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睇耳仔就知有冇狐臭?台醫生揭:98%狐臭患者有這1特徵

生活事

睇耳仔就知有冇狐臭?台醫生揭:98%狐臭患者有這1特徵
生活事

生活事

睇耳仔就知有冇狐臭?台醫生揭:98%狐臭患者有這1特徵

2024年06月16日 07:00

台灣醫生揭98%狐臭患者都有1共同特徵,透過看耳仔就可判斷有沒有狐臭。

台灣皮膚科醫生指出狐臭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夏天一到,有人因為容易出汗而出現狐臭味,這對很多人而言是一件極為困擾且尷尬的事情。台灣皮膚科專家沈孟暵醫生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狐臭的產生和多個因素有關,包括濕耳垢、青春期的荷爾蒙變化、家族遺傳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青春期荷爾蒙刺激會使得汗腺發達從而增加狐臭風險

沈醫生解釋,人體的汗腺分佈於全身的小汗腺,以及腋下及私密處的大汗腺(又稱頂漿腺)。當腋下流汗時,大汗腺分泌的汗腋經由表皮細菌的分解,會散發出強烈異味。而隨著青春期荷爾蒙的刺激,頂漿腺發達者便會產生強烈異味,導致腋下濕濕黏黏,且衣服也會沾染黃色污漬。

有狐臭的人98%都有濕耳垢的問題

其中,有狐臭困擾的人,超過98%都有濕耳垢,因而判斷有沒有狐臭,只需要「看耳朵就知道」。隨著青春期開始,這股味道會越來越明顯。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狐臭和遺傳有密切關聯

此外,狐臭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若父母雙方都有狐臭,其子女出現狐臭的可能性介於60%至80%之間,如果只有其中一方有狐臭,這一比例則降至50%。另外,狐臭和飲食以及精神狀態和腋下毛量有關。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針對如何改善狐臭的問題,沈孟暵醫生提出以下4個方法:

1. 保持清潔

流汗之後應立即清洗並保持腋下乾燥,換上乾淨的衣服,能有效降低異味的產生。

2. 飲食調整

減少攝入肉類和乳製品等可能刺激皮脂腺和大汗腺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如蔬菜等,有助改善異味。

3. 剃除腋毛

剃毛可以減少汗水和細菌在腋下的積聚,有助於保持清潔和減少異味。

4. 使用止汗劑

選用合適的止汗劑可以抑制汗水的分泌,從而減少異味。但需注意有傷口和大量出汗的情況下應避免立即使用,最佳使用時期應在睡前和肌膚乾燥的情況下。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狐臭嚴重者醫生建議透過手術治療改善

若這些日常方法無法有效改善狐臭,沈醫生建議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如磁波熱能除汗術、螺旋刀刮除術或肉毒桿菌注射等。他強調,無論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患者都應與醫生進行充分討論,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及可能復發的風險。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的同時也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不少人一到關鍵時刻就頻繁想要上廁所,醫生指出:「腸易激綜合症」作祟,壓力所致。

許多人在關鍵時刻就想上廁所 醫生指出是腸易激綜合症的表現

關鍵時刻掉鏈子?不少人一到關鍵時刻或是在面對重要場合時,就會出現腸胃不適想要上廁所的表現。醫生指出,這可能是腸易激綜合症(IBS)在「搗鬼」。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女子從學生時期至工作階段經常因緊張導致腸胃不適頻繁上廁所

內地一名女子陳晨自學生時期起,便經常在考試中途或重要場合中突然想要上廁所,「每逢緊張時刻就肚子痛」,這個令她尷尬的症狀一直伴隨她至工作階段,諸如她在面試時僅交流幾句後就不得不離席、述職時經常忍著腹痛進行,出差時上吐下瀉等,導致她錯失了不少良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醫生確認女子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女子曾進行多次消化系統檢查,但始終未能找出原因,直到一名經驗豐富的醫生提出,她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症。醫生指出,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便秘和大便形狀異常,患者年齡多為20至50歲的中青年群體,女性的患病率略高於男性。病症慢性持續或可頻繁發作,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學習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醫學界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大部分患者的腸道菌群會出現失衡,於是研究人員將目光聚集到「腸道菌群」上。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腸道菌群平衡對維持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腸道菌群失衡會導致腸道功能障礙

研究顯示,腸道不僅是消化吸收的場所,也是腸道細菌「戰場」,上千種細菌聚集於此,總數量比人體自身細胞還多10倍。腸道內的黏膜層就像一堵「防護牆」,而有益菌則如同守護這堵牆的「軍隊」。當這些益生菌足夠強大,能夠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時,腸道便能保持健康。然而,一旦這些菌群失衡,致病菌就可能「異軍突起」破壞這堵牆,從而導致腸道健康受損。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腸道屏障功能受損不僅影響免疫系統還可能導致腸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

腸道的屏障功能一旦受損,不僅會影響免疫系統,還可能導致整個腸神經系統出現問題。再加上腸道含有約5億個神經元,腸神經系統甚至中樞神經系統也會紊亂,導致腸道蠕動異常,敏感性升高,從而變得容易「激動」。

情緒波動或不當飲食均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誘發腸易激綜合症

醫生也指,在情緒波動、高壓或不當飲食,諸如食用油膩、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後,腸道菌都可能失衡,進而誘發腸易激綜合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