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分別在4月和5月就垃圾收費以電話問卷方式向合共超過1500人進行意見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不支持政府實施垃圾收費。
對於政府延期到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調查發現,超過3成人認為需要再押後,超過4成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實施。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垃圾收費面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足夠的回收配套設施和加重市民的經濟負擔。
民建聯表示,調查結果反映,主流民意反對政府按計劃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計劃、政府準備不足、市民認為執法困難以及憂慮垃圾收費所衍生的環境衛生問題,以及在目前徵費計劃會加重市民及業界的負擔,建議政府應該暫緩垃圾收費計劃,認為不應把「徵費」視為減廢的唯一或必然手段,避免跌入「只有徵費才是環保」的誤區。
民建聯fb視頻截圖
民建聯就推動環保減廢提出11項建議,包括具體謀劃未來發展藍圖、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廚餘機、奠定更清晰細緻的垃圾分類指引,加強「綠在區區」公私營協作,以及加強公眾教育等。
民建聯fb視頻截圖
民建聯的調查發現,近8成受訪劏房租戶認同透過設立劏房居住環境的最低標準,可以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最多租戶關注是可以盡快上樓及提升居所防火安全,民建聯倡議以「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劏房認證。
民建聯
民建聯在上月至本月初,透過網上及面對面的形式,收集劏房租戶的意見,成功訪問了477人。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政府落實簡樸房規管制度,是改善劏房環境的重要里程碑及轉捩點,但明白過程並不容易,認為政策有效執行仍取決於多方面努力,包括當局要制訂好租戶安置計劃,也要劏房業主或代理人配合。
2024施政報告_低收入_劏房
民建聯提出倡議,包括政府可推出臨時安置計劃,在過渡性房屋加設新類別的申請資格,讓因實施登記期或寛限期期間,被迫離開居所的住戶可獲得安置;另外要持續營運過渡性房屋,以社會房屋模式運作,以支援有住屋困難的合資格住戶。
針對業主方面,民建聯提出「早鳥計劃」吸引業主盡早為其劏房登記及認證,建議登記期一年之內,在前半年內完成登記的業主,其後寛限期內的認證費,可獲減免。在寛限期三年內,前兩年半內完成認證者,也可獲減免認證費用。另外當局必須加強執法及巡查,並設立舉報機制,避免劣質劏房「地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