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博客文章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產太空人誕生 航天科技有前景

2024年06月15日 07:00

周初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成為開埠以來首位上太空的香港人,難怪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是香港人的驕傲,是香港青年人的榜樣。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特首李家超周初公布本港有一人入選載荷專家。(圖片來源 : 政府新聞短片截圖)

當局未公布入選的載荷專家是何人,但坊間流傳的消息,入選者是女總督察黎家盈,擁香港大學博士頭銜,2011年發表博士論文,探討網絡盜版運作,及建立模型追蹤初始播種者,協助執法部門打擊科網罪案,她擅長資訊科技及電腦,加入警隊後在特別部門工作,曾借調至保安局,去年曾到北京接受訓練。

所謂載荷專家,可理解為太空船的乘客,要成為載荷專家,除了必須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對身體狀況和心理質素也有很高的要求,香港共有120人報名載荷專家選拔,全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教授,能夠從120名頂尖人物中脫穎而出,自然不簡單,資料顯示,黎家盈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除了是電腦專家,更是三孩之母,令人感覺更貼地。

以往航天科技對香港來說遙不可及,但原來香港的大學學府已開始發展太空科技,而且有一定成績,如香港科技大學,去年其主導研發的高分辨光學衛星「雄彬一號」成功升空,成為本港高等院校第一顆衛星,其後暴雨山泥傾瀉,「雄彬一號」協助分析山泥傾瀉的分佈與受災狀況。此外科大也參與分析國家「嫦娥一號」所收集的微波數據。

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多次參與內地「嫦娥」、「天問」項目,如「嫦娥三號」的相機指向系統、「嫦娥五號」的採樣裝置研發,在「天問」項目協助火星地形測量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大學,都參與過太空研究。

另一方面,首顆在香港製造的商業衛星「香港星」去年在內地海上發射,香港也出現了首家民用人造衛星生產基地。反映太空科技不單是高等學府的研究,更落地到製造領域,

回歸之前,港人做夢也不會想到發展太空科技,出現港產太空人,特區政府這幾年大力推動科技發展,大眾對科技發展的認同漸漸增加,在一些展覽中,可以看見不少年青人有各式各樣的創新科技發明。據我所知,現在不少中學都鼓勵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索。

本世紀初本港原有發展科技的契機,當時更是大財團參與,然而大家當時仍沉醉金融地產興旺的時光,所謂「High tech hi 嘢,low tech 撈嘢」,錯過了發展科技的機會,現在正是急起直追的時候。

雖然與區內的台灣、新加坡比較,香港科技發展仍須努力,但香港有本身的優勢,包括資金來去自由,集資容易,金融基建高效,法律制度完善,這些特質並沒有改變,相信可吸引到外國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加上內地的支持,科技將成為金融以外另一產業,讓年青人有更廣闊的出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日,媒體報導了一則令人痛心的少女被童黨圍毆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有持份者呼籲懲教署做好更生工作,避免童黨獲釋後再犯。作為懲教署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的名譽顧問,我希望向公眾介紹懲教署在青少年在囚人士更生方面的努力,也呼籲社會攜手合作,為更生人士創造包容和支持的環境。

懲教署一直致力為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全面更生服務,實施一系列針對青少年在囚人士的教育、心理輔導和社區參與計劃,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親社會態度,提升面對重返社會後各種壓力和挑戰的能力。

在教育方面,懲教署為14至20歲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半日教育及半日職業訓練和身心發展計劃,修讀遙距課程及參加公開試,鼓勵他們考取認可資格。過去五年,青少年在囚人士投考公開試的合格率由2020年的75%上升至2024年的90.6%,這成績不僅展示了在囚人士的努力,也反映了懲教署教育支援方面的成效。

2022年,懲教署推出「沿途有『理』」計劃,按三大更生計劃方針,包括認識中國歷史及加強國民教育 ; 心理及價值觀重整 ;及生涯規劃和家庭關係重修,協助在囚人士重新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該計劃下,署方於壁屋懲教所及沙咀懲教所設立了「青少年研習所」,為在思想和情緒上遇到挑戰的青少年在囚人士,提供心理修復與重建的空間。此外,署方於筲箕灣的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成立了「正向實踐坊」,為獲釋後的青少年及其家屬提供心理輔導,並進行以家庭為本的心理治療,從而幫助他們培養親社會導向、正向價值觀和思維,改善情緒調控,以利重新融入社會。

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透過資訊科技,為在囚人士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懲教署臨床心理學家透過資訊科技,為在囚人士提供心理治療服務。

懲教署還積極推動社區教育,向社區的青少年宣揚「愛護家國、奉公守法、遠離毒品、支持更生」的信息。通過「更生先鋒計劃」和「更生速遞」等活動,提醒青少年犯罪的惡果,和吸食毒品的禍害。2024年12月推出 「Captain Gor同學會」及相關手機應用程式,招收中小學生成為會員,安排他們參與國家安全、國民教育、防罪、禁毒、助更生以及文化交流活動,並物色具潛質的青少年加入「更生先鋒領袖」行列,培育未來的社會棟樑。

青少年在囚人士的更生工作,需要從教育、心理輔導,和家庭關係復修做起。然而,他們在重返社會後,往往面對偏見和歧視。不僅影響心理健康,也可能使他們再次誤入歧途。我們呼籲社會各界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更生人士,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只有通過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幫助更生人士重建自信,重新融入社會,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員。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蕭楚基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