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博客文章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2024年06月15日 07:00

周初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成為開埠以來首位上太空的香港人,難怪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是香港人的驕傲,是香港青年人的榜樣。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當局未公布入選的載荷專家是何人,但坊間流傳的消息,入選者是女總督察黎家盈,擁香港大學博士頭銜,2011年發表博士論文,探討網絡盜版運作,及建立模型追蹤初始播種者,協助執法部門打擊科網罪案,她擅長資訊科技及電腦,加入警隊後在特別部門工作,曾借調至保安局,去年曾到北京接受訓練。

所謂載荷專家,可理解為太空船的乘客,要成為載荷專家,除了必須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對身體狀況和心理質素也有很高的要求,香港共有120人報名載荷專家選拔,全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教授,能夠從120名頂尖人物中脫穎而出,自然不簡單,資料顯示,黎家盈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除了是電腦專家,更是三孩之母,令人感覺更貼地。

以往航天科技對香港來說遙不可及,但原來香港的大學學府已開始發展太空科技,而且有一定成績,如香港科技大學,去年其主導研發的高分辨光學衛星「雄彬一號」成功升空,成為本港高等院校第一顆衛星,其後暴雨山泥傾瀉,「雄彬一號」協助分析山泥傾瀉的分佈與受災狀況。此外科大也參與分析國家「嫦娥一號」所收集的微波數據。

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多次參與內地「嫦娥」、「天問」項目,如「嫦娥三號」的相機指向系統、「嫦娥五號」的採樣裝置研發,在「天問」項目協助火星地形測量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大學,都參與過太空研究。

另一方面,首顆在香港製造的商業衛星「香港星」去年在內地海上發射,香港也出現了首家民用人造衛星生產基地。反映太空科技不單是高等學府的研究,更落地到製造領域,

回歸之前,港人做夢也不會想到發展太空科技,出現港產太空人,特區政府這幾年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大眾對科技發展的認同漸漸增加,在一些展覽中,可以看見不少年青人有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發明。據我所知,現在不少中學都鼓勵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索。

本世紀初本港原有發展科技的契機,當時更是大財團參與,然而大家當時仍沉醉金融地產興旺的時光,所謂「High tech hi 嘢,low tech 撈嘢」,錯過了發展科技的機會,現在正是急起直追的時候。

雖然與區內的台灣、新加坡比較,香港科技發展仍須努力,但香港有本身的優勢,包括資金來去自由,集資容易,金融基建高效,法律制度完善,這些特質並沒有改變,相信可吸引到外國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加上內地的支持,科技將成為金融以外另一產業,讓年青人有更廣闊的出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五一黃金周假期結束,一連五天的假期,行政長官李家超指,香港共錄得110萬名旅客訪港,按年增加22%,其中內地旅客增長約20%,非內地旅客則增長約30%。據零售商反映,內地旅客消費互有升跌,經濟環境改變,期望再次出現如以往名店門前長龍的情境再出現屬不切實際,旅遊零售甚至各行各業,也要適應新形勢。

五一黃金周仍有不少遊客訪港。

五一黃金周仍有不少遊客訪港。

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透露,五一黃金周假期整體零售市道有升有跌,首兩天零售市道較好,第三天以後生意回落不少,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生意增加,服裝和電子產品則減少 ; 餐飲方面,業界也指生意較去年增加,大眾化價錢食肆對旅客吸引力較大,生意基本上增加兩至三成。至於以往經常排長龍的廣東道名店,除了個別時段和店鋪,並不見有人龍。

聽到現時旅客經常說「窮遊」,購物着重性價比,不少以「特種兵」模式來港,到各地「打卡」拍照,參觀一些景點,看完夜景就返內地,即使兩日遊,也選擇在深圳、今年甚至出現在麥當勞過夜。

這符合現在的經濟環境,以往或有內地遊客來港買電子產品、手機等,但這些現時在國內都可買到,藥妝香港仍有優勢,金行也有人氣,加上匯率因素,在港買金飾仍相當化算。餐飲方面,大眾化價錢、有點口碑的小店,仍然大排長龍。

事實上,比對起內地,香港的五一黃金周消費絶不遜色,據內地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在內地,5天假期出遊人數按年增長6.4%,出遊總花費1802.6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8%,均為個位數增幅,且低於去年。反映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人人都會謹慎消費。

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者若能調整心態,明白現在賺錢比以往困難,需要性價比高才有生意,而本港租金高昂,成為旅遊零售甚至整體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這並非一時三刻能夠改變,不過困境之中,仍有店鋪生意不俗,或是產品性價比高,或是懂得利用小紅書等宣傳。而即使如何困難,旅遊業切勿重回十多年前低價團、帶遊客到工廈珠寶店關門迫購物的舊路。

特首李家超形容黃金周香港「丁財兩旺」,事實上,有蘭桂坊餐廳透露生意增長40%至50%,珠寶、化妝品及海味的商戶生意亦增長約40%,可見香港零售餐飲仍有吸引力,只要有本身特色仍有生意。當局若能好好加強科技應用,例如計算人流,掌握內地KOL喜好,內媒推介景點和路線等,能夠做到包容各類旅客,好客香港,自然可以客似雲來。

業界也可拓展其他客路,例如東南亞遊客,此外近年韓國旅客也見增加,能多設性價比高的三星級酒店,對拓展海外遊客有幫助。香港未來可期。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鄭錦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