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831太子站事件」4周年,在整場黑暴中,論過程之荒誕,迷惑人心之深,它絕對可排第一。當年幕後黑手成功編造了一個「屠殺故事」,說一些人在站內遇害後,慘被毀屍滅跡,雖全無實據,狂熱群眾卻深信不疑,許多人為此投入暴亂「報仇」,成為當時最強勁的助燃劑。為何一個謊言會有那麼大的威力?它是怎樣生成的?為防止歷史重演,這些謎團很值得深入拆解。
一個城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詭異「傳說」,在民間輾轉相傳,但「831死人事件」並不一樣。黑暴爆發後不久,我們已清楚見到,騷亂後面有一個龐大高效的宣傳機器,當中不乏編寫故事和多媒體設計高手,加上滲透力極強的傳訊網絡,可快速進行廣泛煽動,把大量群眾推上街頭。「831死人事件」就是這個機器的產品,絕不只是坊間耳語相傳的 urban legend。
回頭細看831當日發生的事,警方進入太子站拘人鎮暴後不久,在網上討論區、社交平台及黄媒散播的訊息中,即可見到一個劇情連貫的劇本,引導接受資訊的群眾,由最初只懷疑當局隱暪真相,到越來越相信確有人被打死,這恍如拍攝電影,觀眾情緒如何隨着劇情轉變,全在「說故事者」預計之內。
當日太子站大亂,一批激進分子當場被捕,網上和社媒最初是提出質疑,當時連登討論區公布了黃媒現場拍攝的片段,指其中3個被捕者,並沒有出現在當局的被捕名單,神秘失了蹤。同時播他們被捕時的情況,指部分全無知覺,疑被壓斷頸骨。整個描述都在暗示他們已被殺掉,然後遭秘密處理了。
接着有人在youtube和社媒發放影片,於警員拘捕示威者的片段畫面上,加了「市民開始不再動」的說明,然後標題直指「懷疑警方打死人」。
要群眾相信真的有人死了,還須由「知情者」揭露,那時候,這類角色就紛紛出場,一名自稱「廣華醫院員工」的人,在社媒說自己於醫院停屍間見到太子站死者的屍體;另一名女子則對黃媒表示,警方打死6個示威者,她朋友是其中之一,其父母去報警,也被軟禁了。這些「人證」的真正身份是什麼,無從稽考,也沒有人去求證,顯然是被安排出場的角色。
這個虛構故事傳開後,泛民政客和反共媒體隨即擴而大之,當時公民黨議員楊岳橋便聯同三名自稱「消防處人員」的人士,開記者會指消防處修改了傷者紀錄,意即有人「被失蹤」。
大話越多人信,講的人就會越講越大,當時凡有不明屍體被發現,不管是在海上還是郊野找到,都立即有人圖文並茂放上網,指是「太子站死者」 。其中一名女死者的丈夫,明明已澄清太太因抑鬱症自殺,仍被網上硬「屈」是在太子站遇害,其荒謬絕倫,到了極點。
當時在太子站被捕的激進分子之一王茂俊,給「手足」以韓寳生之名列入了「死者」名單內,其實他一直生生猛猛,偷偷逃到英國要求庇護。他後來表露「真身」,說自己並沒有死,還講了一句話拆破了這個局:「他們只相信自己個劇本,認為我這個角色必須死。」
太子站打死人的「故事」由始至終沒有任何實據,反而一個網媒「傳真社」訪問了大部分太子站被捕者,包括被指「遭毀屍滅跡」的6個人,全部沒有「死」過,網上所有說法都是騙人的。
不過許多人寧願相信謊言,不信事實,他們在太子站擺放祭壇,不斷獻花跪拜飲泣,陷入完全非理性的瘋狂狀態,成為整場黑暴中,最荒誕、最匪夷所思的一幕。
為什麼群眾會盲目至此?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大師勒龐,在其經典著作《The Crowd》對此有一段解釋,說在群眾行動中,「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也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它不能辦別真偽,或對任何事物形成正確的判斷」。他還說,群眾就像個睡眠中的人,其理性已被暫時懸置,沒有了思考和推理能力。
「831死人」世紀謊言的一大教訓時,幕後煽動者可以利用虛假訊息,把群眾操控於股掌之中,結果可以充滿破壞力。要對付這危險武器,必須有一套高效的訊息發放系統,快速而全面地加以抗衡。
大家須記住,那麼一個荒謬透頂的現象,未來仍是會重演的,不能不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