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吉烏鐵路進展牽動美國神經 專家預警美方或千方百計阻建設 包括散布消息詆毀

博客文章

中吉烏鐵路進展牽動美國神經 專家預警美方或千方百計阻建設 包括散布消息詆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吉烏鐵路進展牽動美國神經 專家預警美方或千方百計阻建設 包括散布消息詆毀

2024年06月20日 18:05 最後更新:18:15

中吉烏鐵路建設項目的進展,又觸動了美國的敏感神經。

去年3月,蘭州新區首趟數字化「中吉烏」國際多式聯運貨運班列發車。央視新聞圖片

去年3月,蘭州新區首趟數字化「中吉烏」國際多式聯運貨運班列發車。央視新聞圖片

中吉烏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簽署不到兩周,該鐵路建設又迎來新進展。據俄羅斯《獨立報》報道,18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開始審議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建設合作的法律草案。

專家們表示,這條鐵路對促進沿綫各國乃至整個地區互聯互通、加强經貿往來意義重大,也因此吸引多方關注。有吉爾吉斯斯坦專家稱,美國也正緊盯這一鐵路的建設情况。

「美國或將千方百計阻礙這一鐵路的建設。」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晚報》18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出於對中國在中亞地區影響力增强的擔憂,美國不太可能忽視中吉烏鐵路項目的啓動。去年5月,中國和中亞五國在西安首次舉行峰會,進一步加深合作關係。美國緊隨其後借用中亞五國總統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機會,首次召開「C5+1」總統級別對話峰會。

報道稱,對於中吉烏鐵路建設,美國采取的相關措施可能包括控制媒體散布所謂的「獨立」調查消息,以詆毀鐵路建設和項目參與者。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吉爾吉斯斯坦非政府組織可能會提出有關生態危害、影響居民生活等問題。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汪金國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美國出於牽制中俄的戰略考慮,加緊拉攏中亞國家。美國時下關注中吉烏鐵路的建設進展,主要有以下考量:首先,從與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競爭角度而言,中吉烏鐵路建設落地,將强化中國在該地區的國際影響力,從而不利於美國爭奪在中亞地區關鍵事務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其次,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和礦産資源,對於全球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中吉烏鐵路建設還將强化中國與歐洲、阿拉伯和南亞地區的聯繫,有利於中國鞏固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尹錫悅訪問烏茲別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駐美大使館圖片

尹錫悅訪問烏茲別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駐美大使館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吉烏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簽署一周後,14日,在韓國總統尹錫悅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韓國機車車輛製造商現代羅特姆和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公司簽署《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公司六列高速列車供貨合同》。據韓聯社報道,這項合作達2700億韓元。韓方將向烏茲別克斯坦出口6列時速可達250公里的高速列車,每列7節車厢,共42節。

不少媒體也關注到「烏茲別克斯坦購買韓國高速列車技術」,並以「烏放弃中國高鐵技術,轉身與他國簽訂單」為題進行報道。事實上,韓國向烏茲別克斯坦提供的高速列車服務並非中吉烏鐵路段,專家介紹稱,中吉烏鐵路終點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東部城市安集延,未到塔什幹,而韓國列車服務涉及的路綫是從塔什幹往西通行。

除了韓國之外,烏茲別克斯坦與西班牙、俄羅斯、中國等國在這一領域都有合作。中吉烏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簽署後,中國相關企業西部建設、八一鋼鐵、航天智裝、凱發電氣等紛紛表示將緊密跟踪中吉烏鐵路項目進展,並積極參與項目招投標。

中吉烏鐵路路線圖。

中吉烏鐵路路線圖。

中吉烏鐵路起自新疆喀什,經吉爾吉斯斯坦進入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未來可向西亞、南亞延伸。對吉爾吉斯斯坦而言,中吉烏鐵路的修建將完善本國鐵路網。烏茲別克斯坦致力於「交匯」東西向的中吉烏鐵路與南北向的鐵爾梅茲—馬扎裏沙裏夫—喀布爾—白沙瓦鐵路,從而推動本國成為國際性交通運輸樞紐。

汪金國表示,此前,從中國經中亞通往歐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主要陸路通道是通過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中吉烏鐵路將使中國到歐洲的陸地運輸路綫縮短近900公里,貨物運輸時間縮短約8天。

他認為,更短、更快和成本更低的陸路運輸綫路,將大大增加內陸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貨運通行量,兩國每年可依靠貨物過境取得豐厚收益,同時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其次,中吉烏鐵路的建成將徹底打破中亞地區沒有出海口的限制,縮短中亞産品至世界其他主要市場的運輸周期;此外,在俄烏衝突對中亞地區的貿易和跨境運輸造成衝擊的背景下,中亞地區國家希望有能够規避西方制裁限制的代替選項,中吉烏鐵路不經過俄羅斯境內,可以滿足這些國家針對西方制裁風險的對沖需求。

