安局的「反侵分子」,必須清除。特朗普隨即快速落刀,將他斬掉,並一併清除他在白宫國安委員會的「黨羽」。

一個女網紅,竟有這麼大威力,實在匪夷所思。有分析指,特朗普只是「放狗咬人」,盧默乃幫他出撃的惡犬。但也有美媒從另一角度看,指盧默與特朗普的關係殊不尋常,兩人誹聞有一定可信性,她因而可密密向特朗普告枕頭狀,直達天聽。

特朗普上台後瘋狂出招,已經夠亂,想不到竟還加演「紅顏亂政」的戲碼,更顯得一團糟,令人嘩然。看來「特朝」核心崩散,已為時不遠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