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媒曝光CIA佈局70年 擬在印本土建立新國家 利用鏈條激化社會矛盾

博客文章

印媒曝光CIA佈局70年 擬在印本土建立新國家 利用鏈條激化社會矛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媒曝光CIA佈局70年 擬在印本土建立新國家 利用鏈條激化社會矛盾

2024年06月19日 16:10 最後更新:18:18

最近,印度《果阿紀事報》等媒體爆出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疑似在孟加拉國、緬甸和印度東北部策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這項秘密活動已進行了長達70年。

印度東北部一直是一個歷史、宗教、民族問題複雜的地區,騷亂和衝突時有發生。印媒分析稱,如果CIA的計劃得逞,這無疑將加劇印度東北部的動蕩局勢,給印度帶來巨大的戰略性挑戰。

CIA為何盯上印度?

儘管這項計劃看似突然,但仔細翻閱CIA在印度及其鄰國孟加拉國的布局,可以發現,伏筆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埋下。根據印度媒體的說法,CIA計劃在這一地區建立的是一個宗教國家。宗教問題為何成為CIA的切入點?實際上,宗教矛盾早已是印度社會分裂的一大主要因素。而在這個矛盾激化的過程中,美國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媒體報道背後的陰謀

在過去幾年裏,美國媒體關於印度宗教矛盾的報道數量顯著增加。根據央視資深政經記者「玉淵潭天」統計,2023年前相關報道每年約為300篇左右,但在2023年,這一數字急劇攀升至4340篇。今年還未過半,報道量已經達到1700篇。這些報道中,頻繁提及一個印度的地名——曼尼普爾邦。這個邦長期以來是印度內部種族和宗教矛盾的熱點地區。

曼尼普爾邦的衝突與虛假信息

去年5月,曼尼普爾邦的宗教矛盾升級,兩個月內導致140多人死亡,5萬多人流離失所。與此同時,關於這一地區「獨立」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矛盾為何會突然激化?在5月期間,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關於曼尼普爾邦的虛假信息,這些信息挑起了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團體之間的衝突。

社交機器人的作用

在對過去一年的社交媒體數據進行清洗後,發現有30679個賬號經常參與印度宗教矛盾相關的討論。通過技術手段識別,有2720個疑似社交機器人賬號直接參與了曼尼普爾邦相關信息的發布。這些虛假信息的傳播顯然是一場有預謀、有組織的行動。

幕後黑手:基督教廣播網與CIA

在這些報道中,一家名為「基督教廣播網」(CBN News)的媒體機構頻繁出現。該媒體持續不斷地掀起相關話題的討論,其信源來自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USCIRF)。這個委員會隸屬於美國聯邦政府,經常發布所謂的調查報告,指責印度存在針對某些宗教群體的迫害。

曼尼普爾邦的宗教矛盾激化後,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還多次通過發布消息、組織專家討論的方式,批評印度的宗教問題。這些信息通過「基督教廣播網」這樣的媒體大肆傳播。

USCIRF與CIA的聯繫

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的50多名委員中,有多位與CIA有密切聯繫。他們在CIA下屬的基金會任職,參與為CIA招募間諜的機構工作。換句話說,印度宗教矛盾相關話題的不斷發酵背後,有CIA直接參與的證據。CIA通過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出具調查報告,「證明」印度存在針對一些宗教群體的迫害,之後,一些美國的社會活動人士充當「話筒」,而美國媒體不斷炒作這些議題,並專門挑一些敏感節點進行投放。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操作鏈條,激化社會矛盾。

CIA的「秘密行動」機制

CIA內部有一項特殊的機制,叫作「秘密行動」機制。這項機制的源頭是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簽署的一份秘密文件,文件明確規定,CIA可以在國外實施包括宣傳、心理戰、破壞、反破壞、顛覆、暗殺、准軍事行動、策動和援助叛亂等行動。美國要在印度策動叛亂甚至是「建國」,其布局在更早時期就已開始。

歷史上的CIA布局

70多年前,為了擴大在南亞的影響力,美國開始對印度進行大規模滲透。白宮此前曾公布了一份關於印度的文件,差點泄露了CIA一名「臥底」的身份——根據報告描述,這個人是印度前政府的內閣成員之一。CIA還建立了印度高級軍官的「性格檔案」,通過一些「看似無害的對話」和公開講話,判斷軍官的指揮風格、性格缺陷等,推測印軍的軍事動向。

美印關係的微妙變化

印度問題專家表示,儘管美印兩國在不少議題上有共同語言,但近幾年,印度在一些國際事務上並沒有完全聽從美國,這讓美國對印度的不滿日益積累。一些前美國政府官員和美國智庫也在懷疑,印度究竟能否擔當起美國「可靠盟友」的角色。

去年5月,曾擔任美國國安會西南亞事務高級主管的阿什利•特利斯在《美國外交事務》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對印度的糟糕投注》的文章,呼籲美國重新評估與印度的關係。

