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OM Sciences研發有機微電子材料 半導體產品少八成重金屬

社會事

OM Sciences研發有機微電子材料 半導體產品少八成重金屬
社會事

社會事

OM Sciences研發有機微電子材料 半導體產品少八成重金屬

2024年01月15日 15:45 最後更新:15:58

香港科學園微電子企業機質科學有限公司(OM Sciences)研究有機電子材料開發,其有機半導體電子產品可應用於智慧城市、家用氣體監測及電子消費產品等方面,公司表示,其產品較傳統同類產品金屬少80%,最終目標是製造可100%回收的電子產品。

機質科學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及首席顧問倪世明教授表示,公司研究有機電子材料開發,屬於有機電子學產業鏈上游,現時公司主要透過有機化學合成方式,製作有機半導體聚合物原材料,並已能完全合成多種能應用於不同場景的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近年來一直在做感應器樣板和參加不同展覽,向大眾及其他企業介紹可打印的微電子產品的概念和前景。

更多相片
機質科學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及首席顧問倪世明教授。

機質科學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及首席顧問倪世明教授。

機質科學首席財務官蘇承樂。

機質科學首席財務官蘇承樂。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OM Sciences微電子研發公司。

OM Sciences微電子研發公司。

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機質科學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及首席顧問倪世明教授。

機質科學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及首席顧問倪世明教授。

應用場景廣泛 全球首創打印半導體感應器

倪教授指出,合成的原材料可應用於打印微電子有機薄膜太陽能吸光材料、OLED放光材料、防靜電薄膜塗層。相對傳統微電子產業而言,有機化學合成的電子聚合物可塑性更高, OM Sciences研發的聚合物亦是首個利用有機半導體薄膜打印出溫度、氣體及壓力感應器。

倪教授續稱,公司所研發的半導體感應器材料可快速地打印在不同物體表面,目前公司的潛在合作客戶主要是不同行業的領先企業。相比起市面上的感應器,耗電量低可長時間備用,製作流程簡單,不需要用到高真空高溫儀器等特殊生產設備。

機質科學首席財務官蘇承樂。

機質科學首席財務官蘇承樂。

機質科學首席財務官蘇承樂介紹,現時公司亦與不同微電子業相關企業發展不同應用方案, 例如在智慧城市 (Smart City) 方面,香港有不少高樓大廈均採用玻璃幕墻設計,若採用半導體感應器便可以根據溫度高低而調整空調溫度,達至環保效果;在家用氣體監測上,藉助高敏感度的氣體感應器,可以即時檢測到家中是否出現煤氣洩露等情況, 感應器亦可連接手機應用程式,以便隨時監測;此外,壓力感應器亦可應用在老人院等場景,當臥床長者需要翻身或其他協助時,感應器感應到壓力變化後便會將訊息傳送至中央控制台,提醒護士進行護理工作。

追求環保   產品金屬含量已降低80%

電子產品在過去五六十年內急速發展,現今一般電子產品內含多種有毒重金屬,為降低有毒重金屬污染,機質科學的有機電子原材料和產品主要採用碳聚合物,這亦是國際科學領域上認同的綠色物料。倪教授表示,現階段公司的電子產品雖不能完全不使用金屬,但其產品應用的金屬含量已比現有的少約80%,同時團隊亦不斷開發對環境傷害更少的微電子物料,最終目標是製造出可100%可回收及可生物降解的電子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本地人才優勢助產業發展

倪教授表示,香港發展微電子業有一定的優勢,有許多傑出的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人員。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科研、金融及產業化經驗,這些優勢都能迅速加快先進製造產業的發展。機質科學的科研人員以香港人為主,本地大學可培養人才以支持產業發展,在大灣區一體化及政府輸入人才政策下,亦為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人才。現時該公司的顧問團隊來自不同領域。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機質科學部分產品。

對於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倪教授表示,現時公司所研究的有機微電子材料開發已於產業鏈的上游先行出第一步,未來希望形成一個產業生態鏈,再讓更多不同核心及相關產業加入。目前公司亦與其他微電子企業商討如何能將此類有機材料產業化。

OM Sciences微電子研發公司。

OM Sciences微電子研發公司。

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香港科學園的微電子研發公司,主要開發尖端感測器技術,用於醫療、保健、環境和建築等各個領域。 與傳統感測器中使用的材料不同,其感測器中使用的活性材料由碳基π共軛材料 (carbon-based π-conjugated materials) 組成,易於感測器晶片製造。研發團隊也專注研發可印刷微電子產品的新型有機電子材料。 第一代有機基質系統是一項受美國專利保護的技術,用於感測器應用。

微電子一直是科技園公司重點發展產業之一,位於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MEC) 預計於今年投入營運,以推動微電子業的發展。MEC提供先進的專用基礎設施和硬件配套,吸引企業進駐。

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有研究發現,美國28座城市出現「土地下沉」情況,每年約下沉0.08至0.4英寸,長期恐怕破壞建築物與基礎設施的結構完整性,影響3400萬人,即全美約12%的人口。

28座城市出現「土地下沉」情況

據外媒報道,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大學(Virginia Tech)透過衛星雷達測量技術,調查全美人口最多的28座城市的土地下沉情況。結果發現,每一座城市至少都有20%面積正在下沉,其中25座城市的下沉面積更高達65%。

觀看影片

其中,紐約、芝加哥、西雅圖、丹佛與另外5座城市每年下沉0.08英寸(約0.2厘米)。德州的幾座城市下沉速率偏高,每年達到0.2英寸(約0.5厘米),休士頓部分地區更達到每年0.4英寸(約1厘米)。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微小變化累積 將增加災難風險

研究第一作者奧亨恩(Leonard Ohenhen)警告,即使土地只往下移動一點點,都可能「深刻」影響建築物、道路與水壩的結構完整性,「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微小變化將累積起來,放大都市系統內的弱點,增加洪水風險。」

與他共事的「地球觀察與創新實驗室」副教授西爾薩伊(Manoochehr Shirzaei )也表示,不穩定的土地活動,可能破壞建築物、地基與基礎設施,「隨著時間推移,基礎設施可能默默受損,等到破壞程度很明顯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甚至可能釀成災難。在迅速擴大的都市中心,這種風險往往會被加劇。」

紐約。AP資料圖片

紐約。AP資料圖片

土地下沉主因是開採地下水

研究團隊指出,土地下沉主因是開採地下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對於淡水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但若地下水抽取速度高於補充速度,含水層就可能在地底下崩塌,並且被壓得緊實。

紐約。AP資料圖片

紐約。AP資料圖片

天氣模式變化等因素可能加快下沉速率

此外,天氣模式變化、都市人口成長、社會經濟發展的複合效應,也可能加快下沉速率,甚至讓先前穩定的區域,變得更容易遭受洪災、基礎設施故障及長期土地退化的影響。

對此,研究團隊也提出解決方法,包括把土地下沉監測,納入都市規劃政策,並且對地下水抽取,進行更完善的監測與管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