從長遠角度看,汪金國認為,中亞有機會成為整個歐亞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中吉烏鐵路將成為連接中國與中亞、南亞和歐洲的新出口,對中國進出口路綫多元化、釋放新疆和西部地區經濟外貿潜力有重要意義。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西班牙

往下看更多文章

有片! 韓國電池廠42秒內3.5萬個鋰電池爆炸 專家解讀大火是如何發生的

2024年06月26日 10:53 最後更新:12:42

6月24日上午,韓國電池製造商ARICELL位於韓國京畿道華城市的電池廠發生火災。 監控錄影揭示韓國電池工廠火災發生的恐怖瞬間,從最初的煙霧升起直至全面失控,整個過程僅耗時42秒。

10時30分03秒:首次爆炸,出現白色煙霧。

首次爆炸後12秒:兩名員工搬離爆炸區域附近的物品,想防止火勢蔓延。

首次爆炸後25秒:第二次爆炸緊隨其後。

首次爆炸後28秒:第三次爆炸接踵而至,火勢愈發猛烈。

首次爆炸後29秒:一名員工使用乾粉滅火器,但未能撲滅火焰。

首次爆炸後31秒:第四次爆炸再次發生,火勢進一步失控。

首次爆炸後的37秒:多塊電池相繼爆炸,火勢急劇擴大。

首次爆炸後的42秒:夾雜黑白兩色的濃煙徹底遮蔽了監控攝像頭的視野。

隨後:3.5萬個鋰電池發生爆炸。

截至6月25日,京畿道消防災難本部確認,這場災難已導致23人喪生,包括17名中國公民;另有2人重傷,6人輕傷。確切的遇難者國籍及人數尚待進一步核實。

電池廠火災後現場。

電池廠火災後現場。

那麼電池為何起火?

據韓國消防署災難預防科長金振英在簡報會上的陳述,起火點位於工廠3號樓2層,存放的約3.5萬個圓柱形鋰電池單元發生爆炸性燃燒。

現場堆叠充滿電的的電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孟祥東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稱:「第一次出現白煙,應該是有一塊電池發生了熱失控。電池內部反應產生的煙氣通過電池安全閥釋放。緊接著由於熱失控電池傳遞的熱量導致其相鄰電池也發生了熱失控,煙氣更大了。」他解釋稱,熱失控通常發生在熱、電和機械等濫用條件下,如環境溫度過高、過充或過放、碰撞擠壓等。

堆叠充了電的電池起火。

堆叠充了電的電池起火。

孟祥東表示,此時電池內部材料之間發生化學反應並放熱,同時產生氣體。這些反應將導致新的副反應發生,形成惡性循環。

電池熱失控時表面溫度升高極快,最高能達到1000攝氏度,內部可燃氣體達到耐壓極限時,電池的「安全閥」會被衝開。隨後,可燃氣體釋放而出,遇到點火源或高溫物體後,發生起火爆炸。

火勢迅速擴大。

火勢迅速擴大。

問題出在充電100%+堆疊擺放。

6月25日公開的監控視頻顯示,成排的電池密集地置於白色方形外殼中,引發討論。

為何採取這種擺放方式?孟祥東解釋稱:「工廠將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通過串並聯的方式集成為電池模組。所以我們看到堆叠的白色正方形,實際上是一個完整模組,內部包含多個小電池單元。」

孟祥東也指出了這種設計的潛在風險:「一旦其中一塊電池發生熱失控,由於其密集的擺放方式,熱失控電池會向其周圍電池傳遞熱量,引發模組內的熱失控傳播,導致火災迅速擴散。」

他進一步解釋說:「鋰亞硫醯氯電池是一次性電池,與常見的可充放電迴圈電池不同,儘管其能量密度大、自放電率低、性能優越,但一旦發生事故,其危險性超過我們通常使用的半滿電狀態下的可充放電迴圈電池。」

韓國國立消防研究所研究員羅勇雲在火災現場分析了鋰電池的狀況,他指出:「考慮到可充放電迴圈電池的火災風險,韓國業界標準是將電池充至50%左右的電量後出廠。一次性電池在出廠前會充滿電,這使得它們在火災中的危險性和爆炸可能性遠超二次電池。」

孟祥東補充說:「像鋰亞硫醯氯電池這種一次性電池,並不是新能源汽車常用的動力電池,它們通常用於工業領域的電子設備,如智慧型儀器表和監控設備等。市場上常見的主流電池,如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鎳鈷錳電池,被分別應用于儲能電站和電動汽車領域。」

一場災難就從這一堆小小的堆叠電池開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