CIA在印度的行動升級

印度希望通過與美方合作來制衡中國,但總是打自己的小算盤。這讓美國决定對印度進行敲打,就像CIA在意大利、伊朗和埃及等國家所做的那樣。以前,CIA主要通過報紙和大規模街頭抗議發動行動。現在,CIA利用社交機器人,形式更隱蔽,更難以察覺。印度使用率最高的幾大社交媒體如Instagram、Facebook、X和WhatsApp等,背後都是美國資本操控。

美國通過CIA在印度埋下了許多「釘子」,甚至在盟友國家也毫不手軟。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則可能是致命的。國際政治中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片! 韓國電池廠42秒內3.5萬個鋰電池爆炸 專家解讀大火是如何發生的

2024年06月26日 10:53 最後更新:12:42

6月24日上午,韓國電池製造商ARICELL位於韓國京畿道華城市的電池廠發生火災。 監控錄影揭示韓國電池工廠火災發生的恐怖瞬間,從最初的煙霧升起直至全面失控,整個過程僅耗時42秒。

10時30分03秒:首次爆炸,出現白色煙霧。

首次爆炸後12秒:兩名員工搬離爆炸區域附近的物品,想防止火勢蔓延。

首次爆炸後25秒:第二次爆炸緊隨其後。

首次爆炸後28秒:第三次爆炸接踵而至,火勢愈發猛烈。

首次爆炸後29秒:一名員工使用乾粉滅火器,但未能撲滅火焰。

首次爆炸後31秒:第四次爆炸再次發生,火勢進一步失控。

首次爆炸後的37秒:多塊電池相繼爆炸,火勢急劇擴大。

首次爆炸後的42秒:夾雜黑白兩色的濃煙徹底遮蔽了監控攝像頭的視野。

隨後:3.5萬個鋰電池發生爆炸。

截至6月25日,京畿道消防災難本部確認,這場災難已導致23人喪生,包括17名中國公民;另有2人重傷,6人輕傷。確切的遇難者國籍及人數尚待進一步核實。

電池廠火災後現場。

電池廠火災後現場。

那麼電池為何起火?

據韓國消防署災難預防科長金振英在簡報會上的陳述,起火點位於工廠3號樓2層,存放的約3.5萬個圓柱形鋰電池單元發生爆炸性燃燒。

現場堆叠充滿電的的電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孟祥東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稱:「第一次出現白煙,應該是有一塊電池發生了熱失控。電池內部反應產生的煙氣通過電池安全閥釋放。緊接著由於熱失控電池傳遞的熱量導致其相鄰電池也發生了熱失控,煙氣更大了。」他解釋稱,熱失控通常發生在熱、電和機械等濫用條件下,如環境溫度過高、過充或過放、碰撞擠壓等。

堆叠充了電的電池起火。

堆叠充了電的電池起火。

孟祥東表示,此時電池內部材料之間發生化學反應並放熱,同時產生氣體。這些反應將導致新的副反應發生,形成惡性循環。

電池熱失控時表面溫度升高極快,最高能達到1000攝氏度,內部可燃氣體達到耐壓極限時,電池的「安全閥」會被衝開。隨後,可燃氣體釋放而出,遇到點火源或高溫物體後,發生起火爆炸。

火勢迅速擴大。

火勢迅速擴大。

問題出在充電100%+堆疊擺放。

6月25日公開的監控視頻顯示,成排的電池密集地置於白色方形外殼中,引發討論。

為何採取這種擺放方式?孟祥東解釋稱:「工廠將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通過串並聯的方式集成為電池模組。所以我們看到堆叠的白色正方形,實際上是一個完整模組,內部包含多個小電池單元。」

孟祥東也指出了這種設計的潛在風險:「一旦其中一塊電池發生熱失控,由於其密集的擺放方式,熱失控電池會向其周圍電池傳遞熱量,引發模組內的熱失控傳播,導致火災迅速擴散。」

他進一步解釋說:「鋰亞硫醯氯電池是一次性電池,與常見的可充放電迴圈電池不同,儘管其能量密度大、自放電率低、性能優越,但一旦發生事故,其危險性超過我們通常使用的半滿電狀態下的可充放電迴圈電池。」

韓國國立消防研究所研究員羅勇雲在火災現場分析了鋰電池的狀況,他指出:「考慮到可充放電迴圈電池的火災風險,韓國業界標準是將電池充至50%左右的電量後出廠。一次性電池在出廠前會充滿電,這使得它們在火災中的危險性和爆炸可能性遠超二次電池。」

孟祥東補充說:「像鋰亞硫醯氯電池這種一次性電池,並不是新能源汽車常用的動力電池,它們通常用於工業領域的電子設備,如智慧型儀器表和監控設備等。市場上常見的主流電池,如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鎳鈷錳電池,被分別應用于儲能電站和電動汽車領域。」

一場災難就從這一堆小小的堆叠電池開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